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又称血清性肝炎,简称乙肝乙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台湾又称为B型肝炎(简称B肝)。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传播。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与肺结核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人数高达艾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乙型肝炎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流行。通过推进种疫苗的方法在北欧、西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南部乙型肝炎的分布得以下降到所有慢性病毒病的0.1%以下。

根据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中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根据这一调查推算,中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科普教育文阅读

乙肝的发病原因

目录

主条目: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是由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英文为hepatitis B virus,缩写HBV)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根据目前所知,乙型肝炎病毒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乙型肝炎的分类

急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所引起的早期征状不是很明显,就好像重感冒一样,包括轻微发热全身疲倦肌肉痛头痛食欲不振、厌恶吸烟,随后会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胀痛便秘腹泻等。如病程转坏,皮肤和眼白会变黄,小便颜色加深,就像茶一样颜色,称为黄疸。需长达数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有少部分人士会迅速演变为暴发性肝炎,出现昏迷及于数日内死亡,但这情况十分罕见。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

急性乙型肝炎在症状出现前,病毒可能已潜伏数月之久。这段期间,传染性非常高,患者可能不自觉地传给与他接触的人士。

慢性乙型肝炎

主条目: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在人体的位置

按照定义假如病人的肝脏发炎以及血液内可以证实病毒的时期超过六个月就是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可以从一开始就慢性,也可以从急性乙型肝炎转成慢性。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情形,感染者可能完全没有病征。

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此外约5%的乙型肝炎病人同时也受丁型肝炎感染。目前没有药物完全根治,但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的身体对抗和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以控制病情。治疗后有可能使病毒基因的含量少于可侦测的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幼儿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乙肝病毒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肝炎康复后,有部分人会获得终生免疫能力,另一部分的人如果肝脏功能正常但是体内还存在乙肝病毒者,成为乙肝带原者。这部分人一般统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病原携带者。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只要注意饮食,注意生活起居,保持愉悦心情,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乙肝传染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与被感染的人的血液和其它体液(精液阴道液等)的接触传染。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相同,但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成感染。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 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 母婴传播: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3. 幼儿期感染:幼儿期通过与受感染的家人密切接触而受隐性感染。
  4. 医源性传播: 注射、输血等,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牙医和其它医学手术、美容手术(刺青、穿孔)。
  5. 性接触传播: 性交、同性恋性接触及未采取防护措施。
  6. 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

发达国家中发生的感染大多是通过性活动和注射毒品而在青年人中传播。

乙肝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通常不可能在工作场所传播。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不同,不是消化道传染病。也就是说,含有甲肝病毒的食物和水,进入没有破损的消化道仍可引起传染,而含有乙肝病毒的食物和水只能通过消化道上的粘膜创口传染。除非有两个人口腔附近有伤口,否则也不会通过接吻传染。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90%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此病毒。

乙肝的症状

乙肝的潜伏过程

乙型肝炎病毒潜伏期平均达90天,但也可能为30至180天不等。发病过程随每人的免疫反应而不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之后中约5%至10%的人患慢性乙型肝炎或者成为携带者。儿童感染80%以上会成为携带者。

急性乙肝症状

急性乙肝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慢性乙肝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重型肝炎症状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淤胆型肝炎症状

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

肝炎肝硬化症状

主条目:活动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

  

乙肝的诊断

乙型肝炎的临床检验最常见的方法是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以确定肝脏的受损情况。

乙肝二对半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抗HBe或HBeAb)、乙肝核心抗原(HBc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二对半检查只需要抽血即可。在检查前也不要喝酒,避免造成肝脏损伤,影响检查结果。查乙肝两对半是不必空腹,乙肝两对半的结果与空腹与否无关。检查费用从几十元到一百元不等,视不同地区、经济水平而定。

如何看乙肝两对半验单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2.HBsAb(乙肝表面抗体) 3.HBeAg(乙肝E抗原) 4.HBeAb(乙肝E抗体) 5.HBcAB(乙肝核心抗体)

详细和其它结果组合请参考: 如何看乙肝两对半化验单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的治疗

