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白蛉叮咬皮炎
医学电子书 >> 《急诊医学》 >> 皮肤科急诊 >>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白蛉叮咬皮炎 |
急诊医学 |
|
白蛉在我国华北地区多见,以中华白蛉常见。白蛉是灰黄或灰白色双翅小虫,全身密布细毛,体长1.5~4mm,停息时两翅竖起,因身体小,能飞入沙窗。白蛉孳生于墙角、洞穴及潮湿阴暗处,卵、幼虫和蛹在泥土中发育。雄蛉以植物汁液为食料,雌蛉则在夏季晚间暗飞出,叮吸人及家第四的血液。雌蛉吸血后产卵30~80个,以后即死亡,我在5~6月繁殖。
白蛉有毒液,将此毒液稀释1000倍,仍能引起皮内反应。毒液内也有特异性抗原,可引起变态反应。反应之强弱个体差异很大,有遗传过敏患者反应较强,有的人经过反复多次叮咬,反应可渐渐降低,甚至可以脱敏。
一、临床表现
一般都在5~6月份发病,暴露部位多见。叮咬后不久局部起风团样红斑,痒甚。继而周围皮肤红肿,在叮咬处出现疱疹或紧张性大疱,约1cm直径。在手背、脸部及生殖器肿胀明显,附近可发生淋巴管炎,疼痛,肿胀。疱液破后结密痂,有时继发脓疱病。皮损约1~2周渐消退,但有的可能转变为搔痒性结节,为迟缓性变态反应引起。
二、治疗
刚叮咬时可外用含有氨的虫咬药水外涂,红斑风团发痒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霜,若有大疱则可抽取疱液,外用1%龙胆紫液或硼锌湖。内服药可选用一种抗组胺药物,如有断发感染可服抗生素,晚期结节可用冷冻疗法治疗。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隐翅虫皮炎 |
|
出自A+医学百科 “急诊医学/白蛉叮咬皮炎”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6%80%A5%E8%AF%8A%E5%8C%BB%E5%AD%A6/%E7%99%BD%E8%9B%89%E5%8F%AE%E5%92%AC%E7%9A%AE%E7%82%8E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急诊医学/白蛉叮咬皮炎”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