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 |
来源 |
组成 |
功效 |
主治 |
独参汤 |
《景岳全书》 |
人参 |
补气,摄血,固脱 |
失血后气血虚衰,虚烦作渴,气随血脱危症;产后血晕;久病元气虚极,体倦脉微 |
补肺汤 |
《永类钤方》 |
人参 黄芪 熟地 五味子 紫苑 桑白皮 |
补肺益气养阴 |
肺虚劳嗽。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色白 |
人参五味子汤 |
《幼幼集成》<表项> |
人参 白术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生姜 大枣 甘草 |
健脾益气,养阴敛肺 |
小儿久嗽,脾肺气虚,乏力口渴,自汗气短 |
生姜甘草汤 |
《千金要方》 |
人参 生姜 甘草 大枣 |
益气生津 |
虚寒肺痿,咳吐涎沫清稀量多,咽燥口渴,短气不足以息 |
黄芪鳖甲散 |
《卫生宝鉴》 |
黄芪 鳖甲 天冬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紫菀 半夏 茯苓 知母 生地 白芍 桑白皮 人参 肉桂 桔梗 甘草 |
益气养阴,除蒸止咳 |
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日晡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
保真汤 |
《十药神书》 |
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赤白 茯苓 五味子 当归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赤芍 柴胡 厚朴 地骨皮 黄柏 知母 莲心 陈皮 生姜 大枣 白芍 |
益气补血,滋阴降火 |
气阴耗伤,肺痨咳嗽,声低无力,痰中带血,血色淡红,面色白,午后潮热,颧红盗汗 |
拯阳理劳汤 |
《医宗必读》 |
人参 黄芪 肉桂 当归 白术 甘草 陈皮 五味子 生姜 大枣 |
益气温阳 |
劳伤气耗,倦怠懒言,动则喘乏,自汗心烦,遍身作痛;心悸气短,心胸闷痛 |
六君子汤 |
《校注妇人良方》 |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
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
脾胃气虚而兼痰温,气短咳嗽,痰白清稀;月经不多,女子不孕;云雾移睛,风牵偏视 |
加味四君子汤 |
《三因方》 |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黄芪 白扁豆 |
健脾益气 |
脾气虚诸证 |
异功散 |
《小儿药证直诀》 |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甘草 |
健脾益气和胃 |
脾胃虚弱,纳呆脘痞,或呕吐泄泻 |
六神散 |
《三因方》 |
人参 白术 茯苓 扁豆 黄芪 生姜 大枣 甘草 |
健脾益气和胃 |
小儿脾胃虚弱,夜啼腹泻,不欲乳食 |
肥儿八珍糕 |
《验方》 |
党参 芡实 茯苓 白扁豆 山药 米仁 莲肉 五谷虫 炙鸡内金 白砂糖 粳米 糯米 |
健脾和胃,消积疗疳 |
小儿疳气,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少,食欲不振,精神欠佳 |
补气运脾汤 |
《统旨方》 |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陈皮 砂仁 半夏曲 生姜 大枣 |
补气升阳,健脾和胃 |
噎膈气虚阳微,长期饮食不下,面色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腹胀 |
益脾散 |
《证治准绳》 |
人参 茯苓 草果 木香 甘草 陈皮 厚朴 紫苏子 姜枣 |
温补脾胃,祛风散寒 |
脾胃虚寒,风寒毒邪侵袭,面青呕吐,多啼、小儿脐风证 |
补中益气汤 |
《脾胃论》 |