急性乙型肝炎治疗

急性乙肝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一般不被治疗,在90%至95%的情况下病情会自然消失。治疗的目的是让身体感到舒服和保持足够的营养平衡,包括补充因呕吐和腹泻流失的液体。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目前尚无一种“药到病除”的药物能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这两类药物的治疗时限也相对较长。干扰素治疗为半年~2年,核苷(酸)类治疗3~5年甚至更长时间。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因此,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要树立只要有适应症就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基本观念,也要树立长期治疗,与病毒持久作战的观念,千万不能迷信“江湖游医”和一些虚假广告所谓的“多长时间澳抗转阴”、“转阴率百分之百”之类的宣传。也许在您的周围的确有HBsAg转阴的“特例”和“个案”,但极可能那是急性乙型肝炎。急乙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自然阴转率在90%以上,而慢乙肝表面抗原很难阴转,自然阴转率在1~3%,是需要长期治疗的。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压制乙型肝炎病毒繁殖,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大多数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生生的,所以慢性乙肝患者应当定期复查。如果病情不重,不用进行特别的治疗,如果指标恶化,要及时地用上抗病毒药物,阻止病毒造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已经用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也应当定期复查,通过定期复查肝功及病毒学各项指标,观察抗病毒的疗效,及时发现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如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和核苷类口服药的耐药发生,及时调整和更改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达到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慢性乙肝治疗一般流程图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一般流程图

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有多种药物:α干扰素PEG干扰素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此外还有其它药物目前正在试验阶段。每种药物的有效性差别不大,但对于具体患者这可能因人而异。治疗方案应由医师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

干扰素针剂(IFN)和抗病毒口服药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抗乙肝病毒药:抗病毒口服药有直接抗乙肝病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强,控制症状较快,极大多数病人都能获得治疗效果;干扰素也有抗病毒作用,但主要是免疫调节剂,每个病人对激发免疫的反应不一样,不是每个病人都有效。

抗病毒口服药没有免疫效应,故数年内不能停药,停药后多数会复发;干扰素治疗成功的病人已经激发了充分的免疫功能,对“大三阳”的清除率较高,转换为“小三阳”后停药能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使炎症持续缓解,停药后复发较少,抗病毒效果比较稳定,治疗有效的病人数年内可能“小三阳”清除而痊愈。

抗乙肝病毒药物批准的只有2类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和4种抗病毒口服药(核苷类药)。普通干扰素有多种国产药;聚乙二醇干扰素是长效制剂,有2种商品:派罗欣配乐能。核苷类药有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德福韦(贺维力)恩替卡韦(博路定)和替比夫定(素比伏)。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整顿中,有些药物尚未批准就做广告;有些药物虽作为护肝药已批准,但并未批准其作为抗病毒药物。规范的医院和规范的医生只能用规范的药物。

抗病毒口服药

抗病毒口服药的活性很强,能很快抑制病毒复制,而且对极大多数病人都有效。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口服药有:

抗病毒口服药优点是应用方便,每天服一片药就行了;安全性强,很少不良反应,几乎没有禁忌症;最重要的是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很强,能较快改善病情。缺点是需要长期用药,随意停药可能有反弹的风险;抗病毒口服药经过较长时间治疗,每种药物都可能发生耐药性贺普丁是发生耐药性较快较多的药物。在长期治疗中需在发生耐药性之前及时换药。

治疗后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只要3个多月就能使血清转氨酶正常;对病毒水平很高的病人需要1年多、较低的只要几个月病毒就检不出来;但对“大三阳”的作用很慢,每年只有12%~22%转为“小三阳”。

长期用一种药物治疗会发生耐药性,而且相互间可以交叉耐药、或降低敏感性。如拉米夫定耐药了,换用替比夫定的病人约25%会交叉耐药,换用恩替卡韦需要增加1倍剂量也只能有1/8的效果。可能发生耐药的疗程不同。拉米夫定在9个月内、阿德福韦在1年内、恩替卡韦在2年内很少会发生耐药,最好在尚未产生耐药之前就更换,比如拉米夫定用9个月换用阿德福韦1年,然后又可重新换拉米夫定。如此周而复始,可能避免耐药。

抗病毒口服药需长期服药,没有确定的疗程,维持治疗才有维持效应。不能随意停药,即使血清转氨酶已经正常、病毒也查不到了,停药后经长短不定的时间,极大多数病人都将复发。严重的是其中10%~30%的病情会急性加重,尤其在原来较重和肝硬化病人,可能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因而,抗病毒口服药虽服用简单,很少不良反应,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规定的剂量服药。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干扰素治疗

主条目:干扰素

干扰素6~12个月治疗,疗效的指标是清除“大三阳”,即HBeAg转阴;血清转氨酶正常;病毒检不出来。干扰素通过激发病人的免疫获得疗效,停药后结果相当稳定,经过几年甚至“小三阳”也能清除掉。

正因为干扰素须通过免疫激发获得疗效,每个人的反应很不一样。有些病人2~4个月就获得了3个疗效指标,有的2~3年才有可能,多数病人需要8~10个月。有些病人即使经过较长时期的治疗仍然无效。

