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抗生素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特别的代谢产物,这类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的发育功能,可以用来治疗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天然抗生素),还可用人工半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的方法制造而得。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抗生素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

抗生素的用药范围很广,对许多微生物比如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细胞都有着抑杀作用,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战胜疾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抗生素还应用于食品保存,提高抗肿瘤药物的药效等。

抗生素虽然能有效地防治人类的疾病,过量使用抗生素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疾病。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如某些地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达80%~90%。另外有些用药者对抗生素会产生过敏反应。所以人们应该科学地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类药品。

目录

历史

用途

抗生素基本上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抑制病原的生长,一为直接杀死病原。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

杀菌作用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分类

抗生素种类多,可按它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也可按抗菌的范围(抗菌谱)分类;此外,还可将它们分为繁殖期杀菌抗生素、静止期杀菌抗生素、快速制菌抗生素和慢效制菌抗生素等。

在目前治疗实践中,通常是采用将抗生素按抗菌的范围分类,即将种类繁多的抗菌素区分为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抗生素、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都有抗菌作用;此外,将某些专一抑制或杀灭霉菌的抗生素,列为抗真菌抗生素

按化学性质分类

按抗菌谱分类

按作用分类

抗菌谱

主条目:抗菌谱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阴性球菌链霉素的抗菌谱主要是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两者抗菌谱的覆盖面都较窄,因此属于窄谱抗生素(Narrow Spectrum Antibiotics)。而四环素类的抗菌谱覆盖面广,包括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因此为广谱抗生素(Boad Spectrum Antibiotics)。

抗生素的滥用和抗药性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对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之甚少。医学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80%。中国每年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死亡者和药物致聋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抗生素滥用而引起。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抗生素不良反应

广泛使用以后可以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这是大家屡见不鲜的。比如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以后会成为聋哑儿童,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绞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为0.5~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每一种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各式各样,基本上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系统,只不过每一种药物的侧重点不一样。(关于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详细参看抗生素的毒性反应章节。)

人体的开放部位,比如皮肤上、肠道中、鼻咽部等,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制约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人体对这种状态是适应的,不会发生疾病,但当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其中的某类细菌被杀死,而另外的细菌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生长,引起人体的感染,这种感染也叫二重感染

细菌产生抗药性

参看:抗药性
人和细菌病毒真菌都是生命体,作为生命体,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要抵抗。细菌、病毒等是类似,跟同一种抗生素打交道久了,它们学会产生一些水解酶把抗生素水解掉,或者是用隔离的办法让抗生素进入不到它的细胞里面,让自己不被抗生素伤害,失抗生素失去作用。这个就被称为耐药或抗药。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

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也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如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等。

抗生素的大剂量普遍使用,以及禽畜饲料添加剂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使食品、奶制品、饮料等也富含抗生素,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群体。这导致临床上出现应用高级抗生素———耐药性更强———再用更高级的抗生素的恶性循环。

央视视频: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合理应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临床医师都应基本了解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面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抗生素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不同的抗生素在人体内吸收、转化、分布和排泄的过程不同,所以合理运用抗生素,还应根据各种药物的特点来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

吸收:不同的抗菌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或肌注30分钟~1小时后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氯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头孢立新等,口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口服苯唑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可被胃酸破坏,口服后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等,其口服后吸收更少,约为口服量的0.5%~3.0%。由于各类抗生素的吸收差异较大,故在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选用病原菌对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对较重的、深部的感染则采用肌肉注射静脉点滴给药,以避免口服胃酸等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基本原则

选择有效药物

(一)掌握抗菌谱:务必使所选药物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某些革兰阳性杆菌。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由一定程度的敏感性,所以在适当情况选择青霉素。也可以考虑红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或其他适当的药物。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为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常是不敏感的,因而无效。

(二)注意耐药性:随着抗生素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如葡萄球菌的多数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抗假单胞菌青霉素耐药。淋球菌耐青霉素类药物的菌株也日益增多。一些曾经有效的药物逐渐失效或减效。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三)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比如氯霉素磺胺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可用于中枢感染。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等不容易透过,则只适宜用于中枢以外的感染。大环内酯类在胆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液浓度,对治疗胆道感染有利。但氨基糖苷类的胆汁浓度很低,因此不作为胆道感染治疗用药。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在尿液中浓度甚高,对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只要用低剂量就有效。

用量

不同剂量的抗生素所产生的治疗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药物在体内浓度越高,疗效也越显著。人们在抗生素用量上的常见失误是:对较严重感染疾病每次用药量不足,或每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或用药见效而减用、停用,使体内病菌死灰复燃,故难获佳效。所以,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足量、按时。即每日4次应每隔6h给药,每日3次应每隔8h(而不是每餐饭后)给药;即使获得疗效,也应按照足量用药,一般应以5~7天为一疗程。