黄芪 甘草 人参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脾胃虚弱,发热自汗,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气虚下陷,脱肛久泻,子宫下垂;疮疡痈肿;月经量多,崩漏胎漏;小儿五软;慢喉瘖;上睑下垂,圆翳内障,青风内障 |
举元煎 |
《景岳全书》 |
人参 黄芪 升麻 白术 甘草 |
益气升提 |
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脱肛,狐疝,遗溺 |
人参紫金丹 |
《医宗金鉴》 |
人参 丁香 五加皮 甘草 茯苓 当归 骨碎补 血竭 五味子 没药 |
补气养血,坚骨壮筋 |
跌仆闪撞而气虚者 |
调中保元汤 |
(验方) |
党参 黄芪 冬术 熟地 山药 萸肉 川断 补骨脂 杜仲 龟版 鹿角霜 陈皮 茯苓 甘草 |
益气血,调脾胃,补肝肾 |
脾肾两亏,慢性劳损或骨折延迟愈合 |
妙香散 |
《和剂局方》 |
山药 茯苓 茯神 远志 黄芪 人参 桔梗 甘草 木香 辰砂 麝香 |
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
劳伤心脾,气不摄精,遗精滑泄,遇劳则发 |
健固汤 |
《傅青主女科》 |
人参 白术 茯苓 薏苡仁 巴戟天 |
温脾益气,化湿止泻 |
脾虚气弱,经行泄泻 |
益气导溺汤 |
《中医妇科治疗学》 |
党参 白术 扁豆 茯苓 桂枝 升麻 桔梗 通草 乌药 |
益气健脾,开肺导尿 |
妊娠转胞,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白 |
保元汤 |
《景岳全书》 |
人参 肉桂 黄芪 糯米 甘草 |
培补元气 |
气虚痘疮塌陷;元气虚弱,小儿生后无力吮乳,哭声低沉,形神虚怯 |
益气聪明汤 |
《东垣试效方》 |
黄芪 人参 升麻 葛根 蔓荆子 芍药 黄柏 炙甘草 |
益气,升阳通窍 |
清气不升,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目生障翳,视物不清 |
八珍汤 |
《正体类要》 |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
补益气血 |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气血亏虚,产后发热,小儿五软;疳积上目 |
人参养荣汤 |
《和剂局方》 |
人参 白术 炙黄芪 甘草 陈皮 肉桂心 当归 熟地 五味子 茯苓 远志 白芍 大枣 生姜 |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劳积虚损,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疮疡溃后,久不收敛;闭经,乳汁自出,紫癜;视瞻昏渺,青盲 |
当归补血汤 |
《内外伤辨惑论》 |
黄芪 当归 |
补气生血 |
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妇人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
大补元煎 |
《景岳全书》 |
人参 炒山药 熟地黄 杜仲 枸杞子 当归 山茱萸 炙甘草 |
益气养血,滋肾补精,宁心安神 |
气血大虚,肾虚精亏,精神失守,健忘,心悸,头晕,目眩;阳痿早泄;月经失调,子宫下垂 |
抚元散 |
《医宗金鉴》 |
人参 白术 茯苓 熟地 茯神 黄芪 山药 炙甘草 当归 白芍 川芎 菖蒲 生姜 大枣 |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心悸失眠健忘 |
薯蓣丸 |
《金匮要略》 |
薯蓣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芍药 川芎 干地黄 阿胶 麦冬 杏仁 桔梗 豆黄卷 防风 柴胡 桂枝 神曲 干姜 白蔹 大枣 |
补气血,祛风邪 |
虚劳,头目眩晕,心中烦郁,身重少气,羸瘦纳减,骨节腰背烦疼,风气诸病 |
何人饮 |
《景岳全书》 |
何首乌 人参 当归 陈皮 煨生姜 |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
