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二陈汤
A+医学百科 >> 加味二陈汤 |
易玉泉方:加味二陈汤
【处方】 法半夏10克,当归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白僵蚕10克,木通10克,陈皮12克,白术12克,白茯苓15克,苦参6克,黄连3克,甘草3克。
【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消肿散结。主脾运失健,痰湿凝结。(舌下囊肿)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摘录】 易玉泉方
《济阳纲目》卷一○五: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姜制)1钱3分,茯苓1钱,黄连1钱,青竹茹1钱,生地黄(酒洗)1钱半,当归(酒洗)8分,陈皮(去白)8分,桔梗5分,甘草梢2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效与作用】 清火化痰。主舌下肿结如核,或重舌、木舌及满口生疮。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一○五
《济阳纲目》卷七十三:加味二陈汤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肠鸣。因火动其水,腹中水鸣作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七十三
《济阳纲目》卷七十五: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南星(姜制)1钱半,半夏(姜制)1钱半,苍术(米泔浸炒)1钱,黄柏(煨)1钱,陈皮1钱,茯苓8分,甘草5分(一方二陈汤加南星、香附、乌药、枳壳)。
【制法】 上锉。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七十五
《济阳纲目》卷七十八: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3分,酒芩1钱,羌活1钱,威灵仙3钱,南星1钱,香附1钱,苍术1钱半,白术1钱。
【制法】 上锉1服。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七十八
《济阳纲目》卷七十八: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芩(酒洗)、羌活、红花。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痰热客于太阳经,项强不能回顾,动则微痛,其脉弦而数实。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七十八
《济阳纲目》卷二十: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苍术、防风、川芎、白芷(一云白术)。
【制法】 上锉。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
《济阳纲目》卷八十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1钱,苍术1钱,白术1钱,桃仁1钱,红花1钱,附子少许。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十指麻木,属胃中有湿痰死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八十二
《医学正印》:加味二陈汤
【处方】 当归(酒洗)1两,茯苓2两,川芎7钱5分,白芍药1两,白术1两,半夏(汤洗)1两,香附米1两,陈皮1两,甘草5钱。
【制法】 上作10帖。
【功效与作用】 妇人肥盛不能孕育者。
【用法用量】 每帖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医学正印》
《玉案》卷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甘草8分,半夏1钱,茯苓1钱,陈皮1钱5分,南星、枳实、黄芩、白术、黄连、瓜蒌仁、桔梗、杏仁、山楂、柴胡(少佐)、贝母、金沸草、姜汁、竹沥。
【功效与作用】 食积夹痰,憎寒恶风,自汗,胸膈满闷,气上攻冲,头不昏痛,项不强,无热者。
【用法用量】 年力壮盛者,先吐去痰,后服此药。
【摘录】 《玉案》卷二
《玉案》卷四: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8分,陈皮8分,白茯苓8分,甘草8分,藿香梗1钱,砂仁1钱,厚朴1钱,香附1钱,山楂肉6分,红豆蔻6分。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 《玉案》卷四
《玉案》卷四:加味二陈汤
【处方】 白茯苓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厚朴1钱2分,桔梗1钱2分,枳实1钱2分,黄芩1钱2分,贝母(去心)1钱2分,苏子1钱2分,甘草2分,肉桂2分。