干扰素治疗“大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要达到:“大三阳”转为“小三阳”,HBV DNA检不出和肝功能正常。“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要达到HBV DNA检不出和肝功能正常。一般“大三阳”的病人需要治疗8~10个月;“小三阳”的病人较易复发,至少要治疗12个月。

用干扰素治疗有不少不良反应,因已应用多年,只要与医生紧密配合,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治疗是安全的。有些病人不适合用干扰素,如精神病、未控制的癫痫,自身免疫性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酗酒、吸毒,黄疸、失代偿性肝病等。

长效干扰素

主条目:长效干扰素

长效的聚乙二醇制剂是第二代改进了的干扰素,同样有干扰素的共性。普通干扰素每周注射3次,每次只能维持治疗浓度十来个小时;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1次,能持续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长效干扰素明显提高了治疗效率;对病毒水平很高的难治病人也可能有效;有些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的病人改用长效干扰素后获得了疗效。长效干扰素的复发率很低,对容易复发的“小三阳”病人是较好的选择。长效干扰素的疗程1年,超过半数病人可以获得稳定的治疗效应,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血清转氨酶正常;病毒检不出来。在这些有效的病人中,近10%在治疗结束时,连代表“小三阳”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也能清除,比普通干扰素的清除率较高。“小三阳”清除了,可以说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治愈。但是在治疗结束时的治愈率还较低,在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的全体病人中还不到5%。

长效干扰素因延长血液浓度而提高了疗效,也因延长血液浓度而增加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性质与普通干扰素相同。

其它慢性乙肝治疗方法

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α胸腺素在急慢性乙肝中常用,可调节机体免疫

中药中药制剂治疗:保肝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一定效果。

乙肝治疗参考

视频: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

乙肝的并发症

肝原性糖尿病

临床表现与Ⅱ型糖尿病相似,不同点为肝原性糖尿病空腹时胰岛素明显增高而C肽正常。

肝硬化

主条目:肝硬化

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细胞不断的坏死。肝细胞坏死后,正常的肝组织发生"塌陷",机体的再生功能就会再生出一些纤维,来充填"塌陷"的部位。这是机体对坏死的组织的一种正常代偿功能,代表坏死部位的愈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细胞不断地坏死,肝脏内不断地再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组织,而它们又没有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变得又硬又小,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预防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在于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这就是说要保证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异常就是肝细胞坏死的标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异常就要及时治疗。 参考:

肝癌

主条目:肝癌

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一定协同作用。

乙肝患者的护理

急性乙肝患者的饮食

在急性肝炎早期,病人常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差,此时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这个阶段可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应适当增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来源可选择大豆制品、奶、鸡肉、淡水鲜鱼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循序渐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复期,大量摄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对肝炎恢复不利。

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1. 提供适当的热量
  2. 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3. 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应提供总热量的50-70%,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保证慢性肝炎病人总热量的供给,而且能减少身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储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4. 适当限制脂肪饮食:脂肪是三大营养要素之一,其所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身体的必需营养素,其他食物无法代替,所以不必过分地限制。另外,摄入适量的脂肪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EK等)等的吸收。由于慢性肝炎病人的食欲下降,经常合并胆囊疾病,脂肪性食物常常摄入不足,慢性肝炎病人需要进食适当量的脂肪食物,但过度限制脂肪是不合适的。全日脂肪供给量一般在40-60g,或占全日总能量的25%左右为宜。对伴有脂肪肝、高脂血症者、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肝炎病人则应限制脂肪。
  5. 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维生素对肝细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维生素常作为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补充维生素主要以食物补充为主,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还是有益的。慢性肝炎患者容易发生缺钙骨质疏松,坚持饮用牛奶或适当服用补钙药物是有必要的。
  6. 戒酒、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乙醇能造成肝细胞的损害,慢性肝炎病人肝脏对乙醇的解毒能力下降。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加重肝细胞损害,导致肝病加重,因此肝炎病人应戒酒。

 

乙肝的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于每年7月28日举办世界肝炎日活动,以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

接种乙肝疫苗

主条目: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任何有条件的人,从新生儿(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后代)到成年人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按照现行的常规免疫接种程序,疫苗可分为三剂或四剂分期接种。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高发地区,应在出生后尽快(即在24小时之内)接种第一剂疫苗。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接种全系列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平。保护期至少持续20年,可能终身免疫。

以前未接种疫苗的所有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均应接种疫苗。高危人群也应接种疫苗,其中包括:

乙肝感染高风险区


乙肝疫苗有效期

乙肝疫苗接种数年后,抗体会慢慢下降甚至阴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认为不必定期加强,理由是只要接种3剂后能产生抗体者,即使日后抗体下降,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被病毒入侵亦不会引起慢性感染。但某些免疫力较低的病人,如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则应定期检测及接种。

部分中国的医生不这样认为,他们的看法是:当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之后,大概三到五年,需要再次检查是否需要接受加强剂注射。在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的前提下:

预防乙肝的生活习惯

乙肝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乙肝相关问答

“小三阳”比“大三阳”好吗?