劳疟,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遇劳则发,寒热时作 |
胸伤二方 |
《外伤科学》 |
党参 当归 桔梗 白术 香附 白芍 郁金 茯苓 甘草 |
补气养血,宽胸解郁 |
胸胁损伤中、后期,气血亏虚,胸痛不舒者 |
黄芪六一汤 |
《和剂局方》 |
黄芪 生甘草 |
益气解毒,抚疮排脓 |
消渴病久,并发痈疽,气血两虚,脉络瘀阻,蕴毒成脓 |
托里消毒散 |
《外科正宗》 |
黄芪 皂角刺 金银花 甘草 桔梗 白芷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人参 |
补益气血,托毒外出 |
寒邪挟瘀;凝滞气血,痈疽疮疡,阴疮;体虚邪盛不易外达;凝脂翳 |
两仪膏 |
《景岳全书》 |
人参 熟地 |
补气益血 |
气血虚弱,身体消瘦,精神倦怠,惊悸健忘,耳鸣目眩,面色萎黄,以及疮疡久不溃破,或溃久不敛 |
先天大造丸 |
《外科正宗》 |
人参 白术 当归身 白茯苓 菟丝子 枸杞 黄精 牛膝 补骨脂 骨碎补 巴戟肉 远志 广木香 青盐 丁香 熟地 仙茅 何首乌 黑豆 枣肉 肉苁蓉 紫河车 炼蜜 |
补气血,壮筋骨 |
气血两亏,流痰溃后,脓稀难敛 |
中和汤 |
《医宗金鉴》 |
白芷 桔梗 人参 黄芪 藿香 肉桂 甘草 白术 川芎 当归 白芍 麦冬 生姜 大枣 |
补养气血,托毒外出 |
骨槽风证,溃口日久不愈,流脓清稀,有腐骨形成,从溃口流出 |
托里透脓汤 |
《医宗金鉴》 |
人参 白术 山甲白芷 升麻 当归 甘草 黄芪 皂角针 青皮 |
滋补气血,托里透脓 |
气血不足,肿疡脓成不溃 |
泰山磐石散 |
《景岳全书》 |
人参 黄芪 当归 黄芩 川续断 白术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砂仁 甘草 糯米 |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
妇女妊娠,气血两虚,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 |
圣愈汤 |
《医宗金鉴》 |
人参 黄芪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川芎 |
益气补血,摄血 |
气血虚弱,不能摄血所致,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衰 |
滋血汤 |
《证治准绳》 |
人参 山药 黄芪 白茯苓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
益气养血调经 |
气血亏虚,月经量少 |
温土毓麟汤 |
《傅青主女科》 |
巴戟 覆盆子 白术 人参 山药 神曲 |
健脾温肾养胎 |
脾肾不足,胎痿不长,腹形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腰部酸冷,纳少便溏或形寒怕冷 |
胎元饮 |
《景岳全书》 |
人参 当归 杜仲 白芍 熟地 白术 陈皮 甘草 |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
气血虚弱,胎漏,胎动不安 |
通乳丹 |
《傅青主女科》 |
人参 黄芪 当归 麦冬 木通 桔梗 猪蹄 |
补血益气通乳 |
气血虚弱,乳汁不行 |
肠宁汤 |
《傅青主女科》 |
当归 熟地 人参 阿胶 麦冬 山药 川断 肉桂 甘草 |
益气补血,散寒止痛 |
气血不足,产后虚寒腹痛 |
安神生化汤 |
《傅青主女科》 |
川芎 柏子仁 人参 当归 茯神 桃仁 黑姜 甘草 益智仁 陈皮 大枣 |
大补气血,祛瘀豁痰 |
产后气血不足,痰瘀迷阻心窍,妄言妄见,下腹疼痛,形体虚弱 |
木通散 |
《陈素庵妇科补解》 |
木通 滑石 甘草 赤芍 生地 陈皮 人参 黄芪 川芎 山栀 葱白 冬葵子 车前子 |
益气补血,凉血利尿 |
产后气血不足,小便不通 |
调元散 |
《活幼心书》 |
人参 茯苓 茯神 白术 白芍 熟地 当归 黄芪 川芎 甘草 石菖蒲 山药 |
益气养血,开通心窍 |
气血虚弱,小儿五软,面色白,智力迟钝 |
紫河车丸 |
《证治准绳》 |
紫河车 猪茯苓 茯神 远志 人参 丹参 |
