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子丸

【处方】 葶苈子20分(熬),贝母6分,杏仁12分(炮),紫菀6分,茯苓6分,五味子6分,人参8两,桑白皮8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消肿,下气,止咳。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肿,肿气盛者,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渐渐加至20-30丸,煮枣汁送下。

【注意】 忌酢物。

【摘录】 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葶苈子丸

【处方】 葶苈子(隔纸炒)3两,防己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2两半,贝母(去心)2两半。

【制法】 上3味为末,与葶苈、杏仁拌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脚气成水,兼上气气急咳嗽,大小便苦涩,所服利水药,反利大便,唯小便转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煎大枣、桑白皮、粳米饮送下。如小便未快,加至4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葶苈子丸

【处方】 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3次。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

中药方专题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

关于“葶苈子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