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虚劳(consumptive disease),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以五脏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

内经》指出:“精气夺则虚。”《难经》以五脏虚损立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大法。汉代《金匮要略》对虚劳的证治着重温补脾肾。隋代《诸病源候论》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病因及各类症状。金元许多医家对虚劳的认识及治疗有较大的发展,如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拟定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分别用于真阴亏损和真阳不足。明末汪绮石理虚元鉴》以肺、脾、肾为治虚“三本”。清代吴澄《不居集》汇集了前人对虚劳的论述,尤其对外感致损有所阐发。

病因病机

导致虚劳的原因很多,首先与禀赋薄弱、体质不强有关,而父母体虚、遗传缺陷、胎中失养、孕育不足及生后喂养不当等,则是造成禀赋薄弱、体质不强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或因虚致病,或因病致虚,日久不复而成虚劳。至于忧郁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暴饮暴食饥饿,也可损伤脾胃;早婚多育、房室不节伤肾,进而损及五脏,日久不复,形成虚劳,也为临床所常见。此外,大病之后脏气损伤,或热病日久耗伤气阴,或瘀血内结、新血不生,均可使精气耗伤,由虚致损,逐渐发展成为虚劳。

辨治

虚劳的辨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其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根据气血阴阳的偏虚,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不同治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所以补益脾肾又是治疗虚劳的重点方法。此病常见以下证型:①气虚。以肺气虚脾气虚较为多见,如证见短气自汗,时寒时热,声音低怯,或兼咳嗽,平时易于感冒面白舌淡脉软弱,为肺气虚,治宜补肺益气,用补肺汤加减;如证见饮食减少,食后中脘不适,倦怠乏力大便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软弱,为脾气虚,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由于肺脾气虚而卫外之力不足者,容易感受外邪,经常感冒,损伤正气,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薯蓣丸玉屏风散加减。②血虚。以心、脾、肝血虚较为多见,如证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属心血虚,治宜养血安神,用养心汤加减;如证见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属肝血虚,治宜补血养肝,用四物汤加味;如证见怔忡,健忘,失眠,短气,食少,脉弱,舌淡,属心脾血虚,治宜补益心脾,用归脾汤。③阴虚。以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较为多见。如证见干咳咽燥,甚则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咳血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肺阴虚,治宜养阴润肺,用百合固金汤加减;如证见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属心阴虚,治宜滋养心阴,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如证见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无苔,脉细数,为脾胃阴虚,治宜养阴和胃,用益胃汤加减;如证见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昏花,或视力减退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属肝阴虚,治以滋养肝阴,用补肝汤加减;如证见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属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用左归丸加减。④阳虚。以心脾肾的见证多见。如证见心悸,自汗,神倦多寐形寒肢冷,心胸憋闷疼痛,面色苍白,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沉迟,为心阳虚,治宜益气温阳,用拯阳理劳汤;如证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发,舌淡苔白脉虚弱,属脾阳虚,治宜温中健脾,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如证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为肾阳虚,治宜温补肾阳、兼养精血,用右归丸加减。此外,虚劳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有血瘀者,证见形体消瘦腹满不能食肌肤甲错面目黯黑等,治宜祛瘀生新,用大黄虫丸加减。

虚劳的预后,关键在于脾胃中气的有无,脾胃中气衰败者,预后不佳。若虚而不受补,劳嗽音哑,喘急气促跗肿溏泄,不能食,羸瘦至大肉已脱,多属难治。虚劳脉象缓和者,有生机;若脉弦甚者,病多进;数甚者,病多危;脉弦劲数急,为胃气垂绝之象。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生活起居及饮食调养,保持乐观情绪,以利康复。

参看

关于“虚劳”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