大补精血,益气养神 |
小儿惊痫,久而不复,精神不振,身体虚羸者 |
香贝养荣汤 |
《医宗金鉴》 |
白术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 川芎 当归 贝母 香附 白芍 桔梗 甘草 姜 枣 |
补益气血,理气化痰 |
风轮赤豆兼气血虚弱 |
千金托里散 |
《眼科集成》 |
党参 生黄芪 茯苓 甘草 当归 芍药 川芎 桔梗 银花 白芷 防风 麦冬 |
益气养血,托里排毒 |
漏睛疮 |
沙参麦冬汤 |
《温病条辨》 |
沙参 麦冬 玉竹 桑叶 白扁豆 天花粉 甘草 |
滋阴润燥 |
阴虚燥咳,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 |
养阴清肺汤 |
《重楼玉钥》 |
大生地 麦冬 生甘草 玄参 贝母 丹皮 薄荷 炒白芍 |
养阴清肺,润燥利咽 |
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起,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
拯阴理劳汤 |
《医宗必读》 |
丹皮 归身 麦冬 橘红 薏仁 莲子 白芍 五味子 人参 大枣 生地 炙甘草 |
补肺益肾 |
阴虚火动,皮寒骨热,食少痰多,咳嗽短气,倦怠焦躁 |
二冬汤 |
《医学心悟》 |
天冬 麦冬 天花粉 黄芩 知母 甘草 人参 荷叶 |
益气生津,清热解渴 |
烦渴多饮,上消症 |
桔梗杏仁煎 |
《景岳全书》 |
桔梗 杏仁 银花 贝母 枳壳 红藤 连翘 夏枯草 百合 麦冬 阿胶 甘草 |
养肺滋阴,兼清脓毒 |
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肺痈恢复期,见肺阴虚证者 |
琼玉膏 |
《洪氏集验方》 |
生地黄汁 茯苓 人参 白蜜 |
滋阴润肺 |
肺阴亏虚,肺痨咳嗽,颧红盗汗,痰中带血 |
甘露饮 |
《和剂局方》 |
熟地 生地 麦冬 天冬 枳壳 茵陈 枇杷叶 石斛 黄芩 甘草 |
养阴生津,清泄肺胃,润燥利咽 |
虚火白喉,喉痹乳娥,口臭牙疳,齿龈肿烂 |
苁蓉滴鼻液 |
《经验方》 |
肉苁蓉 羊藿叶 当归 桂枝 黄芪 石蜡油 |
滋养润燥 |
鼻槁症。肺阴亏虚,肌膜萎缩,鼻内干燥 |
糠馏油 |
验方 |
糠馏油 氧化锌 |
润燥止痒 |
无渗出的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外用) |
益胃汤 |
《温病条辨》 |
沙参 玉竹 冰糖 麦冬 生地黄 |
养胃生津 |
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身无热,口干咽燥 |
增液汤 |
《温病条辨》 |
玄参 生地 麦冬 |
生津润燥 |
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口渴咽干 |
养胃增液汤 |
(验方) |
石斛 乌梅 北沙参 玉竹 白芍 甘草 |
养胃育阴 |
胃阴不足厌食症,口干皮燥 |
麦门冬汤 |
《金匮要略》 |
麦冬 半夏 人参 粳米 大枣 甘草 |
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
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肺阴亏虚,咳逆肺痿 |
五汁饮 |
《温病条辨》 |
麦冬汁 藕汁 梨汁 荸荠汁 鲜芦根汁 |
生津止渴 |
血虚津亏或热盛阴伤有口渴者 |
五汁安中饮 |
(验方) |
韭汁 牛乳 生姜汁 梨汁 藕汁 |
滋养津液 |
津亏热结噎膈 |
竹叶黄芪汤 |
《医宗金鉴》 |
人参 黄芪 石膏 半夏 麦冬 白芍 川芎 当归 黄芩 生地 竹叶 生姜 灯心 甘草 |
滋阴生津清热 |
阴液不足,热甚口渴;有头疽兼胃阴不足症 |
蛋黄油 |
(验方) |
熟鸡蛋黄(熬油) |
润肤生肌 |
乳头破裂,奶癣(外用) |
知柏地黄丸 |
《医宗金鉴》 |
知母 黄柏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丹皮 泽泻 |
滋阴降火 |
