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

(重定向自乙肝疫苗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先后经历了血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阶段。目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自行研制的疫苗经多年观察证明安全有效,亦已批准生产。乙肝疫苗的发展与应用,将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起重要作用。

人类是乙肝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当安全、有效、足量的乙型肝炎疫苗提供接种使用时,肯定将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已计划实施新生儿普遍免疫,并准备将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全国范围内控制乙型肝炎运动的序幕已经拉开。  

目录

为何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

肝脏解剖

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

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目前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几元钱,民众都能接受。

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乙肝疫苗其实就是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这些蛋白接种人体后,免疫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武器”(抗体)来对抗乙肝病毒,而接种者本身不会被感染。当人体接触乙肝病毒的时候,这种早已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武器”就会立即“开火”,清除病毒,抵御感染。  

乙肝疫苗是如何制备的?如何选用?

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乙肝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

乙肝病毒

抗原,即一种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并非完整病毒。这种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乙肝表面抗原曾经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经纯化灭活等严格工序制备而来,即血源性疫苗,该疫苗由于安全、来源和成本等原因已被淘汰(如,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的血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即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重组质粒,然后转染相应的宿主细胞,如酵母、CHO细胞,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蛋白。利用重组酵母生产的叫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利用CHO细胞生产的叫重组CHO乙肝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克。它们都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都可以放心选用。  

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源于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见,新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这是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最没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难清除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次,学龄前儿童也应进行接种。第三是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其他从事有感染乙肝危险职业的人,如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如意外地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口腔黏膜,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等,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乙肝病毒病理切片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4)对于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在意外接触 HBV 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a.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b.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μg)。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视具体情况并遵医嘱进行,接种疫苗后一般反应轻微,少部分人可能出现低热、接种部位红肿压痛症状,一般均在1~2天内消失,乙肝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有可靠的保证。从免疫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受种者的抗体阳转率在90%以上,接种疫苗后三年,保护率在80%以上;而且,只要疫苗合用方法适宜,疫苗HbsAg含量足够并稳定,疫苗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

(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要再次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医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程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

(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接种乙肝疫苗会不会传染上其他传染病?

接种肝炎疫苗不会引起其他肝炎发生,也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目前的乙肝疫苗都是基因工程疫苗,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不会污染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经过临床观察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不合格产品如注射破损、变质疫苗,或注射过程不按无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可染上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还有一部分人原来是隐性传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复制状态,“两对半”检查正常,需要用核糖核酸增殖法检出病毒(HBVDNA阳性),这种人注射疫苗后不会有表面抗体形成。  

如果无法做到乙肝疫苗的普种怎么办?

至少要对以下处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全部新生儿和幼儿园的孩子;危险职业的工作人员(传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员等等);使用血液制品者;新入伍的军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性接触者。  

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二对半”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示意图


如果未感染乙肝,应尽快接种疫苗,最好全程免疫接种。

目前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0-1-2的接种方法已经再应用的比较少了。

如果已经感染乙肝,则注射疫苗无效。 疫苗没有治疗作用,只有预防作用。

如果曾经注射过疫苗,并产生了抗体,考虑抗体会随着时间减弱,所以有必要在成功接种后的5年内因该考虑再次接种加强针。

目前国内已经实现对新生儿免费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而成年人一般要付费,各地防疫部门均可以接种乙肝疫苗,费用大概在五十元左右。

全程接种后1~2个月应该复查乙肝两对半,如果曾经接种过,只是打加强针,没有必要再次复查。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接种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一般乙肝疫苗接种成功,抗体可以维持12年左右,但是这个年限因人而异,有少数人1~2年抗体就消失了,有人则可以维持十几年之久。

如果一个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后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乙肝病毒,那么注射乙肝疫苗形成的免疫就会慢慢消失(过3~5年再注射一次就是为了让免疫细胞再次接触到这种灭活病毒并再产生抗体)。

由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疫苗容易产生抗体,而部分人不会产生抗体。乙肝疫苗第一针后大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种后有50%~70%左右,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而有的人注射后没有抗体,需要加大剂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是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

一般要通过注射疫苗来产生抗体,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注射后有什么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打了乙肝疫苗后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至今尚未见有关于注射后引起严重副作用的现象,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一般疫苗接种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在1-3天内不治自愈。  

需要注射与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

乙肝疫苗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未感染过HBV的人)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

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

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虽然乙肝疫苗对这部分新生儿并无害处,但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易发生偶合事件,因此最好推迟接种时间。

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

接种程序: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接种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保护效果:

一般至少可持续12 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 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 监测,如抗-HBs< 10 mIU/ml ,可给予加强免疫。

注意事项:

1.注射前必须半安瓶内的疫苗摇匀,变成透明乳白色。

2.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

3.接种时间: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如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预防效果降低。  

WHO关于乙肝疫苗的立场

迄今为止,为了对抗HBV诱发的疾病,在婴儿中实施统一的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且成功的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将逐渐减少在高发区肆虐的HBV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HCC。接受疫苗初免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效力可持续终身,且不需要接受强化免疫目前,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采纳了WHO的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价格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幅下降,乙肝疫苗已被进一步推广到许多HBV高发区。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的成本效益在许多国家都已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实;不过,在一些乙肝流行率极低的国家也有例外---在这些国家,根据所使用的不同经济学模型,经济评估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

注射乙肝疫苗

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体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 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肝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  

国产与进口的乙肝疫苗有什么区别?

