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娥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3cf.jpg

青娥丸

拼音名:Qing’e Wan

英文名: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489

【处方】 杜仲(盐炒)480g 补骨脂(盐炒)240g 核桃仁(炒)150g

大蒜 120g

【制法】 以上四味,将大蒜蒸熟,干燥,与杜仲、补骨脂粉碎成细粉,过筛,再

将核桃仁捣烂,与上述粉末掺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30g 加适量的水

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50~7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苦、甘而辛。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橡胶丝呈条状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

石细胞类长方形或长条形,有的胞腔含橡胶团块。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红棕色,表面

观类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含红棕色物。种皮表皮细胞多角形,有时可见扁圆形气孔

宽约66μm,保卫细胞广肾形脂肪油滴甚多。

【检查】 本品除水蜜丸溶散时限检查应在2 小时内全部溶散外,其他应符合丸剂

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功能与主治】 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 丸,一日~3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古药方1-青娥丸

【来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破故纸 巴戟 大茴各120克 杜仲240克 胡桃肉300克

【用法】上药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下。

【主治】肾虚腰痛。  

古药方2-青娥丸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二。

【组成】补骨脂(洗净,酒浸少顷,纸炒香为度)120克 萆薢120克(切片,分作四份:30克用盐水,30克用童便,30克用米泔水,30克用无灰好酒,各浸一宿,晒干) 杜仲(姜汁炒去丝)120克 胡桃肉(汤泡,去皮)240克 黄柏(蜜炒)120克 知母(蜜炒)90克 牛膝(酒洗,去芦)12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春夏用糊,秋冬用蜜,其糊用糯米适量煮粥,将胡桃仁捣烂为膏和匀,石臼舂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至8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盐酒送下。

【功用】滋肾壮阳,益筋补骨。

【主治】腰膝足疼痛。  

青娥丸的传说

古时女子用青黛画眉,后来泛指青年女子。传说乃唐知广州太尉张寿明得本方于南番,服用之后使白须发转为乌黑,所以有「夺得青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髯」之诗句,赞美此方的神妙。由于本方有温补肝肾之功,服后可使肝肾充足,腰痛若失,须发乌黑,筋骨强壮,从而体健年轻,可与青年女子相媲美,故名「青娥丸」。

关于“青娥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