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脑膜瘤
A+医学百科 >> 肿瘤 >> 皮肤脑膜瘤 |
皮肤脑膜瘤(cutaneous meningioma)亦称沙样脑膜瘤(psammoma)。原发性皮肤脑膜瘤亦称残留性脑膜膨出(rudimentary meningocele)。本病为发育性缺陷,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由于在头颅骨外出现脑膜细胞所致。皮肤脑膜瘤多属良性,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可不出现症状。
目录 |
皮肤脑膜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多数认为在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刺激因素作用,正常组织或胚胎残留组织发生癌变,出现无限制的增殖。
1、物理因素
资料表明放射线可诱发皮肤、唇、舌、食管的癌肿。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癌变)。其机制是放射线使颅内纤维母细胞或脑膜内皮细胞的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2、化学因素
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可诱脑肿瘤(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腺瘤等),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N-亚硝酸类化合物,如亚硝基哌啶、二亚硝基哌嗪、甲基亚硝脲等。
3、生物学因素
实验证实病毒(如:腺病毒、猴空泡病毒(SV40 )、肉瘤病毒等)可诱发起禽类及脊椎动物的颅内肿瘤。病毒插入细胞的染色体上,改变了染色体基因的特性,使细胞原有增殖的特性发生改变。
4、先天性及遗传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或组织可停止生长而残留脑内,具有分化的潜力,可发展为脑瘤,常见的有颅咽管瘤、脊索瘤、畸胎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等。这些先天性残留的胚胎细胞经病毒、放射线、致癌化学物质的作用,出现突变,向癌的发生方向发展。
(二)发病机制
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皮肤脑膜瘤的症状
原发性皮肤脑膜瘤罕见,临床表现多不一致。均发生于头皮或脊柱旁区域。可呈小而硬的纤维性钙化结节,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常见于生后1年内。或见脊柱旁及背部肾区有肿块伴脊柱侧凸。也可见额部发际后出现隆起肿块,无压痛或自觉痛。
皮肤脑膜瘤的诊断
皮肤脑膜瘤的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肿瘤主要位于皮下,边界不清,由具有大而圆卵性水疱状核和颗粒性胞浆的细胞索构成,呈漩涡状排列,常见沙瘤体(psammoma bodies)。
免疫组织化:肿瘤细胞上皮膜抗原和波状纤维蛋白阳性,其他抗原表达如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亦阳性。
皮肤脑膜瘤的并发症
皮肤脑膜瘤的西医治疗
手术切除为主。
预后:此种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良好。
参看
|
|
关于“皮肤脑膜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