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A+医学百科 >> 感冒 |
感冒(common cold)是中医词语,西医可称为急性鼻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类型,是一种轻微的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常见病。症状有打喷嚏、抽鼻涕、流鼻水、鼻塞、喉部痕痒、痛或有痰、咳嗽、头痛及乏力。如无并发症,感冒一般经3~7天痊愈,少数人可能有继发性细菌感染。感冒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临床应加以鉴别。
“感冒”一词不应与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相混淆,后者比较明显严重得多,额外的症状包括发热、冷颤、身体及肌肉酸痛。流感对于免疫能力较差人群(主要是婴幼儿、老人)可以是致命的。目前对于感冒的治疗没有很好的抗病毒药物,都是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感冒的恢复靠的是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坚持锻炼,提高免疫力是治愈感冒的最主要措施。
感冒也不等同于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主要是鼻子的症状,所以感冒也成为急性鼻炎。而上呼吸道感染还包括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感染。
目录 |
感冒的病因
通常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特别是鼻病毒和某些埃可病毒(肠道病毒的一种)及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的一种)引起。少量由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引起。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数量超过100种,大多数的感冒在痊愈之前来不及精确的判断是那一个病毒种致病的。
感冒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变化、人群拥挤的环境、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龄、吸烟、营养不良、应激、过度疲劳、失眠、免疫力低下等。
感冒通常在受凉、淋雨或过度疲劳后,在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但并不表示上述情况是致病原因。寒冷本身不会引起伤风。但是过度长时间、剧烈的寒冷影响会使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下降,导致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变弱。
流行病学
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6次,儿童平均6-8次。
感冒的症状
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在24~72小时的潜伏期后突然起病, 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初期也可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鼻腔分泌物开始为大量水样,2、3天后变为粘液样和脓性(粘液脓性分泌物并不说明有细菌重叠感染。)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咳嗽通常不剧烈但常持续2周。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感冒后常见支气管炎加剧。脓痰或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提示鼻病毒外的病毒感染,并有原发的或继发的细菌感染。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病毒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常较严重。化脓性鼻窦炎和中耳炎为细菌性并发症,但偶尔也与粘膜内壁的病毒感染有关。
如无并发症,感冒症状一般在4~10天内消失。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若伴有基础疾病的普通感冒患者则临床症状较重、迁延,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程延长。
感冒与类似疾病的鉴别
- 流行性感冒(流感):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
-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临床多见混合感染。多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 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多于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等)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过后如健康人。仅表现为鼻部症状或感疲劳,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
- 链球菌性咽炎:主要致病菌为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其症状与病毒性咽炎相似,发热可持续3-5 d,所有症状将在1周内缓解。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检查时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链球菌型咽炎的诊断主要靠咽拭子培养或抗原快速检测。
-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同环绕红晕;病毒分离多为柯萨奇病毒A。
- 百日咳一般经过7~10天左右,出现特征性痉咳,即阵发性短促咳嗽,声声相连,连续十余声或几十声,随之深吸气发出鹭鸶鸣样高调吼声,暂时间歇后再反复发作。病程可达三个月之久。这些特征,都是感冒所没有的,可资鉴别。
- 猩红热猩红热发病后,咽部明显红肿疼痛,一昼夜内出现典型皮疹,舌鲜红无苔如杨梅,均与感冒有明显不同,可资鉴别。
- 小儿脊髓灰质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 ~39 ℃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这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殊热型,凭此可与感冒相鉴别。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感冒的治疗方法
参看:如何正确应对感冒
目前仍未有确实有效的针对引起感冒的病毒的疗法,只能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消灭那些病毒。感冒患者应以支持疗法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可用药物或其它方法减轻感冒症状,待身体自然痊愈。 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感冒用药
感冒用药的注意事项
普通感冒的药物治疗应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下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只选其中的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伪麻黄碱和扑尔敏作为经典复方组合推荐用于治疗早期仅有鼻部卡他症状的感冒的治疗。当在鼻部卡他症状基础上出现咳嗽、全身酸痛、发热等症状时,建议服用含镇咳成分和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此普通感冒用药不应超过7天,如果1周后上述症状仍未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给予进一步治疗。
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类药物可以使感冒患者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的血管收缩,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普通感冒患者最常用的减充血剂。这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但一般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类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但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人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抗组胺的鼻喷剂局部作用较强,而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镇咳药
常用的镇咳药根据其药理学作用特点分为两大类:
- 中枢性镇咳药: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该类药物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等两类。
- 周围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
祛痰药
