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

(重定向自生地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cwy.jpg

生地黄(dried rehmannia root)

【拉丁名】原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 Li-bosch.或Aralia elata(Miq.)Seem.[Dimor-phanthus elatus Miq.;Aralia mandshuricaMaxim.]

【别 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

【处方名】生地、生地黄、鲜地黄、地黄、干生地、干地黄、大生地、细生地、怀生地、淮生地、生地炭

处方中写生地、干生地、干地黄、大生地、细生地、怀生地、淮生地均指干地黄。为鲜生地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者。

鲜地黄为新从地下挖出汁液饱满的地黄根。

生地炭又名生地黄炭,为干生地炒成的炭。

【商品名】怀生地:又名怀地黄、怀庆地黄。为产于河南温县、博爱、孟县、沁阳、武陟(旧时怀庆府)一带者,品质最优,产量最大。

干地黄:又名生地、生地黄、干生地等。为鲜地黄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而成。

大生地:指根茎肥大体重者。品质较优。

小生地:又名细生地、根生地、次生地。指药材个体细小如根者。品质稍次。

以上商品以块根肥大、味甜者为佳。  

目录

种类

【分 类】:双子叶植物纲 Angiosperm

亚纲 Asterales

玄参目 Scrophulariales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se双子叶植物药科  

来源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 鲜用者称为`鲜地黄';若将地黄缓缓炽焙至约八成干入药者, 称为`生地黄'、`干地黄'.鲜地黄味甘、苦, 性寒.入心、肝、肾经.  

形态特征

生地茎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地叶
生地花
生地根

  

地理分布与习性用途

地理分布

它原产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主产地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 朝鲜、日本也有。

生海拔50-1100cm的沙质土壤、荒坡、路边、耐贫瘠、干旱;国内外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性耐寒,耐干旱,怕积水,忌连作,其块根在25-28℃时增长迅速。  

园林用途

我国栽培多做药用,园林种可在岩石区、药用园内种植。西方园林种植多做观赏。  

药物采制

采收与储藏

秋季采挖,一般10~11月间,采挖根茎,除去芦头、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干地黄(不用水洗)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根烘熔至八成干,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亦可用晒干法。  

炮制

干地黄:用水稍泡,洗净泥砂杂质,捞出焖润,切片晒干或烘干。生地黄炭:取洗净的干地黄,置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缝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缎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干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纲目》:“《本经》所谓干地黄者,即生地之干者也,其法取地黄一百斤,择肥者六十斤,洗净,晒令微皱,以拣下者洗净,木臼中捣绞汁尽,投酒再捣,取汁拌前地黄,日中晒干或火焙干用。”  

性状特征

药材鉴定

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状,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的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紫黑色或乌黑色而光亮,显油润,具粘性;气微香,味微甜。以肥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主产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亦产,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河南栽培者,称怀庆地黄B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 Hueichingenis (Chao et Schih) Hsiao,其主要特点为植株较大;根茎较肥大,呈块状、圆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性状

 草木性状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成药性状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长8~24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化学成份

地黄根茎主要含B-谷甾醇甘露醇,及少量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Campesterol),还含地黄素(Rehmannin)、生物碱、脂肪酸、梓醇(Catalpol)、葡萄糖与0.0053%的维生素A类物质;根又含水苏糖、4.2%精氨酸与3.O% r-丁氨酸。怀庆地黄的根茎也含甘露醇、水苏糖、0.11%的梓醇、蔗糖、4.2%精氨酸、3.O% r一丁氨酸。干地黄中分得糸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榈酸、丁二酸胡萝卜甙及S8环状化合物。地上部分含monomelittoside,leonuride及桃叶珊瑚甙、梓醇甙、二氢梓醇甙。  

药用价值

药物功用

【功 效】清热 生津 滋阴养血

【主 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性味归经】甘苦,凉。①《本经》:“味甘;寒。”②《别录》“苦,无毒。”

