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带绦虫病
A+医学百科 >> 牛带绦虫病 |
牛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e)是由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其囊尾蚴由Wepfer于1675年首次发现,1861年Leuckart将妊娠节片感染牛获得囊尾蚴,1869年Oliver将牛囊尾蚴感染人,从而完成了整个生活史。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牛带绦虫病都是被最早记录的寄生虫病。
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造成流行,一般地区则多为散发病例。
目录 |
牛带绦虫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又名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无钩绦虫。 成虫乳白色,扁如带状,分节,长约4m~8m。虫体前端较细,向后逐渐变宽,约有1000~2000个节片,虫体肥厚,不透明。整个由体由头节、颈节及链体三部分构成。每一节片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在虫体内妊娠节片的数量约占节片总数的10%,其子宫共有15~30个分支数,呈分支状排列在节片两侧,整齐,里面有大量虫卵。由于其伸缩蠕动可将虫卵散播在粪便中以及肛门周围甚至衣裤上。妊娠节片内约有虫卵8万个,50%的虫卵是已成熟的,只有40%必须要在宿主的体外过半个月才会发育成熟,如此算来,一条牛带绦虫一天排卵将近72万个。在粪便中发现的虫卵一般卵壳已经脱落,只有胚膜包被的圆形或近圆形的六钩蚴,它的直径介于36~42μm,呈黄褐色。胚膜3~3.8μm,表面有六角的网状纹理。胚膜内侧为薄而透明的幼胚外膜,绕着六钩蚴。牛带绦虫虫卵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粪便中亦可存活数十天,通常处理污水的方法也不能完全杀死虫卵,至少可存活168天在-4℃的环境中。
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我国20多个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牛带绦虫病人,但在若干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西藏、云南、宁夏、四川的藏族地区、广西的苗族地区、贵州的苗族、侗族地区,以及台湾的雅美族和泰雅族地区有地方性的流行。感染率高的可达到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
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有些群体喜欢吃生的或是半生的牛肉亦容易感染。
牛带绦虫的惟一终宿主就是人类,中间宿主则有野猪、驯鹿、美洲驼、角马、牛科动物、野山羊、狐、绵羊等。人是牛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不能成为其中间宿主。牛带绦虫卵如被人吞食后一般认为不能发育或产生牛囊尾蚴病(牛囊虫病),所以这不同于猪带绦虫的既以人为终宿主也以人为中间宿主。因为牛带绦虫的虫卵与妊娠节片随粪便排出,故它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上部。一般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中间宿主吞食被污染的饲料后,接着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并借其小钩及穿刺腺溶解黏膜而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达身体各部肌肉内,特别是头部咀嚼肌、舌肌、心肌及其他骨骼肌内出现,经过10周左右发育为有感染性的囊尾蚴。成熟的牛囊尾蚴呈卵圆形,体积约(7~10)mm×(4~6)mm,半透明囊状乳白色囊体,隔囊壁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头节,囊内充满液体。当人吞食有感染力的囊尾蚴后,经小肠内的胆汁消化作用,头节翻出并固着在肠黏膜上,长出节片形成链体,约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囊尾蚴在牛肉内也可存活3年左右。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很长,达30~60年以上。
任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感染牛带绦虫后,人体可产生带虫免疫,不能消除感染,但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最低年龄为10 个月,最高年龄为86 岁,但以21~40 岁青壮年最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二)发病机制
排出人体外的节片如被牛吞食,节片中的虫卵在牛体内发育为幼虫,随血流播散到牛身体各处,尤其是运动较多的股、肩、心、舌和颈部等肌肉内,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除了牛之外,羊、美洲驼、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人们如果吃了这样的生牛肉,或者在烹调过程中,牛肉中的幼虫没有被杀死,就会经口进入人体的消化道,在人的小肠内逐渐长大,发育为牛带绦虫。当少量牛带绦虫寄生在小肠内,虫体可从空肠下至回肠,然后粘在小肠黏膜上,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什么病变。当大量的寄生虫出现时,绦虫头节吸盘可压迫并损伤肠黏膜,此时在局部会有轻度亚急性炎症出现。如果寄生虫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也会因虫体结团造成部分性肠梗阻。当肠壁内出现脱落的节片活动时,遇回盲瓣阻挡时,活动增强,造成痉挛而产生腹痛等症状。
