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
A+医学百科 >> 扶正祛邪 |
扶正祛邪,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疗原则。扶正是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祛邪是祛除病邪,使邪至正安。扶正与祛邪相辅相成,都是为了达到除病固本的目的。临床运用时,可根据正邪盛衰具体情况而采取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攻补兼施等法。扶正祛邪是针对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证,采用扶正为主,除邪为辅的治则。
病症阐述
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
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扶正:就是使用扶正的药物或其它方法,以增加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适用于正气虚为主的疾病,是《内经》“实则泻之”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有益气、养血、滋阴、壮阳等不同的方法。
祛邪:就是祛除体内的邪气,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适用于邪气为主的疾病,是《内经》“实则泻之”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而有发表、攻下、清解、消导等不同方法。
临床应用
临床运用扶正祛邪这一原则,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邪正消长的盛衰情况,根据正邪双方在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分清主次、先后、灵活地运用。
单纯扶正仅适用于正虚为主者;单纯祛邪仅适用于邪盛为主者,先祛邪后扶正则适用于邪盛而正不甚虚者,先扶正后祛邪则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甚者,扶正与祛邪并用则适用于正虚邪实者,即所谓“攻补兼施”,当然亦需分清是虚多实少,还是实多虚少。若虚多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实多则又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总之,要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括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法则。因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灵枢.百病始生》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钱师提出了扶正与祛邪辨证运用的理论体系。他认为祛邪不能离开扶正,因为扶正能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扶正不能忽视祛邪,因为祛邪能消除致病因素,故前人有“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之说。
片面地祛邪往往会攻伐太过而损伤正气,影响患者的抗病能力;反之,单纯地扶正也会“姑息养奸”,不仅不能消除病邪,相反会使病邪更加炽盛以致助邪伤正。钱师在组方用药时还强调扶正与祛邪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在辨证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分别主次,只有辨清扶正与祛邪谁先谁后、谁主谁辅,才能做到正确的治疗。换言之就是患者正虚为主时,治法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反之,患者正气不很虚弱时,则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
参看
关于“扶正祛邪”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