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证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脾气虚证(Deficiency of Spleen Qi),脾气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所引起,临床以纳少腹胀便溏疲乏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泄泻胃脘痛腹痛水肿痰饮哮喘痿证小儿疳积,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脾、胃同居中焦,脾胃之气统称中气,故脾气虚证属于中气不足范畴。

脾气虚”一词出于《内经》,如《灵枢.天年》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有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则会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无力。这些表现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一为脾脏运化功能减弱。脾失健运,精微不布,水湿内生,故纳少腹胀,便溏;脾虚失运,水湿泛滥,故肢体浮肿。二为气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不同年龄,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小儿脾气虚证,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呕吐,肚腹胀大,身体消瘦,面色萎黄;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后见脾气虚证,多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倦怠嗜卧,或消瘦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萎黄。

脾气虚证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法。常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脾与胃表里相合,生理相关,病则相联。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宜降,故脾气虚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为特点,而胃气虚以食少噫气恶心呕吐为特点。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可致脾阳不足,阴寒内生,成为脾阳虚证。临床表现在脾气虚证基础上,兼见脘腹疼痛喜按喜温,肠鸣泄泻而完谷不化,口吐清涎,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脾气亏虚,清阳不升,甚至陷而不举,可转化为脾气下陷证。临床表现在脾气虚证基础上,兼见久泻久痢脱肛崩漏子宫脱垂、脐腹重坠等。

近年来对脾气虚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作了较多研究,发现脾气虚证往往出现消化腺反应低下,血淀粉酶、胰消化酶含量降低,木糖排泄率降低等现象。

关于“脾气虚证”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