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
A+医学百科 >> 脑炎 |
脑炎(encephalitis),具有广泛炎症的脑病。病因很多,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
目录 |
病毒性脑炎
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为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蚊虫孳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肠道病毒包括库克萨基病毒,ECHO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引起脑炎,且多见于夏季。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以病变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以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片状髓鞘脱失为病理特点的炎性脱髓鞘病。可发生在全身性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之后,这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与病毒性脑炎不同,其神经系统病变的产生不是因病毒的直接侵入和繁殖所致,而是通过免疫机制诱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也可以发生在预防接种之后,这称为接种后脑脊髓炎。
临床表现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
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不同。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时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见。
在严重的病例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广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变。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坏死灶(颞叶及额叶坏死灶见于单纯疱疹脑炎)和主要位于脑白质的脱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因病原的不同而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神经损害严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运动障碍、智能缺损等)。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则症状轻,预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过急性期则预后较好,可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体征、脑脊液检查。各种脑炎的鉴别见表。
此外,还需同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病,特别是感染中毒性脑病(如常见于儿童的中毒性痢疾)、代谢性脑病(如急性肝脑病、尿毒症、低血糖等)相鉴别。通过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不难诊断。脑炎的诊断一般不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患在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脑型疟疾、脑囊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均应排除在外。
防治
因病而异。对乙型脑炎应进行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单纯疱疹脑炎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阿糖胞苷、无环鸟苷可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其中以无环鸟苷毒性小,疗效高。对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良好。在各种脑炎的急性期,支持与对症疗法和精心护理也很重要。
|
关于“脑炎”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