【功效与作用】 梅核气。六郁七情神思所伤,结成痰核,介介喉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玉案》卷四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甘草、茯苓、山楂、香附、川芎、苍术、砂仁。
【功效与作用】 妊娠气不调和,饮食伤而气实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济阳纲目》卷九十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香附、木通各等分。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忿怒气结,闭遏不通。
【用法用量】 水煎服,后煎滓探吐,以提其气。
【摘录】 《济阳纲目》卷九十二
《万氏家抄方》卷六: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5分,半夏6分,茯苓8分,甘草3分,香附、木通、贝母、知母。
【功效与作用】 痰气壅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六
《普济方》卷二○六引《经效良方》: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汤泡7次)半两,陈皮半两,茯苓半两,甘草1钱半(炙,锉),刮竹青4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胃热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二○六引《经效良方》
《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德生堂方》:加味二陈汤
【处方】 人参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紫菀1两,紫苏1两,枳壳(炒,去瓤)1两,桑白皮1两,缩砂仁1两,白豆蔻1两,木香半两。
【功效与作用】 远年近日,气虚咳嗽,喘逆呕吐,不得安眠,甚危困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临卧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德生堂方》
《伤寒全生集》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茯苓、半夏、陈皮、枳实、甘草、桔梗、杏仁、贝母、瓜蒌仁、黄连。
【功效与作用】 痰实结胸。喘咳,胸胁满痛,作寒热,脉洪滑,心烦口渴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胸腹满,加砂仁,去甘草;痰渴,去半夏,加知母,天花粉;嗽,加5味;喘,加桑皮、苏子;胁满痛,加青皮、白芥子、木香;有热痰结,加柴、芩、竹沥、姜汁少许,去半夏;有寒痰结,加干姜、姜汁,去贝母、黄连;风痰结,加南星、竹沥、姜汁;火痰,加山栀、黄芩、竹沥、姜汁少许,去半夏。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三
《松崖医径》卷下:加味二陈汤
【处方】 橘红(盐水浸)8分,半夏(姜汁炒)1钱5分,白茯苓(去皮)1钱3分,白术1钱3分,香附(盐水拌炒)7分,连翘5分,黄芩(炒)5分,枳实(麦麸炒)5分,前胡5分,甘草5分(炙),瓜蒌仁1钱,桔梗1钱,麦糵(炒)1钱。
【制法】 上切细。
【功效与作用】 治痰,理脾胃。主
【摘录】 《松崖医径》卷下
《会约》卷八: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2钱半,茯苓3钱,陈皮2钱,甘草1钱,苍术1钱3分,桔梗1钱。
【用法用量】 加生姜6分,大枣1枚,水煎服。
若呕吐吞酸,胃脘痛,呃逆,加丁香9粒;若胸膈不快,加香附8分,枳壳1钱;食滞,加神曲1钱。
【摘录】 《会约》卷八
《会约》卷六: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半夏2钱,茯苓2钱,甘草1钱,川芎8分,蔓荆子1钱,北细辛3分。
【用法用量】 姜汁为引。
如兼虚者,加白术1钱半,山药(炒黄)3钱;如兼火者,加黄芩、花粉各1钱半,石膏2钱。
【摘录】 《会约》卷六
《经验广集》卷一: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5钱,半夏2钱,茯苓1钱半,生甘草7分,白芥子1钱。
【功效与作用】 流注、疬核、皮里膜外之凝痰。
【摘录】 《经验广集》卷一
《麻科活人》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白茯苓、防风、天麻、连翘、甘草。
【功效与作用】 麻后有痰。
【用法用量】 麻后有痰而不吐痰者,宜用加味二陈汤去半夏、甘草,加贝母、栝蒌霜主之。
【摘录】 《麻科活人》卷三
《吴氏医方类编》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二陈汤加羌活1钱,荆芥1钱,防风2钱,白芍2钱,苍术2钱,归身4钱,麦冬2钱,萆薢1钱。