入心、肝、肾经。①李杲:、入手、足少阴,手、足厥阴。”②《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②《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④《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药物配伍】配阿胶,清热降火;配黄柏养阴清热;配桂枝,滋阴养血;配牛膝滋阴补肾;配乌梅清热养阴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新鲜根茎(鲜地黄)、蒸熟的根茎(熟地黄)、叶(地黄叶)、花(地黄花)之种子(地黄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西医药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考证出处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纲目》:“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亦各处随时兴废不同尔,地黄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三、四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葫萝卜根,曝干乃黑。生食作土气,俗呼其苗为婆婆奶。古人种子,今惟种根。王?《山居录》云,地黄嫩苗摘其旁叶作菜,甚益人。《本草》以二月、八月采根,殊未穷物性,八月残叶犹在,叶中精气,未尽归根,二月苗已生,根中精气已滋于叶,不如正月、九月采者殊好,又与蒸曝相宜。”②《本草乘雅半偈》:种植地黄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上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药也。”  

食疗价值

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根。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秋季采挖。洗净生用或干燥用,称生地黄,或简称生地;鲜者也称鲜地黄,干者又称干地黄。

[性能]味甘、苦,性寒。能养阴生津,清热凉血。

[参考]含β-谷甾醇、地黄素、甘露醇、梓醇、生物碱、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类物质、氨基酸

能促进凝血、升高外周白细胞;能强心、利尿、升高血压;能保护肝脏,降低血糖;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辐射损伤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途]用于热伤津液口渴咽干,或大便干结;消渴病口干多饮;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温热病,口舌干,舌绛红。

[用法]一日~30g。煎汤,煎膏滋,浸酒,入菜肴。

[注意]少食腹胀,便溏,舌苔腻者不宜用。

[附方]

1,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各15g。煎汤饮。

源于《温病条辨》。本方三者共用,以养阴生津而润肠。用于热伤津液,口渴咽干,便秘。

2,琼玉膏:生地100g,党参15g,茯苓30g,蜂蜜适量。将三药煎取浓汁,加入约等量的炼蜜,再煎沸即成。每次食1~2匙。

源于《本草纲目》。本方用生地养阴生津,党参补气润燥,茯苓益脾补虚。用于气虚阴伤,咽干口燥咳嗽咯血。党参,原方为人参,故全方也能益气养心抗衰老,用于失眠健忘、早衰白发

附:

《神农本草经》:“久服,轻身、不老。”

《食疗本草》:“以少蜜煎,或浸食之,或煎汤,或入酒饮,并妙。生则寒,主齿痛,唾血,折伤。叶可以羹。”

《饮膳正要》:“补精髓,壮筋骨,和血气,延年益寿。 黄精膏(五两) 地黄膏(三两) 天门冬膏(一两) 牛骨头内取油(二两) 上件,将黄精膏、地黄膏、天门冬膏与牛骨油一同不住手用银匙搅,令冷定和匀成膏。 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

《圣惠方》:“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服,一日尽。”

《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聂文涛)个人临床体会:生地黄对人体有多种作用。用生地黄治疗消渴是依据先健康然后血糖平稳的主张。  

栽培技术

生长习性

地黄喜温和稍微有点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 载培时易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地根茎瘦细、质量差,不宜重茬,连作要在三年以上,前茬作物忌萝卜,油料等。  

繁殖栽培

亳州地区以根茎繁殖为主,秋季采挖时,选指头粗细的种根沙埋贮存,到来年开春后大地化冻,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将种根截成3至5厘米的小段,以行株距30×30厘米开穴,每穴大根时放一段,小根放两段,撒少许草木灰(石灰亦可)复土6厘米,15--20℃时10天可出苗,一般亩用种量40至50公斤。苗高5厘米时,结合除草,间苗,每穴留一棵,如有缺苗断垅者可补载,亩留基本苗4000至6000株,土地肥活者,可适当稀些,贫瘠土地可稍稠些,800到1万也行。试松土、深中耕、苗旁浅松土,垅间深中耕,植株封行后,不宜中耕松土,要施以追肥,以稀人粪尿为主,亩用硫酸铵20公斤,饼肥50公斤,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立夏前后,第二次在处署前后,因处署前后地下根茎正在膨大,所以施肥要及时,施肥后,如遇天气干旱,要急时浇水。切忌大水灌漫,不然要烂根,影响产量,夏季雨水较多,在植株封行前要结合松土培根,以免根部积水。如发生抽苔现象,要急早去苔除蕾,促使养分集中于地下根茎生长,如管理得当,亩产鲜地黄2000--5000公斤。  

病虫害防治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轮纹病,发病前要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叶面喷施2至3次,退菌特800倍液灌根一次,蚜虫、红蜘蛛蛴螬等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采收及加工

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

参看

关于“生地黄”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