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滑泄;红斑狼疮;子淋阴痒;胬肉攀睛,蟹睛暴盲,绿风内障 |
左归丸 |
《景岳全书》 |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牛膝 菟丝子 鹿胶 龟胶 |
滋阴补肾 |
真阴不足,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久不受孕 |
左归饮 |
《景岳全书》 |
熟地 山萸肉 杞子 山药 茯苓 甘草 |
补益肾阴 |
真阴不足,遗精,崩漏,潮热盗汗,更年期综合征;目涩流泪 |
大补阴丸 |
《丹溪心法》 |
黄柏 知母 熟地黄 龟版 猪脊髓 |
滋阴降火 |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红斑狼疮;产后虚羸 |
一贯煎 |
《柳州医话》 |
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
滋阴疏肝 |
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
补肝汤 |
《医宗金鉴》 |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酸枣仁 木瓜 炙甘草 |
滋养肝阴 |
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虚劳 |
滋水清肝饮 |
《医宗己任篇》 |
生地 山茱萸 茯苓 归身 山药 丹皮 泽泻 白芍 柴胡 山栀 枣仁 |
滋阴降火 |
阴虚肝郁发热,齿衄牙宣 |
二至丸 |
《医方集解》 |
女贞子 旱莲草 |
补肾养肝 |
肝肾阴虚,口苦咽干,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下肢痿软,遗精,早年发白 |
河车大造丸 |
《景岳全书》 |
紫河车 熟地黄 天冬 麦冬 制龟版 盐炒黄柏 盐炒杜仲 盐炒牛膝 |
滋阴益肾,补养肺肾 |
元气亏损,阴精不足,干咳或咳血,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梦遗滑精,头晕耳鸣,膝酸软无力 |
滋肾通关丸 |
《兰室秘藏》 |
知母 黄柏 肉桂 |
滋肾阴,清湿热,助气化 |
肾阴耗损,膀胱湿热,癃闭 |
虎潜丸 |
《丹溪心法》 |
龟版 熟地 黄柏 知母 白芍药 虎骨 锁阳 干姜 陈皮 |
补益肚肾,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 ,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无力 |
健步虎潜丸 |
《伤科补要》 |
龟胶 鹿角胶 虎胫骨 何首乌 川牛膝 杜仲 锁阳 当归 熟地 威灵仙 黄柏 人参 姜片 白芍 白术 川附子 羌活 |
补气血,壮筋骨 |
跌打损伤,血虚气弱,筋痿步艰 |
鹿角胶丸 |
《医学正传》 |
鹿角胶 鹿角霜 熟地 牛膝 茯苓 菟丝子 人参 当归 白术 杜仲 虎胫骨 龟版 |
滋补肝肾,益气生血,强筋壮骨 |
肝肾亏损,气血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 |
骨质增生丸 |
《外伤科学》经验方 |
熟地 鸡血藤 骨碎补 肉苁蓉 鹿衔草 淫羊藿 莱菔子 |
养血舒筋壮骨 |
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跟痛症,以及筋骨受伤酸痛者 |
补肾壮筋汤 |
《伤科补要》 |
熟地 当归 牛膝 山萸肉 茯苓 续断 杜仲 白芍 青皮 五加皮 |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
肾气虚损,习惯性关节脱位 |
补筋丸 |
《医宗金鉴》 |
沉香 丁香 川牛膝 五加皮 蛇床子 茯苓 白莲蕊 肉苁蓉 当归 熟地 丹皮 木瓜 人参 广木香 菟丝子 |
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
跌仆伤筋,血脉壅滞,青紫肿痛 |
生血补髓汤 |
《伤科补要》 |
生地 芍药 川芎 黄芪 杜仲 五加皮 牛膝 红花 当归 续断 |