【功效与作用】 (疒咅)瘰。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 《吴氏医方类编》卷三
《金鉴》卷五十八:加味二陈汤
【处方】 麦门冬(去心)、前胡、栝蒌仁、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枳壳(麸炒)、桔梗、杏仁(炒,去皮尖)、黄芩。
【功效与作用】 疮痘之火,炼液成痰,上壅气道。喉中作声。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八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
【处方】 苍术(米泔浸)8分,白术(炒)8分,橘红8分,半夏(泡)8分,茯苓8分,川芎8分,香附8分,枳壳5分,黄连(姜炒)5分,甘草5分。
【功效与作用】 食郁瘀滞,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8分,食前稍热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丹溪方
《松崖医径》卷下: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5分,半夏(汤泡)5分,桔梗(米泔水浸)5分,川芎5分,白术1钱,黄芩(酒炒)3分,薄荷3分,防风4分,甘草(炙)4分,白茯苓(去皮)7分,桑白皮(蜜炙)7分。
【制法】 上切细。
【功效与作用】 小儿感冒发热,鼻流清涕,或咳嗽痰吐,病情沉重者。
【用法用量】 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服。
【摘录】 《松崖医径》卷下
《济阳纲目》卷十一: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1钱,黄连1钱,干葛1钱。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十一
《济阳纲目》卷十五: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山楂、神曲、桔梗、南星、枇杷叶、黄连、竹茹。
【制法】 上锉。
【用法用量】 加生姜煎,临熟入姜汁1匙调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十五
《济阳纲目》卷十八: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青皮、芍药、川芎、砂仁、神曲。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木乘土,胁痛或脾痛,有关脉弦,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十八
《幼科铁镜》卷六: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白茯、甘草、厚朴、香薷、黄连、山楂、麦芽、神曲、木通、泽泻。
【功效与作用】 夹暑伤寒吐泻。
【摘录】 《幼科铁镜》卷六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杏仁(去皮尖)1钱半,白茯苓1钱,贝母(去心)1钱,半夏(汤泡)1钱,瓜蒌仁1钱,桔梗1钱,前胡(去芦)1钱,片芩1钱,枳壳(麸炒)8分,石膏8分,甘草(炙)3分。
【制法】 上锉。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食远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胎产要诀》卷上:加味二陈汤
【处方】 二陈加苍术3钱,白芷2钱,黄芩2钱,黄连1钱半,黄柏1钱半,白芍2钱半,椿根皮(炒)2钱半,萸肉2钱半。
【功效与作用】 带下属湿痰者。
【摘录】 《胎产要诀》卷上
《济阳纲目》卷五十一: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当归1钱,干葛1钱,元参1钱,黄芩8分,茯苓8分,黄连7分,甘草5分。
【制法】 上锉,作1服。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五十一
《济阳纲目》卷五十四: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术、黄连、远志。
【用法用量】 上水煎,加竹沥、生姜汁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五十四
《医方考》卷五: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陈皮、茯苓、黄芩(酒炒)、甘草、川芎、细辛、黄连(酒炒)、薄荷、苍耳子、胆南星。
【用法用量】 《济阳纲目》本方用法:上锉。加生姜,水煎服。
【各家论述】 是方也,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治痰之二陈汤也;加南星之燥,皆所以治痰耳;而黄芩、黄连者,用其苦寒以治热也;若川芎、细辛、薄荷、苍耳,皆治风之品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是故用之。
【摘录】 《医方考》卷五
