急诊医学
医学电子书 >> 急诊医学 |
急诊医学 |
|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又称急救医学或急症医学。研究与处理急、危病人及伤员现场急救、途中监护治疗、医院内治疗及其组织和管理等问题的专门学科。急诊指急速地为急症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所采取的行动;急救是为防止处于危急状态下的病人死亡和其后致残,对患者提供的紧急医疗服务。两者同为急症医学的重要核心。急诊医疗勤务体系(EMSS)是负责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合理分诊、有组织地转送病人及与基地医院密切联系的机构。急诊医学就其具体工作对象来说,大致可分为创伤与非创伤两大类。
急诊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为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据1986年《中国卫生年鉴》(英文版)中报道,全国已有11497家县级以上的医院设置了配备合格医护人员的急诊科或急诊室。器械设备得到更新,向专业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不过目前不少医院成立急诊科只是重点解决行政管理问题。但发展急诊医学重要的是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和提高急诊医学水平,如何去实现,需要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去构思、实践和总结。目前并无现成的模式,要靠自己去探索、设计和建设。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主要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我国社会的急诊专业。
像医学领域中所有专业学科一样,临床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专业人员来分析和总结。这是发展和提高每一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急诊医学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它成立伊始,专业医师非常缺乏。但是它的发展是很快的。因为它属于医学
科学的一个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必然也会迅速发展的。此外它是一门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学科,并且要研究如何更迅速、更有效、更有组织地抢救急危病例,和处理“灾难医学”所遇到的问题,社会需要它,人民需要它。
以诊治一例急诊病人来看,如忽视或不够重视发病之初的处理,并及时安全地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室,而在急诊室亦未予恰当处理,等他的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才开始投入大量人力和采用各种先进器械来救治,即使挽救了他的生命,这并不能认为是现代急诊医学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病人发病之初或受伤之际就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将他安全转送到医院,立即接受急诊室医师有效的初步诊断的治疗,然后根据病情,安排他们的转归。多数接受治疗后可以回家继续服药、休息治疗、少数危重病患者,就可以经适当处理或手术,然后转到强化监护医疗病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冠心病监护室(coronary care unit,CCU),或专科病房。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就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已组建成功一个完善的EMSS,但是为时不会太远的。很多城市已经在向这种方向努力着。
急症医学的任务
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 建立急诊医疗勤务体系:实践证明EMSS是实施急诊工作的最佳形式。各国的EMSS根据其本国具体条件稍有不同,但其组织形式、职责等却基本相同。EMSS是一个通讯、协调和指挥急救工作的中心。它配备有完善的通讯联络设备、综合分析系统、救护车及急救员(不一定设置病房),将若干合格的医院组织成急救网。其主要职责即从急症病人或伤员发病、受伤之初就开始有组织地指挥、协调现场抢救,合理分诊,转运及途中监护治疗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将患者转送到有关医院的急诊科或重症监护病室。
急救可分三个层次。一为现场急救。现场急救多为心脏骤停或创伤患者,应做好组织工作,并要求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技术。
二为转送途中监护及抢救。目前已改变了“救护车的任务只是把病人转运到医院”的概念。强调运送过程中应边监护、边抢救、边与急救中心或接受医院联系,报告病人情况及接受指导。设备完善的加强监护机动车(MICU)及小型救护飞机或直升机的使用有力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三是医院内急救。医院是急救医疗的主要实施基地。包括医院的急诊科和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人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分诊及观察。其后按病人具体情况决定出院、转入相应科室或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或综合性危重病监护病房。
现代化情报及通讯系统是保证急救网正常运转的关键。急救中心应设置急救通讯调度中心及急救情况收集分析中心,以指挥、协调及指导急救工作。为了便于记忆及尽快传递信息、协调急救工作,许多国家规定了专用电话号码,例如美国为911,苏联为03,中国为120。
② 建立(健全)急诊科。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前哨。其主要任务是对危及生命的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诊治及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急诊医疗水平。急诊科一般均建立在医院最适中的地区,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可随时得到有关部门、科室的支援。有条件的急诊科分设急诊室、抢救室、监护室及留观察室等部门。急诊医护人员均须已从事三年临床实际工作。护理人员是急诊科的基本力量,应相对固定。急诊医护人员应能熟练掌握抢救及监测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设备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可繁、可简。但区以上医院的急诊科至少须配备心电图机、心脏除颤、起搏器、氧气、喉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吸引器、电动洗胃机及各种急用药品等。急诊科应设专线电话,并应24小时应诊。应制定有关急诊工作的各种制度及常规。
③ 组织培训及学术交流。包括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及对基层人员及大众的急救基本技术培训两部分。急诊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急诊科的工作职责及专业人员应掌握的技能。各国、各地稍有不同和侧重。对基层急救人员及大众的急诊技术培训,多着眼于重大灾害事故,心脏病及战争救护等方面。重点多为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转送病人等方面。
急诊医护人员应掌握(学习)的主要知识及技能基础理论知识有: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诊断和处理;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和处理;昏迷的诊断和处理;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大呕血,咯血的诊断和处理;急性中毒的诊断和处理;缺氧的诊断和处理;休克的诊断和处理;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危象的诊断和处理;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和处理;中暑、溺水、电击等物理因素急诊的处理;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和处理;急腹症的诊断和处理;急性病理产科的诊断和处理;创伤(包括颅脑外伤)的急症处理;烧伤的急症处理;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和处理;以及五官科急症的诊断和处理等。应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有:急症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呼吸机的应用;心肺脑复苏;临时心脏起搏术及电转复术;建立静脉通道的技术;心律失常(心电图动态监测)的识别和处理;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识别;胃管插入术及洗胃术;各种穿刺术(包括心包穿刺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床边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包括持续动静脉血滤、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透析、血浆去除、吸附及腹膜透析等);创伤止血、包扎、清创、缝合及固定技术;气道异物取出技术;引流技术等。
急诊医学目录
总论 |
医学电子书 -- 700多本医学电子书阅读和下载。
|
|
关于“急诊医学”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