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基质性角膜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眼科学》 >> 角膜病 >> 角膜炎 >> 基质性角膜炎
眼科学

眼科学目录

基质性角膜炎(paradhymatous keratitis)是位于角膜基质层内的炎症,属非溃疡性的深层角膜炎

(一)病因

大多数为先天性梅毒,其次为结核风湿感染引起,病原微生物可通过上皮角膜缘血管直接侵犯角膜;但更多的是抗原抗体反应结果。

(二)临床表现

1.梅毒性 先天性梅毒引起者,发病年龄多为5~20岁的青少年。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并伴有耳聋、上门牙下缘缺损、鞍鼻等特征,后二者和角膜改变构成Hutchinson三联征;血清康华氏反应阳性。后天梅毒引起者少见。眼部病变一开始,即有明显的刺激症状。从角膜周边部开始发生浸润,逐渐向中央区扩展,最后在角膜中心区会合。角膜基质因浸润、水肿、呈灰白色雾状混浊,失去原有的光泽。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明显。随着角膜病变的发展,可见新生的深层血管呈毛刷状从角膜缘四周侵入角膜基质,逐渐伸向角膜中央,使角膜变成暗红色磨砂玻璃样混浊。一般两周后浸润可扩展到全部角膜,约1个月炎症达高峰;同时布满新生血管。此病总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恢复期,睫状充血减轻,炎症渐消退。角膜混浊的吸收,也从周边部开始;炎症消退后角膜光泽恢复正常。最终,在角膜中央区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影响视力;如瘢痕致密或变成扁平角膜时,可严重影响视力。角膜新生血管逐渐变细萎缩。多年后,在角膜深层留下极细的灰白色丝状影子血管,成为本病永存的特殊标志。有的病例因并发虹睫状体炎,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2.结核性多单眼发病。在角膜基质中、后层发生浸润。初期靠近角膜缘,后渐向角膜中央发展。浸润性混浊多呈结节 状或团块状。其数目不定,多局限于一定区域,不像梅毒性的全面蔓延。在炎症浸润的同时,出现新生血管,其分布也呈区域性,由少增多,并在结节 状混浊的周围呈丝球状盘绕。病程经过缓慢,可成年累月反复加重,最后大部角膜受累。愈后留下较厚的、浓淡不一的瘢痕,视力可严重受到影响。

(三)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驱梅、抗结核、抗风湿疗法。局部可使用皮质类固醇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再者是散瞳、热敷等。对遗留的角膜瘢痕,视力不及0.1者,可考虑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术

参看

32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角膜软化症 32
关于“眼科学/基质性角膜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