1.二者的主要区别:

因采用的毒株和培养工艺不一样,所以会引起:产生抗体数量的多少,防疫时间的长短,副反应的大小等方面的差异。

国内的疫苗一般可维持5年左右的免疫(保护)作用,进口的可以达到15年以上。

2.价格的差异:

价格相差很大.

国产每支价格在17--35元左右(要打3针:医学上把第一针和第二针疫苗称为致敏接种,使接种者产生抗体,第三针称加强免疫,使产生的抗体效价更高,预防效果更为持久).

进口的儿童肝炎疫苗价格在284元左右.

3.医生说国产的不过关,那是骗人的鬼话.

现在,国内乙肝疫苗用量最多的是康泰和天坛的乙肝苗,他们两个都是20年前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的,包括技术和生产线等.所以质量绝对过关,但与进口的比起来,会有上面我提到的那些差异.

生物制药是一个很严谨复杂的行业,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设备以及生产方面都大大领先于国内,再加上运输税收等方面的因素,就造成了价格的差距。国产的疫苗一般可以3年预防,进口的可以达到5年预防,同样的一针进口可以比国产的多2年的预防时间.左右。主要是提纯度要高于国产疫苗,在一些药物反应方面也要优于国产疫苗,价格上相差较大,本人认为用国产也就可以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的,现在国产的乙肝疫苗一支价格在:20--80元左右

北京生产的疫苗每针价格在三四十元左右,深圳康泰生产的疫苗每针价格也在三四十元左右,大连生产的疫苗每针价格在七八十元左右。

以剂量分也在两种,一种是5μg×3支/人份的,另一种是10μg×3支/人份的。 剂量不一样,大家看仔细。(注意:有时免疫无应答时,医生一次针加量注射,这是不科学的,实验证明人体耐受最多120微克,无应答可具体查找原因,切勿轻易添加剂量。)

进口的乙肝疫苗现在价格一般在:85元左右。  

甲乙肝混合疫苗月底面世

一种最新甲乙肝炎混合疫苗将在本月底面世,据称,该疫苗一针两用,市民只要在第零、一、六个月内接种三剂二合一疫苗后,体内的甲型肝炎保护效能可达百分,而乙型肝炎则可达百分。从今之后,只需接种一种疫苗,便可获两种保护效果。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时全球约有二亿人感染乙型肝炎,至于带菌者则约有三亿五千万,其中以华人所占比例最高,单是中国人大约已占超过一亿二千万,而香港约有一成人口为乙肝带菌者,约为六十五万。至于甲肝情况,全球每年有超过一千万宗病毒,除非洲及南美洲外,亚洲也属高度传染性区域。在香港,每年约有数千宗甲型肝炎病例。

以甲肝为例,在八八至九六年间,所有呈报给卫生署的病毒性肝炎病发个案中,超过三分为甲型肝炎,而本港市民具有甲型肝炎抗体的人数则大幅下降,其中儿童及青少年超过九成均没有抗体。至于二十一至三十岁人士中,有甲型肝炎抗体的比例则由七八年成半,下降至九三年约三成。由此可见,儿童及青少年最易受甲型肝炎威胁。

至于乙型肝炎,数以十万带菌者聚居香港已是铁一般事实,令无数没有乙肝抗体者顿时坠入严峻境况。香港政府始自一九八八年开始为全港新生儿提供负责乙型肝炎苗注射,更于九二年把保护范围扩展至八六至八八年出生儿童。可是,在八六年以前出生的青少年人,其中有数以万计没有抗体;加上每日由中国内地移居本港的一百五十名移民中,小童占七八十人,他们亦多没有乙型肝炎抗体,令陷入感染乙型肝炎威胁更多。

对于社区及学校(中学及大学)来说,由于简单,又易被接受,故推行不难,可大大提高预防两种肝炎机会,减少肝炎病变和死亡所带来的沉重社会负担。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

一: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二: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三: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四: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五:过敏性体质和孕妇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六: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抗体产生

由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疫苗容易产生抗体,而部分人不会产生抗体。乙肝疫苗第一针后大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种后有50%~70%左右,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

而有的人注射后没有抗体,需要加大剂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是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  

乙肝疫苗加强针

所谓乙肝疫苗加强针就是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这时注射的乙肝疫苗就称之为乙肝疫苗加强针。

乙肝疫苗不是万能的,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会产生永久性乙肝抗体,让你一辈子不再感染乙肝。接种乙肝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乙肝抗体滴度会慢慢下降,如果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就不能确保我们不会感染乙肝,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 )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乙肝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乙肝抗体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乙肝二对半,若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乙肝抗体滴度。若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乙肝抗体滴度;若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体,但仍患了乙肝,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乙肝抗体滴度,并根据乙肝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乙肝抗体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乙肝科普知识

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