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对宿主有一定毒性作用。牛带绦虫会吸取宿主肠道内营养成分,造成患者出现饥饿感、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的症状。由于虫体代谢物作用,患者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荨麻疹、瘙痒和哮喘等变态症状的出现。牛带绦虫感染后,特异性抗体将会在患者血清内出现。
牛带绦虫病的症状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潜伏期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约需3个月。最低年龄为10 个月,最高年龄为86 岁,但以21~40 岁青壮年最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寄生人体的牛带绦虫成虫多为一条,亦可多达8条,最多的一例达31条。
轻者:可毫无症状,粪便或内裤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多数因此就诊。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伴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100%患者有肛门瘙痒的症状。
重者:症状明显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15.7%~46%)、呕吐(11%)、腹泻(10%~50%)等。食欲减退或亢进、消化不良都较常见。
少数病人可有:
诊断:
1.流行病学:应询问患者民族、宗教信仰,有无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尤其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者,可供参考。
2.呕吐或粪便排节片史:询问排节片史很重要,呕出或粪便排出节片几乎即可作出诊断。观察孕节的方法与猪带绦虫相同,根据子宫分支数目可区别两者。
3. 肛门拭子法:查到绦虫卵。
牛带绦虫病的诊断
牛带绦虫病的检查化验
1.血象 血象一般无太大变化,通常不会出现贫血情况。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有轻度升高,这些现象一般出现于病变的早期。
2虫体检查
(1).虫卵检查:通过粪检可查到虫卵甚至孕节,但采用肛门拭子法查到虫卵的机会更多。还可采用粪便淘洗法寻找孕节和头节,以判定虫种和明确疗效。因为牛带绦虫无子宫孔,虫卵不能直接排入肠道,只有在妊娠节片伸缩蠕动或破裂而将虫卵播散到粪便中。大多数患者粪便中可找到虫卵,但并非每位患者都可以在粪便中找到虫卵。
1)粪便或拭子涂片检查:用棉花拭子法作肛门涂片检查,可检获虫卵。方法简便,阳性率与沉淀法大致相等,可用于普查。发现的绦虫卵,不能鉴别其虫种,因为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卵极相似,两者难以区别。虫卵(egg)呈园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μm~42μm,黄褐色,卵壳很薄,自孕节内散出后多已破裂而脱落。一般在粪检中所见到的实际上是由胚膜包绕的六钩蚴。胚膜上有放射状条纹。六钩蚴呈球形,直径约14μm~20μm,具有三对小钩。
2)厚涂片法、沉淀法和漂浮浓集法等可以检查出虫卵,其中Hein厚涂片法3次检出率可达97%。
(2).头节检查 驱虫治疗后24h,留取全部粪便检查头节可帮助考核疗效和鉴别虫种。可将粪便置一大容器中用清水反复漂洗直至粪液澄清,将沉渣转到玻璃容器中衬以黑色背景,仔细查找头节。如遇虫体纠结应小心解开并顺链体向细端寻找。牛带绦虫的头节呈近四方形,较大而无顶突与小钩,猪带绦虫头节呈圆形,较小且具顶突,其上有两排小钩。头节被驱出表明治疗彻底。如有多虫感染可能时应注意链体条数与头节数是否一致。
(3).询问病史:对发现牛带绦虫病十分重要,牛带绦虫孕节常逸出肛门引起患者注意。病人常自带排出的孕节前来就诊。观察孕节的方法与猪带绦虫相同,根据子宫分支的数目和特征可将两者区别。若节片已干硬,可用生理盐水浸软,或以乳酸酚浸泡透明后再观察。牛带绦虫妊娠节片子宫分支数为15~30个,呈对分支状,猪带绦虫妊娠节片子宫分支为7~13个,呈树枝状。将混在粪便中的节片挑出并用清水洗净,夹于两载玻片之间,对着光线肉眼即可分辨子宫分支数目与形状。
3.分子生物学检查 检测牛带绦虫卵可通过DNA-DNA斑点印渍法。近年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来检测人体内牛带绦虫或猪带绦虫成虫扩增,主要是在粪便中虫卵或虫体脱落的外被体表物质的微量种特异性DNA序列,此法特异性与灵敏性均很高。
4.免疫学检查 用虫体匀浆或虫体蛋白质作抗原进行皮内试验、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体内抗体,阳性符合率为73.7%~99.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可检测宿主粪便中特异性抗原,灵敏性可达100%,且具有高度特异性,与蛔虫、微小膜壳绦虫、钩虫和鞭虫无交叉反应。
牛带绦虫病重要的并发症有肠穿孔及继发性腹膜炎、阑尾炎、肠梗阻等,多因链体或节片阻塞所致。可能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极少导致死亡。
牛带绦虫病的鉴别诊断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带绦虫有许多相似之处。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人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台湾流行的带绦虫,其成虫形态像牛带绦虫,而幼虫却类似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具有发育不良的小钩;其囊尾蚴多寄生在鹿、野山羊、野猪、猴等动物的肝内,也可感染猪和牛。人体感染因生食野生动物肝所致,亦可因生食猪、牛肉和内脏而受染。
牛带绦虫病的并发症
