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方源〗 《伤寒论

84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组成〗

茯苓 三钱[9g] 芍药 三钱[9g] 白术 二钱[6g] 生姜 三钱[9g]

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5top  

〖主治〗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2.太阳病发汗过多,阳虚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功用〗

温阳利水。  

病机

本证是由肾阳虚导致脾阳虚,水湿不运内聚而生;肾阳虚是本,脾阳虚水湿内停是标。

5top

君 附子炮,去皮,一枚 ── 大辛大热,使肾阳得复、气化得行。水为阴邪,“阴得阳助则化”;

此即“壮元阳以消阴翳”。

┌ 白术 ── 甘苦而温,燥湿健脾,颇合“脾喜燥恶湿”之性,附子振肾阳于先,姜、术复脾阳于后。

臣 ┤ ┌ 甘淡平,入脾肾诸经。

│ │

└ 茯苓 ┤ 一助姜、术之健脾强运。

└ 一可淡渗水湿,使阴邪从小便而行。

┌ 生姜 ── 辛而微温,走而不守,宣肺温胃,助附子行散溢于肌表之湿。

佐 ┤ ┌ 一则柔肝以止腹痛。

│ │

│ │ 一则敛阴护液,敛阴缓急,以治身瞤动。

└ 芍药 ┤

│ 一则防姜、术、附等温燥之品伤阴之弊。

└ 一则《本经》载芍药“能利小便”。  

[本方特色]

姜术苓三药培土制水,附子温壮肾阳,“釜底加薪”使散者散,利者利,健者健,已停湿邪得以排出。诸

配伍温脾肾,利水湿,共奏温阳利水之效。

5top

1.本方为温阳利水的著名方剂。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苔白脉沉为证治要点。

2.若咳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腹泻较重者,可去白芍之寒,加干姜、益智仁温中止泻;呕者,可加吴茱萸半夏以温胃止呕。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美尼尔综合征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盛者。

5top

《古今名医方论》赵羽皇:“真武一方,为北方行水而设。用三白者,以其燥能制水,淡能伐肾邪而利水,酸能泄肝木以疏水故也。附子辛温大热,必用为佐者何居?盖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肾中得附子,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矣。更得芍药之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若生姜者,并用以散四肢之水气而和胃也。”

临床报道:用真武汤加丹参、红花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与同期使用强心利尿西药50例对照,结果该方对心肾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对机体内环境如血钠、钾、氯、血浆渗透压、血糖尿素氮血液pH值均无明显改变。提示该方对机体内环境干扰甚小。对照组对心率、尿渗透压的改善,只接近显著,远不如中药组稳定,且在治疗中极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失衡,血浆渗透压改变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589)。

5top  

〖附方〗 附 子 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二枚[18g],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白术四两[12g] 芍药三两[9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温经助阳,祛寒除湿

主治:阴虚寒湿内浸,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舌苔白,脉沉无力等。

本方特色:

┌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 ┐

本方重用炮附子并配人参,以温补元阳而祛寒邪┤ ├ 共为温经扶阳,健脾除湿之剂。 └ 芍药和营血而通血痹 ┘

附子汤与真武汤鉴别]

附子汤与真武汤相比,药物只差一味。前者倍附子、白术,加人参,去生姜,虽仍以附子为君,但以白术

为臣,两者配伍,附子温经助阳,白术燥湿健脾,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所致的痹证。而真武汤则以附子

与茯苓配伍,附子温阳,茯苓利水,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诸证。  

[方歌]

(一)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瞤:shùn 古同“瞬”,眨眼:“眼瞤息微。”) 

(二)真武汤壮肾中阳,术附苓芍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关于“真武汤”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