大、小三阳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病情轻重要看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及肝脏影像、病理等指标,传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载量。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存在慢性乙肝携带者和慢乙肝患者,如果是携带者,意味着病情相对稳定,基本没有明显的肝功损害,可以承受正常的工作、学习任务;如果是慢性活动性或肝硬化患者,无论大小三阳都必须进行治疗。

因此,大三阳患者中有许多携带者暂时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复查,而小三阳患者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明确病毒是否阳性(即HBV-DNA是否阳性),肝功是否正常,肝脏影像检查是否有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征像。如果肝功异常,DNA阳性的“小三阳”是需要积极治疗的,不能因为是“小三阳”而耽误治疗。

大三阳是否需要治疗?

大三阳可以出现于乙肝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方法和措施却有所不同:

1、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能始终正常 大多可以稳定在这一阶段,预后良好,一般不须治疗。

2、慢性迁延性乙肝病人表现为大三阳,肝功长期轻度异常,B超提示慢性轻度肝损害

治疗法则以抗病毒为主,主要治疗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辅助药物为保肝降酶药。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疗程为1-2年

3、慢性活动性乙肝表现为大三阳,病情较重,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升高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显著

此时治疗法则以保肝防止肝坏死和抗病毒并举,保肝降酶药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目标是肝功逐渐趋于平衡,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逐渐阴转。肝功平衡后,可减少或停止药物,坚持抗病毒。

4、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代偿期或静止期的肝硬化病人(B超提示肝硬化,但肝功检查基本正常)

治疗法则以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并举,合用药物为干扰素或拉米配合软肝片。治疗目标是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失代偿期或活动期的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主要治疗法则不是抗病毒,而是控制及防止并发症(腹水胸水、出血、感染等等)、恢复肝功,待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事宜。

5、肝癌病人表现为大三阳

首要原则介入及外科治疗,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病毒治疗。

“大三阳”会通过性接触传染吗?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接吻、拥抱、在一起小吃而传播,但乙肝是性接触传染病,如果你男友/女友是易感者(就是没有表面抗体的人),结婚后的1年内几乎都会感染上乙型肝炎,但并不都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 如果对方是健康青年,绝大多数感染后可以清除病毒,会产生乙肝抗体,之后会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
  2. 健康青年中有个别人会发生急性乙型肝炎,一般容易治好;但极个别会发生严重的暴发性肝炎
  3. 如果是免疫力低的人(如有慢性肾炎、静脉吸毒、有同性恋癖好等),就可能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所以:

  1. 在开始性生活前,可先去检查“两对半”,如表面抗体阳性,他已经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可以放心不会被感染。
  2. 如果还没有表面抗体,要先去打乙肝疫苗,今天第1针,1个月后第2针,6个月时第3针,每针要打疫苗2支(10微克)。
  3. 如果没有注射过疫苗已经开始性生活了,因为绝大多数健康青年感染后可以自己清除病毒而获得免疫力,也不必太担心。
  4. 谨慎一些,在没有完成3次疫苗注射前性生活应该用避孕套。

转氨酶为什么反复升高?

慢性肝炎之所以发展成慢性,最关键一点是病毒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而长期潜伏于体内,反复破坏肝细胞而导致慢性活动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变,当病毒破坏肝细胞时,肝细胞坏死裂解,细胞浆或者线粒体内的各种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液中酶水平的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的升高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降酶治疗是一种对症治疗,转氨酶降至正常也并不等于慢性肝炎治愈,病毒仍然潜伏于肝细胞内,随时可能引起再次明显肝损害及转氨酶升高。因此,抗病毒治疗才是各种治疗的最重要的治疗,只有把病毒抑制甚至清除,才能解决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炎反复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的现象。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生小孩吗?

近些年随着疫苗普及,新生儿及儿童HBsAg (+)携带率明显下降,母婴阻断成功率也在90%以上。因此,HBsAg (+)携带者完全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育出健康的宝贝,但千万记住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妇产科及肝病专科咨询了解母婴阻断策略。

参看

乙肝相关资料下载

站外链接

乙肝科普知识


健康问答网关于乙肝的相关提问

Error: It's not possible to get http://www.wenda120.com/tags/527/rss...

关于“乙肝”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