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
A+医学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缺血性结肠炎 |
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减少导致某段结肠壁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的缺血性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其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有腹痛、便血及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确诊较为困难。1963年Boley[1]首次提出该病后,人们对IC的认识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1966年Marston报道了16例IC并将其命名为IC,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一过型、狭窄型和坏疽型[3],后又将其分为坏疽型和非坏疽型[4]。
目录 |
疾病概述
肠道供血主要来自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当这些血管发生血运障碍,相应肠道可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缺血性结肠炎多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非闭塞性缺血所致;少数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闭塞性缺血所致。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其中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为其临床特点,分坏疽型,一过型和狭窄型。
疾病分类
病理分析
肠道供血主要来自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当这些血管发生血运障碍,相应肠道可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缺血性结肠炎多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非闭塞性缺血所致;少数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闭塞性缺血所致。
临床表现
1.急性腹痛:原发性,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早期恶心呕吐,后期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若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肠坏死,腹膜炎;
2.血性腹泻;
3.发热;
4.好发于老年人,多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脏病,休克和长期服药等病史。
诊断依据
1.大于或等于五十岁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时可有便秘,感染、服降压药、心律失常,休克等诱因。
2.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
3.多有贫血,结肠镜有特征性缺血坏死表现;钡灌肠X线检查,急性期可见拇指印,后期肠道狭管征象;肠系膜动脉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表现。
病史及症状:突然发生的痉挛性左下腹痛或中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血性腹泻,一般24小时内排黑色或鲜红色便。应注意询问是否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年轻人应注意是否长期口服避孕药。
体验发现:可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有时左骼窝可触及"肿块"。肛指检查指套带有血迹。严重者有腹膜炎或休克等表现。
辅助检查: 可有贫血和白细胞增高,便常规见红白细胞。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褐色粘膜坏死结节。活检见不同程度的粘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纤维化或玻璃样变等。早期钡灌肠可见结肠轻度扩张,可有典型指压征。 应与炎症性肠病、细菌性痢疾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1.禁食、中、高流量供氧;
2.积极消除诱因及治疗伴发病;
4.使用抗生素;
6.伴发病与合并症治疗;
7.必要时手术治疗。
病理早期及时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心输出量。可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氨苄青素4.0g,+生理盐水250ml,VD,2次/d,联合甲硝唑400mg,VD,1次/d。严重患者如有肠穿孔或腹膜炎体征,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用药原则
1.早期犹应高度重视,分秒必争,尽快疏通微循环,供氧,使用“A”项药物;
3.同时治疗伴发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糖尿病,(用药请参考有关篇章);
4.病情反复,用药疗程延长;
5.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是必要的;
6.若有肠坏死,肠穿孔作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腹痛、血性腹泻完全消失,肠镜显示肠粘膜恢复正常;
2.好转:腹痛,血性腹泻明显好转,肠粘膜趋向正常或遗留后肠腔狭窄;
3.未愈:腹痛、血性腹泻未缓解,甚至肠穿孔,多发生在坏疽型。
预防常识
本病是老年病之一,发病突然,坏疽型愈后极差,对治疗成功与否影响重大。无论是内科、外科治疗均应掌握时机,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首先去除诱因,例如便秘、感染,心律失常,不合理使用降压药、休克等,建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病人应坚持治疗,多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出现不明原因突发腹痛及便血应警惕此病发生。
相关阅读
缺血性结肠炎会引起腹痛便血?
专家介绍说,中老年人,餐后突然发生腹痛、大便排出暗红血液,近年经我院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肠炎患者已有数十例。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急性结肠血运不足而引起结肠粘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的急性结肠疾。
肠血运不足可因肠系膜血管阻塞,也可因这些血管的血循环动力学改变引起。本病发病通常在老年人,少数也可发生于青年人或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是餐后患者突然发生轻度或中度下腹疼痛,大便出现鲜血,少数病例可出现剧烈腹痛。可伴有腹泻或便秘,腹胀,病人极度不安,出汗等症状。其原因可能是,餐后人体大量血液集中上消化道,造成原已供血不足的结肠血液更为减少或绝对供血不足,产生结肠粘膜急性缺血性坏死溃疡而出现便血。本病无特别的的前驱症状,腹部检查常仅有轻度压痛,部位大多位于左腹部。任何结肠部分均可罹患,但最常累及脾曲与降结肠。
本病多在患有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心房纤维震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等疾病的基础上发病,也有的在施行手术后发病。本病作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作出诊断。镜下可见结肠粘膜发生单发、直线型浅且较长的溃疡,溃疡之常有正常粘膜。本病轻的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发生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切勿延误病。
健康问答网关于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提问
|
|
关于“缺血性结肠炎”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