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衄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齿衄,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即齿间血出,牙宣。因胃火上炎,肾虚火旺,上焦风热等因所致。《证治准绳.杂病》:“血以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脉络于上龈,大肠脉络于下龈,皆属阳明。故胃火上炎,或肾虚火旺,皆可引起本证。胃火实证,伴见口渴口臭便秘龈肿,或发热,脉洪数,治宜清胃泻火,用抽薪饮、清胃饮或通脾泻胃汤加藕节蒲黄。胃火虚证,多反复难愈,伴见口燥龈糜,口不臭,脉细数,宜引火下行,兼滋胃阴,用玉女煎甘露饮加蒲黄之类。肾虚火旺者,伴见齿摇血渗,睡则血出,醒时血止,治宜益肾水、泻相火,用六味地黄汤加牛膝天冬麦冬骨碎补、蒲黄;如上盛下虚,尺脉微弱,寸脉浮大者,加附子肉桂以引火归元。因上焦风热所致者,治宜疏风清热,用消风散芒硝内服。又有大寒犯脑者,宜白芷散。参见衄血有关条。齿衄,以牙龈齿缝出血为主证的病证。又称牙宣。多由胃火上炎、灼伤血络或肾阴亏虚,虚火内动,迫血妄行所致。辨证应辨清出血属实属虚。主要证型有①胃火内炽型齿衄。一般出血量较多,血色鲜红,伴牙龈红肿口臭口干欲饮,头痛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清胃散加味。②阴虚火炎型齿衄。出血量较少,血色较黯淡,伴齿摇而浮,头晕目眩耳鸣,腰背酸楚,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

关于“齿衄”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