《济阳纲目》卷十八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姜汁炒)、栀子(炒)、苍术、川芎、香附、砂仁、神曲(炒)、山楂、木香少许。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胃中有火,膈上有痰,令人时常恶心,呕吐清水,作嗳气吞酸等证。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久病虚者,加人参、白术;胃寒者,加益智、草豆蔻、干姜、桂心之类,去黄连、栀子,又甚者加丁香、附子;如胁痛,或脾痛,右关脉弦,呕吐不已,此木来侮土,加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青皮、芍药、川芎、砂仁、神曲之类;如时常吐清水,或口干,不喜食,冷涎自下而涌上者,此脾热所致,加白术、芍药、升麻、土炒芩连、栀子、神曲、麦芽、干生姜;如时常恶心,吐清水,心胃作痛,得食则暂止,饥则甚者,此胃中有蚘也,加苦楝根、使君子煎服即愈,或用黑锡灰、槟榔各等分,米饮调下。
【摘录】 《济阳纲目》卷十八引丹溪方
《证治宝鉴》卷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二陈汤加僵蚕、全蝎、荆芥、天麻、菖蒲、远志、制南星。
【功效与作用】 痫症,痰盛而不矜下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姜汁、竹沥,早、晚服。7帖后加贝母、白术(土炒)。
【注意】 忌猪、羊、鱼、面、鸡、鹅、酒色、猪肝、猪首、蹄爪、煎炒。
【摘录】 《证治宝鉴》卷二
《丹溪心法》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5两,陈皮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砂仁1两,丁香5钱,生姜3两。
【功效与作用】 停痰结气而呕。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2钱,法夏1钱半,茯苓3钱,甘草5分,茅术1钱,枳壳2钱,生姜1片。
【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兼能止呕。主妊娠恶阻属于痰湿者。症见胸脘胀闷,不欲食,食则呕吐涎沫,恶油腻,舌质淡,脉濡而滑。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气虚及曾经有过流产的,去枳壳,加续断3钱,泡参3钱,蕲艾3钱,砂仁1钱。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丹溪心法》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二陈汤加砂仁1钱,青皮半钱。
【功效与作用】 闻食气则呕。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
【处方】 橘红7分,茯苓7分,半夏(汤泡洗)1钱,甘草(炙)3分,川芎8分,苍术8分,白术8分,山楂肉1钱5分,砂仁5分,神曲(炒)7分,香附子1钱,麦糵面(炒)5分。
【功效与作用】 导痰补脾,消食行气。主
【用法用量】 上除神曲、麦糵面细研炒,另包,余细切,作1服,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盏,煎至1盏,调神曲,麦糵入内服。
【摘录】 《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
《医门八法》卷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2钱,法夏2钱(研),茯苓2钱,党参2钱,炙甘草2钱,川朴2钱(捣)。
【功效与作用】 痰证呃逆。因痰结于胸,丹田之气不能上升而然。
【摘录】 《医门八法》卷二
《医醇剩义》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橘红1钱,半夏1钱5分,茯苓2钱,白术1钱,苡仁4钱,枳壳1钱,砂仁1钱,苏梗1钱,花椒子24粒,生姜3片。
【功效与作用】 胃咳。咳而呕恶,甚则呕虫。
【摘录】 《医醇剩义》卷三
《医钞类编》卷十: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法夏、白术、白茯苓、苍术、厚朴、砂仁、车前、木通、淮药、甘草。
【功效与作用】 痰泄或多或少,时泄时止。
【用法用量】 加灯心,水煎服。
【摘录】 《医钞类编》卷十
《会约》卷九: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夏1钱半,茯苓2钱,甘草1钱,桔梗1钱半,枳壳1钱半,麻黄(去节)8分,杏仁20粒(去皮尖),桂枝1钱。
【用法用量】 水煎,加生姜汁合服。
【摘录】 《会约》卷九
《会约》卷九: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半夏2钱,茯苓1钱半,甘草1钱,桔梗2钱,枳壳1钱半,桂枝1钱,杏仁(去皮)1钱,苍术1钱,当归1钱,紫苏叶7分,北细辛3分。