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
扭挫伤及脱位骨折的中后期,患处疼痛者 |
肢伤三方 |
《外科科学》经验方 |
当归 白芍 续断 骨碎补 威灵仙 川木瓜 天花粉 黄芪 熟地黄 自然铜 土鳖 |
补益气血,接筋续骨 |
骨折后期 |
壮筋续骨丹 |
《伤科大成》 |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杜仲 川断 五加皮 骨碎补 桂枝 三七 黄芪 虎骨 补骨脂 菟丝子 党参 木瓜 刘寄奴 地鳖虫 |
补益肝肾,壮骨续筋 |
骨折,脱位,伤筋,中后期兼见肝肾不足者 |
跌打营养汤 |
《林如高正骨经验》 |
西洋参(或党参)黄芪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枸杞 淮山药 续断 砂仁 三七 补骨脂 骨碎补 木瓜 甘草 |
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 |
骨折中后期兼肝肾不足者 |
鹿丹汤 |
《中医杂志》1985年第6期 |
鹿蹄草 丹参 熟地当归 白芍 川芎 薏苡仁 威灵仙等 |
补肝肾,益气血,通经络 |
颈肩臂痛见肝肾阴虚者 |
滋阴除湿汤 |
《外科正宗》 |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柴胡 黄芩 陈皮 知母 贝母 泽泻 地骨皮 生姜 甘草 |
滋阴除湿 |
肝肾阴亏,湿邪未解,疮疡肿毒 |
调肝汤 |
《傅青主女科》 |
山药 阿胶 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巴戟 甘草 |
调补肝肾 |
肝肾亏虚痛经 |
固阴煎 |
《景岳全书》 |
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远志 炙草 五味子 菟丝子 |
补肾调经 |
肾虚月经无定期 |
保阴煎 |
《景岳全书》 |
生地 熟地 芍药 山药 续断 黄芩 黄柏 生甘草 |
养阴清热 |
阴虚内热,月经先期,产后恶露不尽 |
定经汤 |
《傅青主女科》 |
柴胡 炒荆芥 当归 白芍 山药 茯苓 菟丝子 熟地 |
养肝补肾,调理冲任 |
肝肾郁滞,月经不定期 |
补肾固冲丸 |
《中医学新编》 |
菟丝子 续断 阿胶 鹿角霜 巴戟 杜仲 当归 枸杞 党参 白术 砂仁 熟地 大枣 |
补肾固冲安胎 |
肾虚不固,习惯性流产 |
寿胎丸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菟丝子 续断 桑寄生 阿胶 |
益肾气,安胎元 |
肾虚先兆流产,胎动不安,胎漏 |
养精种玉汤 |
《傅青主女科》 |
熟地 山茱萸 白芍 当归 |
滋阴养血,调冲益精 |
阴虚、肾虚不孕症 |
养荣壮肾汤 |
《叶氏女科证治》 |
当归 川芎 独活 肉桂 防风 杜仲 川断 桑寄生 生姜 |
补肾强腰,壮筋骨 |
肾虚型产后身疼痛 |
加味六味地黄丸 |
《医宗金鉴》 |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牡丹皮 泽泻 鹿茸 五加皮 麝香 |
补肾养肝 |
肝肾不足,小儿五迟 |
还少丹 |
《洪氏集验方》 |
熟地 牛膝 巴戟天 肉苁蓉 淮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茯苓 杜仲 远志 五味子 楮实子 小茴香 石菖蒲 |
补肾养心,益阴壮阳 |
脾肾两虚,劳伤过度,肾虚精弱。虚劳,神疲无力;腰酸阳痿;健忘怔忡;小儿发育不良 |
虎骨散 |
《幼科准绳》 |
虎胫骨 生地 酸枣仁 肉桂 白茯苓 防风 当归川芎 牛膝 |
补肾养肝,强壮筋骨 |
肝肾不足,小儿行走迟缓 |
耳聋左慈丸 |
《北京市药品标准》(1982) |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牡丹皮 茯苓 泽泻 柴胡 磁石 生地黄 通草 五味子 菊花 |
滋补肾阴,平肝清热 |
肾精亏虚,耳鸣耳聋,头痛眩晕,目暗昏花 |
补骨脂丸 |
《中医内科学讲义》(1963) |
