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型病毒性肝炎
A+医学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庚型病毒性肝炎 |
早在1993年前,就有人发现在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之外,还存在一些新型肝炎病毒,当时暂定名为“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HNA-E)病毒”。根据序列不同分别称为GBV-A和GBV-B。不久又从HNA-E病人血清中分离到另一个新的病毒因子GBr-C。1995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丙型肝炎及相关病毒会议上,Kim和Bradley分别报道发现一种新型黄病毒样病毒的RNA序列,其基因序列与GBV-A/GBV-C有较高的同源性,并暂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
庚型病毒性肝炎简称庚型肝炎(“庚肝”),是由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已被证实可以通过输血传播,易感者包括接受血液透析者以及接触血源的医务人员;此外,静脉注射毒品是另一重要途径。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中,血清庚型肝炎病毒RNA检出率达11.6%;怀孕妇女感染了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最高可达33%;由此可见,庚型肝炎的预防重点是把好输血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
目录 |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HG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全长9.4kb左右,拥有一个大的连续,循环中的HGV可能由宿主的脂蛋白覆盖,表面有糖分子,所以观察到的病毒密度较低。
体内外实验表明,HGV为嗜肝性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所以肝组织和细胞中能检测到病毒的基因组RNA和负链RNA,是病毒复制位点;在血清和淋巴细胞中只检测到基因组RNA,未检测到负链RNA,所以认为并无复制中间体,而HCV是能在淋巴细胞中复制的。HGV感染方式与HCV一致,但其感染力较HCV为低。
(二)发病机制
关于HGV的致病性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它并不致病,某些HGV标志阳性者有肝炎表现,可能是由另一种与HGV伴随存在的未知肝炎病毒所致,其理由如下:
① HGV基因组无核心区,提示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
② 两只黑猩猩感染HGV后,曾追踪观察6年零3个月,其血清HGV持续阳性,说明发生HGV的持续性感染,但一直未出现肝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肝组织学也未见炎症改变;
③ 多数HGV携带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
④ 乙肝和丙肝病人合并感染HGV后,病情并不加重,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单独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者无显著差异。但一些学者则认为庚肝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还可能与急性重型肝炎有关。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一)临床特征:
1、HGV感染者可能有6种转归:①病毒很快被清除,机体呈一过性隐性感染;②病毒慢性携带,但无临床症状,为正常携带状态;③出现急性肝炎表现,但很快恢复,病毒被清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降至正常水平;④延迟恢复,ALT有间歇性增高;⑤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形成慢性肝炎;⑥可能引起暴发型肝炎。
2、庚型肝炎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肝炎特点,也可在暴发型肝炎中流行,其表现缺乏明显特异性,有一般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例如纳差,恶心,右上腹部不适,疼痛,黄疸,肝肿大,肝区压痛等。
3、HGV的急性感染 大多数HGV急性感染呈亚临床型或无黄疸型,仅约59%的HGV感染显示有转氨酶的升高,其他则可能是“健康”携带者和静止期的病人。HGV可通过输血途径导致输血后肝炎。
4、HGV的慢性感染 慢性庚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分布在53~68岁间,在这些患者中,大多数在确诊为肝硬化的一年中死亡。有学者认为,庚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可能低于丙型肝炎,到发生肝硬化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一旦发生肝硬化,病情进展极快。有研究发现,HGV的检出率在ALT正常供血员与ALT异常供血员之间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也提示HGV慢性感染并不导致肝功能损害或慢性肝炎。
5、HGV与暴发型肝炎关于HGV引起暴发型肝炎的问题,尚有争论。一些报道在非甲~戊型暴发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HGV RNA,认为HGV可引起暴发型肝炎,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亚急性经过,除个别患者很快发生昏迷外,多数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昏迷均经过14~19天,有持续的ALT波动及血清胆红素的增高。但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不同的论点,他们在9例非甲~戊型暴发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未能检测到HGV RNA。以上研究结果出现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的病例样本太少,另一方面可能是HGV毒株的变异所致。此外,也应考虑HGV感染并不导致暴发型肝炎的可能性。
6、HGV与HBV和HCV的重叠感染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HGV与HBV和HCV的重叠感染较为常见,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重叠感染率更高。3种病毒的共同传播特征有助于解释为何有较高的重叠感染率。
(二)诊断:
1、目前HG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来检测血清中HGV RNA以及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血清中抗-HGV抗体。人或动物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后约1周左右,血清中可检测到HGV RNA,一般于感染3周才出现抗-HGV抗体阳性。因此,RT-PCR法可作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国外报道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合率仅为3%~18%,不宜作为HG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但最近我国自行研制的抗-HGV 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合率可高达60%,可望用于HGV感染的筛查。
2、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目前检测方法包括排除法,非行异性检查法,抗hgv检测及hgv-rna检测等,后二者的检测最为准确;一般来说,庚型肝炎病例大部分呈急性过程,经休息,护肝治疗可获痊愈,只有少部分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至于是否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目前尚不很明确。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化验
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血清中HGV RNA以及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血清中抗-HGV抗体。人或动物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后约1周左右,血清中可检测到HGV RNA,一般于感染3周才出现抗-HGV抗体阳性。因此,RT-PCR法可作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乙肝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2、 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庚型病毒性肝炎若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最后容易并发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1、 慢性肝炎:多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的肝炎。常见症状有纳呆、疲倦、腹痛、胁痛、腹胀等。
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患者通常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消化不良、面消瘦黝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女性出现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症状。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根据HGV感染的主要来源,筛选血源和血产品是预防HGV感染的主要措施。这需要有明确、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并减少血液制品的污染。
庚型病毒性肝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由于对HGV较系统研究时间尚短,且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临床治疗尚需较长时间的疗效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除一般保肝治疗外,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干扰素治疗。一些学者从曾经接受干扰素α(α-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例中,发现有HGV同时感染的病例,研究结果发现,HGV的重叠感染不会影响乙肝或丙肝对α-IFN的应答,HGV感染时α-IFN的治疗一样敏感,但仅少数病人持续病毒转阴。
因此今后对IFN治疗的剂量及疗程仍应进一步探讨。
(二)预后
由于对HGV系统研究时间尚短,临床资料欠缺,尚须进一步研究。
参看
根据香港法例第599章 《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为需呈报的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乙类法定传染病。 |
|
关于“庚型病毒性肝炎”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