【功效与作用】 四时感冒,咳嗽,寒热,身痛,鼻塞;或病愈而咳痰,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8分,水煎,热服。
肺寒而邪不散者,加麻黄(留节)6-7分;肺有火者,加黄芩1钱,甚者,再加栀仁(炒黑)7-8分;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7-8分;如咳嗽遇秋冬即发者,此寒包热也,但解其寒,其热自散,宜用此方加麻黄(去节)7-8分。
【摘录】 《会约》卷九
《医学正传》卷三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夏1钱5分(炮),茯苓1钱,甘草(炙)3分,栀子(炒)1钱,黄连(姜汁拌炒)1钱5分,川芎1钱,白术1钱,干姜(炒)5分,苍术1钱,香附1钱,牡荆子(炒另研)1钱半。
【制法】 上切细,作1服。
【功效与作用】 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时常胃口作痛,及恶心吐清水不快。
【用法用量】 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稍热服。
如胃口疼甚,加生姜自然汁1合;挟虚者,加人参1钱。
【摘录】 《医学正传》卷三引丹溪方
《得效》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甘草5钱,丁香3钱,胡椒3钱。
【制法】 上锉散。
【功效与作用】 痰晕,或因冷食所伤。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不拘时热服。
【摘录】 《得效》卷三
《得效》卷十四: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两半,白茯苓1两半,半夏1两,白术7钱半,粉草3钱。
【制法】 上锉散。
【功效与作用】 妇人中脘宿有痰饮,受胎1月或2月,因经停气滞,呕吐择食,为恶阻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食前服。未效,加生姜汁。
【摘录】 《得效》卷十四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枳实(麸炒)1钱,黄连(姜炒)6分,山楂(去子)2钱,木香8分,青皮(去瓤)2钱,白茯苓(去皮)3钱,砂仁8分,甘草8分。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痰气郁结,或饮食停滞而为痞满,按之,无块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痰火点雪》卷一: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半夏(姜泡)、茯苓(去皮)、南星(牛胆制佳)、香附(去毛,童便炒)、青皮(去白)、青黛各等分。
【功效与作用】 咳嗽胁痛。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 《痰火点雪》卷一
《便览》卷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便览》卷二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半夏、茯苓、甘草(炙)、桔梗、桑白皮、瓜蒌仁、杏仁。
【制法】 上锉。
【功效与作用】 嗽动有痰,痰出嗽止。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如胸膈作闷,加枳壳、紫苏;春,加薄荷、荆芥;夏,加黄芩、黄连;有火,亦加芩、连。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保命歌括》卷三十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
【功效与作用】 湿痰流注,胁内作痛。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保命歌括》卷三十二
《古今医鉴》卷八: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半(姜泡),茯苓1钱半(盐水炒),白术1钱,桔梗1钱,石菖蒲7分,黄柏2分,知母3分,栀子(炒黑)1钱半,升麻1钱(酒炒),柴胡1钱(酒炒),甘草1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效与作用】 遗精。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八
《医统》卷五十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茯苓1钱,黄芩1钱,川芎1钱,甘草5分,木香5分(磨汁)。
【功效与作用】 气郁痰火眩运。
【用法用量】 用水2盏,加生姜3片,煎7分,食后服。
【摘录】 《医统》卷五十三
《医统》卷二十四: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茯苓1钱,半夏曲1钱,甘草5分,藿香5分,砂仁5分,白术7分,神曲7分,人参7分。
【功效与作用】 冷热不调,气逆冲上,呕吐者。
