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出血
A+医学百科 >> 皮肤黏膜出血 |
皮肤黏膜出血: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目录 |
皮肤黏膜出血的原因
1 .血管壁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在血管破损时,局部小血管即发生反射性收缩,使血流变慢,以利于初期止血,继之,在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收缩素等血清素作用下,使毛细血管较持久收缩,发挥止血作用。当毛细血管壁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受损伤时则不能正常地收缩发挥止血作用,而致皮肤粘膜出血。
2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血管损伤处血小板相互黏附、聚集成白色血栓阻塞伤口。血小板膜磷脂在磷脂酶作用下释放花生四烯酸,随后转化为血栓烷( TXA2 ),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促进局部止血。当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皮肤粘膜出血。
3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过程较复杂,有许多凝血因子参与,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引起凝血障碍,导致皮肤粘膜出现。
皮肤黏膜出血的诊断
1.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者,见于过敏性紫癜。
2.皮肤黏膜广泛性紫癜,伴牙龈出血、鼻衄,甚或便血、血尿者,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3.黄疽:肝脏疾病。
4.自幼即轻伤后出血不止,常有关节腔内出血及家族史者,应考虑血友病,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
皮肤黏膜出血的鉴别诊断
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或粘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瘀点、紫癜和瘀斑。血小板减少出血的特点为同时有出血点、紫癜和瘀斑、鼻出血、齿龈出血、月经过多、血尿及黑便等,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轻微,以皮下、鼻出血及月经过多为主,但手术时可出现出血不止。
因血管壁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特点为皮肤粘膜的瘀点、瘀斑,如过敏性紫癜表现为四肢或臂部有对称性、高出皮肤(荨麻疹或丘疹样)紫癜,可伴有痒感、关节痛及腹痛,累及肾脏时可有血尿。老年性紫癜常为手、足的伸侧瘀斑;单纯性紫癜为慢性四肢偶发瘀斑,常见于女性病人月经期等。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常表现有内脏,肌肉出血或软组织血肿,亦常有关节腔出血,且常有家族史或肝脏病史。
1.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者,见于过敏性紫癜。
2.皮肤黏膜广泛性紫癜,伴牙龈出血、鼻衄,甚或便血、血尿者,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3.黄疽:肝脏疾病。
4.自幼即轻伤后出血不止,常有关节腔内出血及家族史者,应考虑血友病,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
皮肤黏膜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血小板低于50×109/L的预防及护理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伤,如跌倒、碰撞,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在病人发热、寒颤、神志不清和虚弱时更应注意防护。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不可用力过大,必要时用开塞露等帮助排便,避免腹内压增高引起出血。
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服轻软。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轻擦不可用力。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如进行各种穿刺时必须快速、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局部加压时间延长,并观察有无渗血情况。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防局部血肿形成。发生出血时,应定时检查出血部位,注意出血点、瘀斑的消长情况。
参看
- 小儿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小儿血小板无力症
- 小儿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 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
-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皮肤病
- 赤游丹
- 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皮肤症状
|
关于“皮肤黏膜出血”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