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
A+医学百科 >> 地黄丸 |
地黄丸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组成】熟地黄24克 山萸肉 干山药各12克 泽泻 丹皮 白茯苓各9克
目录 |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盐汤迭下。小儿每服1.5~3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功用
滋肾,阴,补肝血。
主治
肝肾阻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肾阴虚者。此外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证候。
地黄丸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组成】熟地 当归 川芎 肉桂 菟丝子 川椒(炒) 补骨脂(炒) 白蒺藜 葫芦巴(炒) 杜仲(炒) 白芷 石菖蒲各4.5克 磁石(烧,醋淬七次,研,水飞)3.75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葱汤或温酒送下。
【主治】劳损耳聋。
地黄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生干地黄(切,焙) 黄耆(锉)各45克 防风(去叉) 远志(去心) 栝楼子 茯神(去木) 黄芩(去黑心) 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 人参37.5克 石韦(去毛) 当归(切,焙)各15克 赤芍药 甘草(炙) 蒲黄 戎盐(研)各22.5克 车前子 滑石各60克
【用法】上十七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以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地黄丸
【组成】熟干地黄(焙)半两,山茱萸半两,萆薢半两,当归(洗,焙)半两,续断半两,芎穷半两,黄耆(锉细)半两,五味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半两,木瓜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主治】肾气亏损,不能生肝,肝乏生气,遂多虚冷,肝肾脉俱弱者。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地黄丸
【组成】生地黄(研取汁,留滓)2斤,生姜(研取汁,留滓)2斤,蒲黄4两,当归4两。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主治】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丂)痛,烦躁悸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上于银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
地黄丸
【组成】生干地黄2两,地骨皮1两1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1分,柴胡(去苗)1两1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赤芍药1两1分,黄连(去须)1两1分,羚羊角(屑)1两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1分,百合1两1分,桔梗(炒)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玄参1两,槟榔(锉)1两,茯神(去木)1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项筋急疼痛,咽喉干,脐腹痛,四肢无力,血脏经脉不调。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汤送下。
由地黄丸衍生出的其他品种
六味地黄丸
二十六位地黄丸
三十六味地黄丸
修正复方首乌地黄丸
金匮地黄丸
药理研究
:1.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增强性功能;2.降血脂;3.降血糖;4.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衰老;5.人参样抗疲劳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6.对肝脏和听神经有保护作用;7.降血压;8调节钙磷代谢;9.抑制肿瘤生长作用;10.抗炎;11.调节肾功能,促进尿素排泄;12.对机体各系统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影响内分泌和造血系统。
关于“地黄丸”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