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皮肤白喉(cutaneous diphtheria)为白喉杆菌侵入皮肤伤口或由鼻、咽、喉等部位的白喉自身感染。急性患者常先患喉部或其他部位的白喉,而慢性患者一般只有皮肤症状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被有灰白色假膜溃疡

目录

皮肤白喉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是革兰阳性杆菌,属棒状杆菌属。主要传染源白喉患者及带菌者,通过飞沫、污染病菌的手或食物带入鼻或口而致病。但皮肤白喉常由破伤的皮肤处入侵而感染。有的是由于鼻、咽、喉部白喉所引起的自身感染

(二)发病机制

主要通过飞沫、污染病菌的手或食物带入鼻或口而致病。但皮肤白喉常由破伤的皮肤处入侵而感染。有的是由于鼻、咽、喉部白喉所引起的自身感染。

皮肤白喉的症状

皮肤白喉在我国罕见,多发生于儿童,偶然见于成人,一般不引起全身性症状,但在婴儿可有严重全身症状。如果病人鼻、咽、喉部亦患白喉,其相应部位可有黏着性、出血结痂皮肤损伤处被感染后,逐渐形成边缘穿凿隆起的溃疡,表面紧附有灰白色假膜,强行撕去,则引起表面出血;溃疡有黑色坏死组织,早期自觉疼痛。皮损亦可出现湿疹样、皮炎样,少数还可有痘疮样或紫癜样改变,但其表面均有灰白色假膜。

根据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处取标本涂片后用美蓝染色可发现白喉杆菌。并能在Loffler培养基上生长。组织病理:溃疡边缘表皮棘细胞增厚,真皮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溃疡表面有坏死细胞、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坏死层内有大量白喉杆菌。即可诊断。

皮肤白喉的诊断

皮肤白喉的检查化验

皮肤损害处取标本涂片后用美蓝染色可发现白喉杆菌。并能在Loffler培养基上生长。

组织病理:溃疡边缘表皮棘细胞增厚,真皮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溃疡表面有坏死细胞、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坏死层内有大量白喉杆菌。

皮肤白喉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1.白喉抗毒素肌内注射,总量2万~10万U(先作皮试排除对马血清过敏,可皮下注射0.05ml的1∶20稀释液,30min后观察结果,阴性者方可注射)。

2.注射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疗程约1周左右。

3.局部治疗 可用中药紫色疽疮膏及化毒散软膏各半混匀外用。

(二)预后

皮肤白喉的护理

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早期治疗。

参看

关于“皮肤白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