磁石 熟地 当归 川芎 肉桂 菟丝子 川椒 补骨脂 白蒺藜 胡芦巴 杜仲 白芷 菖蒲 |
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
肾精不足,耳鸣耳聋 |
杞菊地黄丸 |
《医级》 |
熟地 枸杞子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牡丹皮 泽泻 菊花 |
滋肾养肝,清火明目 |
肝肾阴虚,两眼昏花,视物不清,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 |
石斛夜光丸 |
《瑞竹堂经验方》 |
天冬 人参 茯苓 麦冬 熟地 生地 菟丝子 菊花 草决明 杏仁 山药 枸杞 牛膝 五味子 蒺藜 石斛 肉苁蓉 川芎 炙甘草 枳壳 青葙子 防风 川连 乌犀角 羚羊角 |
平肝熄风,滋阴明目 |
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瞳神散大,视物昏花,羞明流泪,头晕目眩,以及内障、眼疳 |
羊肝丸 |
《类苑方》 |
夜明砂 蝉蜕 木贼草 当归 羊肝 |
补肝明目 |
肉障,雀盲,眼疳 |
明目地黄丸 |
《审视瑶函》 |
熟生地黄 山萸肉 淮山药 泽泻 茯神 牡丹皮 柴胡当归 五味子 |
滋肾益肝,补血明目 |
云雾移睛,青盲,高风内障 |
开明丸 |
《世医得效方》 |
羊肝 宫桂 菟丝子 (水淘煮炒) 草决明 防风 杏仁(炒、去皮尖)地肤子 茺蔚子 葶苈(炒)黄芩 麦冬肉(去心焙干) 五味子 蕤仁(去皮) 细辛(使不见火)枸杞子 青葙子 泽泻 车前子 熟地(洒水煮烂捣膏) |
滋阴益肾,退翳明目 |
宿翳,黑睛病赤痛羞明,消退后遗留之翳痕 |
加减地黄丸 |
《原机启微》 |
生地 熟地 枳壳 牛膝 当归身羌活 杏仁 防风 |
滋阴祛风,退翳明目 |
阴虚风犯,邪气久留,黑睛星翳,迁延不愈之聚星障 |
镇肾决明丸 |
《秘传眼科龙木论》 |
石决明 菟丝子 五味子 细辛 干山药 干地黄 知母 |
滋阴降火 |
肝肾阴虚,蟹睛疼痛 |
加减驻景丸 |
《银海精微》 |
车前子 当归 熟地 五味子 枸杞子 川椒 菟丝子 楮实子(无翳不用) |
补益肝肾 |
视瞻昏渺,青盲、近视 |
地芝丸 |
《此事难知》 |
生地 天冬 枳壳 菊花 |
补益肝肾 |
远视 |
麦味地黄丸 |
《医级》 |
熟地黄 山茱萸 干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麦冬 五味子 |
滋肾养肝 |
肝肾阴虚,咳嗽喘逆,潮热盗汗 |
右归丸 |
《景岳全书》 |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当归 肉桂 附子 |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衰神疲,畏寒肢冷;阳痿遗精,阳衰无子;大便不实,完谷不化,小便自遗;腰膝软弱,下肢浮肿;气虚阳,微噎膈;疮疡痈疽,创伤后期;命门火衰,闭经不孕;圆翳内障,青风内障 |
右归饮 |
《景岳全书》 |
熟地 山萸肉 杞子 山药 杜仲 甘草 附子 肉桂 |
温肾填精 |
肾阳不足,气怯神疲,腹痛腰酸;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
补肾地黄丸 |
《活幼心书》 |
熟地 泽泻 丹皮 山萸肉 牛膝 山药 鹿茸 茯苓 |
补肾填精 |
秉赋不足,小儿五软;小儿解颅 |
五子衍宗丸 |
《摄生众妙方》 |
枸杞子 覆盆子 菟丝子 五味子 车前子 |
益肾补精,助阳止遗 |
肾阳虚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精神疲惫,小便频数清长,或遗尿,小便失禁 |
安坤赞育丹 |
《北京中成药规范》 |
鸡冠花 乳香 赤石脂 青蒿 肉豆蔻 枸杞子 黄芪 葶本 鹿角胶 肉苁蓉 柴胡 红花 桑寄生 甘草 菟丝子 琥珀 鸡血藤 制香附 木香 血余炭 人参 丝棉炭 丹参 阿胶 青毛鹿茸 白术 砂仁 当归 白芍 酸枣仁 生地黄 熟地黄 乌药 川牛膝 秦艽 锁阳 黄柏 天冬 龙眼肉 沉香 紫苏叶 鹿尾 陈皮 牛膝 紫河车 没药 川芎 北沙参 藏红花 补骨脂 茯苓 龟版 杜仲 鳖甲 白薇 山萸肉 远志 橘红 泽泻 艾炭 延胡索 |
补气血,益肝肾,调冲任 |