【用法用量】 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8分。温服。
【摘录】 《医统》卷二十四
《广嗣纪要》卷十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白茯苓1钱,半夏(炒)1钱,甘草3分,黄连(姜汁炒)3分,吴萸(炮,去皮)3分。
【功效与作用】 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
【用法用量】 水1钟半,加生姜5片,煎服。
【摘录】 《广嗣纪要》卷十二
《丹溪心法附余》卷九: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1钱半,橘红1钱半,茯苓1钱半,甘草(炙)1钱半,黄连(姜汁炒)1钱半,黄芩(姜汁炒)1钱半。
【功效与作用】 恶心因痰有热者。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5片,煎8分,温服。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九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澹寮》: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5两,橘红5两,茯苓(去皮)3两,甘草2两,丁香2两。
【功效与作用】 痰生呕吐,痰饮为患,呕吐头眩,心悸,或因食生冷硬物,脾胃不和,时吐酸水。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6分,热服。
恶甜者,减甘草。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澹寮》
《医部全录》卷二四○引《直指》: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姜黄、枳壳各少许。
【功效与作用】 酒面积热成疾,手臂痛,并痰攻眼肿,身麻痹。
【用法用量】 用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8分。食远服。
【摘录】 《医部全录》卷二四○引《直指》
《直指》卷七: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姜汁)1钱5分,白茯苓1钱,白术1钱,香附1钱2分,连翘1钱,黄芩1钱,枳实(鼓炒)1钱,前胡1钱,甘草1钱,瓜蒌仁1钱,桔梗1钱,麦芽神曲(炒)1钱,陈皮(盐水浸,炒)1钱。
【功效与作用】 湿痰。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盏,加生姜3片,煎1盏服。
【摘录】 《直指》卷七
《直指》卷五:加味二陈汤
【处方】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枳壳、真苏子、桔梗、白豆蔻仁、山栀子仁各等分。
【功效与作用】 梅核气。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加生姜1片,水1盏,煎6分,食后徐徐服。
【摘录】 《直指》卷五
《普济方》卷一三○引《活人书》: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2钱,茯苓3钱,半夏3钱(泡洗),甘草3钱,枳实2钱,竹茹3钱。
【功效与作用】 伤寒3-5日内,发热发寒,干呕,饮水即吐,粥食人口即吐。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以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徐徐1口,服毕,再服1口,以尽力度,不可急咽。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三○引《活人书》
《万氏女科》卷一: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苍术1钱,益智仁(盐水炒)1钱,炙草5分,升麻4分,柴胡7分。
【功效与作用】 白浊。
【用法用量】 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济阳纲目》卷七十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苍术、川芎、神曲(炒)、麦芽(炒)。
【制法】 上锉。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七十三
《回春》卷二: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1钱,半夏(姜制)1钱,白茯苓(去皮)1钱,当归1钱,枳实(麸炒)1钱,桔梗(去芦)1钱,杏仁(去皮尖)1钱,良姜7分,砂仁7分,木香3分,官桂3分,甘草3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效与作用】 痰厥晕倒。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气逆,加苏子;元气虚弱,去枳实。