用法

抗生素使用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不同的抗生素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人们在自用抗生素时,绝大多数图方便采取口服给药。这对某些特定部位感染和较为严重的感染疗效不佳。所以,对感染性高热扁桃体化脓性感染、严重支气管炎、严重急性胃肠炎等常见疾病以及特定部位感染如中耳炎附件炎胆囊炎等,最好选用肌肉注射静脉滴注抗生素,才能迅速控制感染,避免贻误病情。

防止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只要有几个方面: 1.不适当增大剂量或给药次数;

2.不适当联合用药:同类药物联合用药,抗菌作用加强,毒副作用也增强。比如氨基糖苷类中同类药物联合应用,常导致其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毒性加强。不同类的药物联合应用也可导致某些毒性加强,比如氨基糖苷类和强利尿剂合用可导致耳毒性加强;氨基糖苷类合用头孢菌素可导致肾毒性加强。临床用药必须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争取在保持疗效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不合理的该药方法:氨基糖苷类若进入血流过快,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这类药物不能静脉注射。

4.过敏反应:许多抗生素可导致过敏反应,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为了防止过敏反应发生,用药前应了解既往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加以判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

参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依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医学视频:各类抗生素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抗生素等于消炎药

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有效

联合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的毒性反应

与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部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抗生素对营养的影响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联合用药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单用一种抗生素达到血液有效浓度所需药量太大,患者不能耐受其毒副反应时,加用另一种抗生素可减少该药的药量,以达到同样疗效。

现代临床药理学认为,联合使用抗生素可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1. 增强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大于两种抗生素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2. 相加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等于分别使用两种抗生素效果之和;
  3. 无关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效果,仅相当于其中一种具有较强作用的抗生素的效果;
  4. 拮抗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反而小于它们分别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临床实践证明,两种杀菌性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其产生增强作用的机会较多,比如青霉素联用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联用红霉素头孢霉素联用氯霉素等。这些抗生素联合使用后之所以表现为增强作用,主要是由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抑制了敏感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庆大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抑制了敏感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使细菌死亡之故。而两种抑菌性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却会产生相加作用,比如红霉素联用氯霉素,红霉素联用四环素,或四环素联用氯霉素等。这些抗生素联合使用后之所以表现为相加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们均是通过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快速抑菌剂。

而杀菌性与抑菌性抗生素联合使用时,一般多表现为无关作用或拮抗作用,比如青霉素联用红霉素、四环素或氯霉素等。这是因为青霉素是快速杀菌性抗生素,对处于繁殖期的细菌作用最强,而红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则是快速抑菌性抗生素,可快速抑制敏感细菌的繁殖,如果把它们与青霉素联用,则可导致青霉素“无菌可杀”,无形中削弱了青霉素的杀菌能力,反之亦然。

有临床药学工作者作过统计,联合使用抗生素时,约60%~70%的情况下都表现为无关作用或相加作用;约20%~25%的情况下表现为增强作用;约10%~15%的情况下表现为相互拮抗作用。由此可见,联合使用抗生素有利有弊,甚至弊大于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凡使用一种抗生素能够达到治疗目的时,不要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只有这样,才符合有效、简便、经济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原则。只有对那些感染特别严重、估计有两种以上细菌合并感染或估计使用一种抗生素难以控制的感染时,才考虑联合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抗生素与抗菌药

抗生素和抗菌药都是指一类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细菌的药物,这两个名词常被混用,但从专业角度讲,这两个名词是有明显区别的。

抗生素(an-tibiotics)原意是指这样的一种化学物质,它由某种有机体(一般来说是某种微生物)所产生,在稀释状态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生素依据它们的作用对象以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真菌作用等。比如由青霉菌属所产生的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链霉素等是抗细菌的抗生素;治疗单纯性疱疹阿糖腺苷是抗病毒的抗生素药;两性霉素B既有抗原生动物感染的抗生素。

抗菌药(antibacte-rials)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部分抗生素外,还包括合成的抗菌素,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也是抗菌药。

抗生素和抗菌药都是化疗药品,同属于抗微生物类药(an-timicrobial drugs)或抗感染药(anti-infective drugs)。

虽是如此,国内外都有人认为,如此将抗生素和抗菌药进行严格区分已无多大意义,因为原来来源于微生物的抗生素现在大都来源于人工合成或半合成,因此主张凡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都可称之为抗生素或抗菌药,比如不列颠百科辞典就把喹诺酮类列为抗生素(antibiotics)。但早期抗菌药磺胺类一般按习惯仍称为抗菌药,而不称抗生素。

也有人主张,只要母体结构与自然抗生素相近,不论天然、合成还是半合成抗微生物药,都可称为抗生素,否则为非抗生素。

参看

站外链接

关于“抗生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