肝肾不足,气血俱亏。妇人月经不调,经来量多,如崩如注;带下量多而清冷,色白而淋漓不断;男子体虚赢弱,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腰膝酸软,肢冷身寒 |
大菟丝子丸 |
《和剂局方》 |
菟丝子 鹿茸 肉桂 石龙芮 附子 泽泻 熟地 牛膝 山茱萸 杜仲 茯苓 肉苁蓉 续断 石斛 防风 补骨脂 荜茇 巴戟天 茴香 川芎 五味子 桑螵蛸 覆盆子 沉香(一方无荜茇,有荜澄茄) |
温补肾阳 |
肾阳不足,畏寒肢冷,发育迟缓,遗尿清冷 |
菟丝子散 |
《医宗必读》 |
附子 黄连 磁石 蛤粉 天花粉 补骨脂 覆盆子 菟丝子 桑螵蛸 白莲须 |
温补肾阳,清泻心火 |
小儿夏季热,上盛下虚,壮热口渴,小便清长,下肢清冷 |
毓麟珠 |
《景岳全书》 |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菟丝子 杜仲 鹿角霜 川椒 |
益气补肾,温阳助孕 |
妇人气血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续,或带浊,或腹痛,或腰酸,或饮食不甘,瘦弱不孕 |
内补丸 |
《女科切要》 |
鹿茸 肉桂 菟丝子 黄芪 白蒺藜 沙苑 蒺藜 肉苁蓉 桑螵蛸 熟附子 紫菀茸 |
温补肾阳,除湿止带 |
肾虚白带,带下清冷,量多质稀,腰痛如折;肾虚不孕;黎明泄泻;形寒冷怯 |
健固汤 |
《傅青主女科》 |
人参 茯苓 白术巴戟 薏苡仁 |
温肾扶阳,暖土固肠 |
肾阳不足,月经不调,经行泄泻,经行浮肿 |
鹿茸补涩丸 |
《杂病源流犀烛》 |
人参 黄芪 菟丝子 桑螵蛸 莲肉 茯苓 肉桂 山药 附子 鹿茸 桑皮 龙骨 补骨脂 五味子 |
补益肾阳 |
肾元亏虚尿浊症 |
调元肾气丸 |
《外科正宗》 |
生地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白茯苓 泽泻 麦冬 人参 当归身 龙骨 地骨皮 知母 黄柏 砂仁 木香 鹿角胶 蜂蜜 |
补益肾气,散肿破坚 |
骨瘤后期兼肾虚证 |
香茸丸 |
《证治准绳》 |
麝香 鹿茸 麋茸 苁蓉 熟地 沉香 五味子 茯苓 龙骨 |
助阳通窍,补养精血 |
肾阳衰疲,小便癃闭 |
七宝美髯丹 |
《本草纲目》引邵应节方 |
何首乌(酒蒸) 牛膝 菟丝子 当归 补骨脂 枸杞子 茯苓 |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涩精止带 |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所致须发早白,头晕目眩,牙齿松动,身体消瘦,筋骨无力,腰膝酸软,梦遗滑精,以及妇女白带过多,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弱 |
二仙汤 |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
仙茅 仙灵脾 巴戟天 知母 黄柏 当归 |
益肾阴,温肾阳,泻虚火,调冲任 |
肾阴、肾阳不足,虚火上炎、眩晕耳鸣,面赤火升,腰膝冷痛酸软;更年期综合征,乳癖及癔症,属阴阳不调者 |
加味四斤丸 |
《三因方》 |
肉苁蓉 牛膝 菟丝子 木瓜 鹿茸 熟地 天麻 五味子 |
补肾助阳 |
肝肾不足,热淫于内,筋骨痿弱,行走无力,惊恐战掉,潮热时作,饮食无味 |
鹿茸丸 |
《三因方》 |
鹿茸 麦冬 熟地 黄芪 五味子 肉苁蓉 鸡内金 山萸肉 补骨脂 人参 牛膝鉴参 茯苓 地骨皮 |
补肾固摄 |
阴阳气血俱虚,下消症,面黑耳焦,饮一溲一,小便混浊如膏,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夜梦遗泄,赤白带下 |
青娥丸 |
《和剂局方》 |
补骨脂 杜仲 胡桃肉 大蒜头 |
温补肾阳,亦补肾阴 |
肾虚腰痛,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 |
斑龙丸 |
《景岳全书》 |
熟地 菟丝子 补骨脂 柏子仁 茯苓 鹿角胶 鹿角霜 |
补肾益精 |
肾阴阳俱虚,遗精阳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