牛带绦虫病重要的并发症有肠梗阻与急性阑尾炎,多因链体或节片阻塞所致。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的初始,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然后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牛带绦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区应进行普查普治,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2. 加强粪便管理 注意牧场清洁,勿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为防止牛感染,应将厕所与牛舍分开,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3.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改良饮食和卫生习惯,肉类必须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开,用后应洗刷干净,防止污染。
4.加强肉类检查,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加强屠宰场的工作,严禁出售有牛带绦虫幼虫的牛 肉。
牛带绦虫病的中医治疗
(1)南瓜子仁:取带皮南瓜子75~120g,炒熟后去壳,得南瓜子仁并研成细末。成人口服南瓜子粉80g直接服用;或加少量水煮后再服亦可。儿童酌减。
(2)槟榔:可用切好的槟榔片,剂量:10岁以下小儿用30g,妇女与体弱成年男子50~60g,体格健壮者80g。将槟榔置500ml水中煎煮至200ml左右。
清晨空腹时先服南瓜子,1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半小时后再服20-30g硫酸镁导泻。多数患者在5-6小时内即排出完整的虫体,若只有部分虫体排出时,可用温水坐浴,让虫体慢慢排出,切勿用力拉扯,以免虫体前段和头节断留在消化道内。
龙芽草:叶芽全粉0.7~0.8克/千克体重或叶芽浸膏 40毫克/千克体重,空腹一次顿服,1.5小时后再服硫酸镁, 48小时内可排出虫体。
若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宜调理脾胃,选用健脾丸:党参、白术、陈皮、炒麦芽、炒山植、积壳等;腹痛较重加香附、川楝子;气血亏虚用八珍汤。
牛带绦虫病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目前治疗牛带绦虫病的药物较多,而且疗效显著,经驱虫治疗后大多可以痊愈,预后良好。下列药物可供选择。
1.吡喹酮 对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均有良好杀虫作用,为目前首选药物。10毫克/千克体重,总量不超过0.5克,清晨空腹1次顿服, l~2小时后服泻药,服药当天或次日排出零碎虫体与节片,服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麻疹等,个别可出现心电图改变,所以服药时应遵医嘱或住院治疗。其杀虫机制主要是损伤破坏虫体皮层表面细胞,使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高,引起虫体肌肉麻痹与痉挛,颈部表皮损伤,进而破溃死亡。有人认为2.5~5mg/kg体重,顿服,也可获满意疗效。患者驱虫服药前晚宜禁食。
2.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为一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临床可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鞭虫、钩虫、粪圆线虫等。成人剂量为800mg/d,连服3天,副作用轻微。
3.甲苯达唑 能抑制牛带绦虫摄取葡萄糖,导致能量不足虫体麻痹。剂量成人和儿童均为300mg/次,2次/d,连服3天。甲苯达唑可完整驱出虫体,多数可找到头节,疗效几近100%。
4.氯硝柳胺(灭绦灵) 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口服后不易吸收,肠道中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虫体头节在肠内被消化溶解。成人药量为2~3克,分2次服用,间隔l小时,小儿药量酌减。
5.鹤草酚 对牛和猪绦虫均有直接杀死作用,作用于头节、颈节和体节,能迅速穿透绦虫体壁,使虫体痉挛致死。剂量为 25mg / kg ,清晨空腹 l 次顿服, 1 个半小时后常规服泻剂硫酸镁。注意服药时不要引起呕吐,以免节片返流人胃内引起囊虫病。
6.二氯甲双酚 对绦虫有快速杀死和破坏作用,虫体排出时多不成形,剂量 2 一 4g ,以嚼辟为宜,疗程 1 一 2 天,不需用泻剂,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疽及严重肝病者忌用。
7.甲苯咪唑 为广谱驱虫药物,成人每次 300mg ,每日 2 次,疗程 3 天。小儿每次 10Omg ,每日 2 次,连用 3 天。服药后能排出完整虫体,多数能找到虫头节,疗效可达 100 %。副作用少,孕妇可能有致畸作用,故需禁用。
(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服药后应留取24小时粪便,仔细淘洗检查有无头节。如未得头节,应加强随访,若3-4个月内未发现节片和虫卵则可视为治愈。
牛带绦虫病吃什么好?
寄生虫病的营养不良,不想吃东西,面部苍白,日渐消瘦,腹胀且痛、口渴烦躁等症状出现时,即可吃此菜。
原料:
使君子5-10克,猪瘦肉100克,盐少许。
制作:
1、将使君子去壳,取出使君子肉备用。
2、将使君子肉和猪瘦肉一起剁碎和匀,加入少许盐,二者做成肉饼。
3、将使君子肉饼放入盘内,隔水用旺火蒸熟或煮粥时放在饭面上蒸熟即成。
海南椰鸡汤
原料:
椰子1只,鸡1只(约重600克),姜片10克,核桃仁50克,红枣50克,清水约用1500克,盐少许。
制作:
1、鸡洗干净去皮,放入滚水中,浸约5分钟,斩成大块;核桃仁用水浸泡,去除油味;红枣洗净去核;椰子取汁,椰肉切块。
2、把鸡、姜片、核桃仁、枣、椰汁与椰肉同放10碗滚开水中,加姜片,用猛火滚起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参看
|
关于“牛带绦虫病”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