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常用祛痰药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乙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其中愈创木酚甘油醚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滞度,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达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该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但应注意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有报道,布洛芬可增加感染的严重性。
抗生素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西医的抗生素(老百姓通常称其为消炎药,这种说法不太精确)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故不建议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而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消化道副作用,滥用抗菌药物还易诱导细菌耐药发生。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如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抗生素则可考虑使用。
抗病毒药物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使用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有较广的抗病毒谱。
其它药品
特殊人群的感冒治疗
- 由于非处方感冒药物在2岁以下幼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尚未被确认,因此不能用于幼儿的普通感冒。若其症状必须应用药物控制,则应使用国家药政部门批准在幼儿中使用的药物。2-5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4;6-12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2,尽量使用糖浆或混悬液制剂。儿童发热应慎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因为后者可诱发赖氏综合征并导致患儿死亡。
- 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特别慎用感冒药物。孕妇尽量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苯海拉明、布洛芬、右美沙芬等,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导致孕期延长。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哺乳期妇女尽量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因为这些药物能通过乳汁影响幼儿。
- 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症状者和(或)有溃疡病穿孔病史者应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成分的感冒药物。
-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应慎用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感冒药物,因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影响神经元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可导致神经功能一过性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 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及同时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禁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青光眼患者不建议使用伪麻黄碱作为局部用药。
-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重症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感冒药物,因为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中枢镇咳作用可影响痰液的排出。
避免盲目静脉补液
感冒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感冒的预防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感冒病毒最易经由鼻咽腔分泌物传染,洗手和被污染环境的消毒剂的应用可减少感染的传播.
感冒的病理生理
当病毒到达咽喉部腺体区时,病毒与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病毒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及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后释放的炎性介质包括激肽、白三烯、IL-1、IL-6、IL-8和TNF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入鼻黏膜,鼻腔腺体分泌增加,出现流清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并产生发热、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症状往往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16小时内出现,并在24—48小时达高峰,在2-3天内达到病毒排出高峰。病毒还可直接感染下呼吸道,导致相关的炎症反应,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及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达等,导致下呼吸道功能障碍。
感冒的并发症
感冒期间要注意有无以下并发症:
- 中耳炎:高烧不退(超过三天以上)、耳朵痛、幼儿烦躁、搔抓耳朵。
- 鼻窦炎:流鼻涕超过十天没有改善迹象,且黄绿色的浓稠鼻涕伴随咳嗽、严重鼻塞、头痛。
- 肺炎:高烧不退且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食欲减退。
- 脑膜炎:颈部僵硬、剧烈头痛、呕吐、怕光、、持续高烧、甚至意识不轻。
中医
感冒,病名。指外感风寒等外邪或因时令不正而致病。见《丹溪心法.中寒》。《医理真传》卷一:“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内也。外者何?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也。”临床上当分轻重、寒热。《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临床以恶风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或有发热,或有咳嗽,或见咽痒、咽痛。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用葱豉汤、荆防败毒散等方;风热感冒者,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虚人感冒,宜参苏饮。感冒呈流行趋势者,又名时行感冒,病情一般重于普通感冒,《七松岩集》:“凡感冒之病,以为轻浅,忽略不治,又兼饮食不节,荤酒不戒,以致轻病变重……”提示医生和患者对此病不容轻视。参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等条。又:感冒又有俗名伤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中提出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疗四时感冒、伤风、症见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等症;如兼见咳嗽涕唾稠粘,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杏苏散等方。如见恶寒甚而口渴、心烦、便秘、脉洪数者,可用清凉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视频:感冒
参看
- 如何正确应对感冒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普通感冒
-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品列表
- 治疗流感的药品列表
- 治疗感冒的药品列表
- 《中医内科学》- 感冒
-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感冒
- 《针灸学》- 感冒
- 《气功外气疗法》- 感冒
- 《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 感冒
- 《自我调养巧治病》- 感冒
- 《手穴手纹诊治》- 感冒
- 《中医儿科学》- 感冒
- 《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感冒
- 《老年百病防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上呼吸道感染
- 《呼吸病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陆再英主编
- 2012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
健康问答网关于感冒的相关提问
|
关于“感冒”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