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川牛膝
Chuān Niú Xī
川牛膝
别名 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
功效作用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英文名 RADIX CYATHULAE
始载于 药材资料汇编
毒性 无毒
归经 肝经肾经
药性
药味

基本信息

拼音名:Chuanniuxi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6本品为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烘或晒至半干,堆放回润,再炕干或晒干。  

形态特征

【性状】 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起。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Bk0py.jpg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窄。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 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导管稀疏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细胞中。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80μm,纹孔圆形或横向延长呈长圆形,互列,排列紧密,有的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渐尖,直径8~25μm,壁厚3~5μm,纹孔呈单斜纹孔或人字形,也可见具缘纹孔、纹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沟明显,疏密不一。

Bk0pz.jpg

【检查】水分 照水分测定(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 取本品切制成直径在3nm以下的颗粒,依法检查,不得过8.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取本品切制成直径在3nm以下的颗粒,依法检查,不得过1.5%(附录Ⅸ K)。

浸出物】 取本品直径在3mm以下的颗粒,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Ⅹ A)测定,不得少于65.0%。

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 取净川牛膝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Bk0q0.jpg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 4.5 ~9g。  

使用说明

【炮制】 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英文名】 RADIX CYATHULAE

【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

Bk0q1.jpg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炕或晒至半干,堆放回润,再炕干或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长圆柱形,粗壮,直径0.8~1.5厘米,土棕色,味微甘。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大。叶油节部对生,近四棱形,具条纹或沟纹。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秋季顶生或腋生多数绿白色小花,密集圆头状。胞果长椭圆形,略压扁,暗灰色。种子卵形,赤褐色。

【制法】

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取净川牛膝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性状】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Bk0q2.jpg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窄。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 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稀疏导管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细胞中。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80μm,纹孔圆形或横向延长呈长圆形,互列,排列紧密,有的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渐尖,直径8~25μm,壁厚3~5μm,纹孔呈单斜纹孔或人字形,也可见具缘纹孔、纹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沟明显,疏密不一。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4.5 ~9g。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中药名称】 川牛膝(《药材资料汇编》)

【拼音名】 Chuanniuxi

【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

【植物形态】①川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外皮棕色。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六。刑讨生,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密叠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长柔毛;叶柄长0.3~1.5厘米。花绿白色,头状花序数个于枝端排成穗状;苞片卵形,长3~5毫米,干膜质,先端具钩状芒刺;苞腋有花纹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两侧;不育花的花被退化为2~5枚钧状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长3短;雄蕊5,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5,长方形,狭细,长钓O.3~0.4毫米,宽O.1~0.2毫米。先端齿状浅裂;雄蕊基部外侧围绕孑房丛生的长柔毛较退化雄蕊为长;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胞果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毫米。种子卵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野生于林缘、草丛中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②头花蒽草

形态与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叶呈广卵形、倒卵形,亦有椭圆形者。头状花序近单生,或近中央顶生者有数个作短穗状排列;退化雄蕊较粗大,长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状或流苏状,时有分枝;雄蕊基部外侧丛生的柔毛较稀,且较退化雄蕊为短或等长。

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采集】川牛膝的根,秋冬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长3~4年者为好,挖得后,去净泥砂,切去残存的地上茎及须根。烘干或晒至半干时,经发汗后再晒至足干。野生的多系阴干或晒干。

【炮制】 川牛膝 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炒干。

Bk0q3.jpg

【药材】川牛膝商品有2种:一为川牛膝,一为麻牛膝

①川牛膝

又名甜牛膝。为植物川牛藤的干燥根,根条星圆柱状,不扭曲或略扭曲;根头部膨大,根下端渐细,或有少数细小侧根,长约30~70厘米,直径约1~2厘米。全体具纵皱纹及,侧根去掉后的痕迹;表面棕黄色或黑灰色。质坚韧,不易折断。切面灰黄色至暗棕色,可见许多色较浅淡的小点,并析出油质物,排列成环约3~8层,中心的一个较大。味甘或微苦,无香气。"

主产于四川的雅山、乐山、西昌。

②麻牛膝

为植物头花蒽草的干燥根,性状与川牛膝相似,但根条较短,呈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锥形,两端粗细相差较大,一般扭曲。质柔而易折断(但较老的根亦不易折断)。味甘,后极苦或麻。

主产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云南。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利湿,通经,活血。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①《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②《中药志》:"破血下降。"

③《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他和怀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孕妇禁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牛膝栽培技术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别名牛夕。具活血祛瘀、通利关节等功效,用于治疗经闭。尿血、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等症。四川省乐山、雅安、凉山等地市均有分布,以天全、荥经等县栽培历史较久,产量大,质量好。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长圆柱形,土棕色,味微甘,茎直立,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或近方形,具糙毛,节略膨大。叶对生,叶柄密生糙毛,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暗绿色。项生或腋生绿白色小花,花密集成圆头状花序。胞果长椭圆状倒卵形,暗灰色。基部略被疏柔毛,种子卵形,赤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二)生长习性

川牛膝喜寒凉湿润的自然环境。四川多栽培于海拔1200-2 000米的高寒山区,一般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以上,冬季有3-4个月积雪。

在海拔 1500米左右,生长 3-4年植株的成熟种子,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且发芽率高,种子寿命为1年,播后第一年为营养生长,第二年为生殖生长。夏季为旺盛生长期,并同时长根,秋末冬初进入冬季休眠期。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疏松、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山坡一般以向阳坡为佳。9--10月下雪前深翻土地,深度最好在30厘米以上,翻后休闲冻土;翌年清明前后,再翻1次,整细耙平,作1.3米左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

在栽培上所用种子实质为胞果,种子发芽力因生长年限而不同,三至四年生植株结的种子最好,栽培当年所结的种子常不能发芽,隔年陈种不作种用。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前后,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播种时间有所差异,海拔低的可以稍早,以在雪后早播为宜,秋播为8月前后。主产区一般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的办法,出苗率高,缺窝少。

3.田间管理

(l)中耕除草和间苗 每年中耕除草3-4次。播种当年的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宜浅锄或用手扯,并结合匀苗、补苗,每窝留苗4-6株,这次除草很重要,宜早尽早;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中耕前,再匀苗1次,每窝定苗2-3株;7—8月再各进行1次。第二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三年若要收获,就只进行l-2次。

(2)施肥培土每年结合中耕,追肥3次。第一、二次在中耕后,施用人畜粪水及草木灰,并进行培土防冻。培土厚度,以使根头幼芽埋入土里约7厘米为宜。如不培土,根头易被冻坏,造成缺窝减产。

4.病虫害防治

(1)黑头病 多发生于春夏季,主要是芦头盖上太薄,冬季受冻害,引起发黑霉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防涝,冬季培土。

(2)线虫病 多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在根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肉瘤。防治方法:注意选土;每亩用滴滴混剂35一45千克处理土壤。

(3)大猿叶虫 5-6月发生,将叶咬吃成小孔。防治方法:用亚胺硫磷800倍或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4)毛虫、红蜘蛛 5-6月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四)采收与加工

川牛膝在播后3-4年的10-11月收获。要求深挖,减少断根。挖后科去泥土,砍去芦头,剪掉须根,割下倒根,使主根。侧报均成单支。然后按根条大小,理顺成小把,立放炕上用无烟煤微火烘炕或放在晒场上日光炕脆。半干后,堆放数日,回润后,再炕或晒到全干。通常三年生每亩产干货150-200千克,四年生200-250千克。

关于“川牛膝”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