【摘录】 《回春》卷二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白茯苓(去皮)3钱,苍术1钱5分,厚朴(姜汁炒)8分,砂仁8分,山药(炒)1钱半,车前子2钱,木通2钱,甘草8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效与作用】 因痰而致泄泻,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乌梅1个,灯心10茎,水煎,温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便览》卷一: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酒芩、羌活、苍术。
【功效与作用】 诸湿。
【用法用量】 用水2钟,加生姜3片,水煎服。
湿在上部,加苍术;在下,加升麻;内湿,加猪苓、泽泻;中焦湿与痛热,加黄连,有实者亦用之;肥白人因湿沉困倦怠是气虚,加苍术、白术;黑瘦人沉困倦怠是湿热,加黄芩、白术、芍药。
【摘录】 《便览》卷一
《外科正宗》卷四:加味二陈汤
【处方】 陈皮8分,半夏8分,茯苓8分,甘草8分,黄芩8分,黄连5分,薄荷5分。
【功效与作用】 痰饮流注舌下,发肿作痛,针刺已破者。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中药方专题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 A: 安宫牛黄丸 阿魏化痞膏 安神丸 安肾丸 艾汤 安神定志丸 艾醋汤 艾附暖宫丸 安神补心丸 阿魏丸 安神膏 艾叶粥 安冲汤
- B: 补中益气汤 白芥子 白汤 白虎汤 八珍汤 白蔹 八味丸 冰硼散 保和丸 白药 薄荷汤 八仙过海 补阳还五汤 八正散
- C: 赤水玄珠 承气汤 柴胡疏肝散 穿心莲片 沉香化滞丸 刺五加浸膏 柴胡桂枝汤 柴胡汤 锉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 除湿汤
- D: 胆南星 导赤散 颠茄流浸膏 大承气汤 独参汤 大补阴丸 当归补血汤 大柴胡汤 点药 导痰汤 点眼药 地黄丸 当归散
- E: 二陈汤 二妙散 二仙汤 二至丸 二妙丸 鹅膏 耳聋左慈丸 二陈汤加味 二陈丸 鹅黄散 阿胶散 二十五味珍珠丸 阿胶汤
- F: 防风通圣散 复方丹参片 附子理中汤 痱子粉 复元活血汤 防己黄芪汤 发表散 肥儿丸 复方丹参滴丸 附子理中丸 附子汤
- G: 感冒退热颗粒 桂枝汤 归脾汤 龟龄集 归脾丸 甘草汤 感冒清热颗粒 公丁香 甘草流浸膏 葛根汤 桂枝茯苓丸 甘草水
- H: 活血散 滑石粉 黄连解毒汤 黄连膏 黄芩汤 藿香正气散 化症回生片 黄汤 黄连阿胶汤 红粉 胡麻油 海金砂 黑膏药
- J: 解毒剂 金不换 解毒散 金丹 解散 鸡蛋黄 金黄散 粳米粥 接骨丹 加味逍遥散 荆防败毒散 解毒汤 金铃子散 桔梗汤
- K: 苦参汤 控涎丹 坎离砂 开郁散 开胃散 苦参丸 苦参煎 枯痔液 苦酒汤 咳血方 枯痔散 抗癌汤 开郁种玉汤 开关散
- L: 六味地黄丸 龙胆泻肝汤 理中汤 六神丸 六君子汤 鹿角霜 绿豆汤 凉膈散 炉甘石洗剂 雷丸 六一散 龙胆泻肝汤加减
- M: 麻黄汤 麦门冬汤 麦味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牡蛎散 妙香散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梅花点舌丹 麻仁润肠丸 礞石滚痰丸
- N: 牛黄解毒丸 牛黄清心丸 牛黄散 牛黄上清丸 暖肝煎 牛黄丸 脑立清丸 内疏黄连汤 女金丹 牛黄降压丸 牛黄镇惊丸
- O: 藕羹 藕汁膏 藕汁饮 呕吐散
- P: 平胃散 枇杷清肺饮 枇杷膏 排石汤 枇杷叶膏 蒲黄散 排气饮 蒲公英粥 蒲灰散 枇杷叶露 排脓散 排石颗粒 平补镇心丹
- Q: 清胃散 千柏鼻炎片 清营汤 杞菊地黄丸 七厘散 清瘟败毒饮 青黛散 清暑益气汤 清燥救肺汤 羌活胜湿汤 七制香附丸
- R: 如意金黄散 人参汤 人参养荣汤 润肠丸 肉桂粉 人参固本丸 人参健脾丸 润肌膏 人参养荣丸 人参败毒散 人参酒 人参粥
- S: 四物汤 四君子汤 生脉散 四逆汤 参苏丸 十全大补汤 苏合香丸 肾气丸 参附汤 疏风散 参苓白术散 生肌散 参灵丸
- T: 天王补心丹 桃仁承气汤 痛泻要方 调胃承气汤 涤痰汤 托里消毒散 通窍活血汤 通脉四逆汤 天麻丸 通宣理肺丸 透脓散
- W: 威灵仙 五苓散 五味消毒饮 温胆汤 乌梅丸 乌鸡白凤丸 五积散 胃苓汤 吴茱萸汤 五福化毒丸 乌鸡汤 温经汤 乌梅汤
- X: 消肿散 小柴胡汤 犀角地黄汤 逍遥散 消风散 泻白散 泻心汤 血府逐瘀汤 小青龙汤 锡类散 西瓜霜 小承气汤 小米粥
- Y: 盐汤 银翘散 玉屏风散 右归丸 茵陈蒿汤 一贯煎 养阴清肺汤 异功散 越鞠丸 益元散 玉女煎 药线 阳和汤 羊肉汤
- Z: 止痛药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汤 左归丸 真武汤 至宝丹 枣汤 竹叶石膏汤 朱砂安神丸 左金丸 左归饮 炙甘草汤 增液汤
附:中药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
关于“加味二陈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