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医学电子书 >> 《病理学》 >> 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疾病 >>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
病理学 |
|
又名抗生素性肠炎(antibiotic associated enteritis),常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病原可能非单一因素。过去认为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体,以后则认为病 原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该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肠腔内,当菌群失调时则出现异常增生,其毒素可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肠粘膜与渗出的纤维蛋白 形成假膜而成为假膜性肠炎。肠的各段均可受累。病变特点有:肠壁充血水肿,常见出血、粘膜表面坏死和假膜形成。假膜脱落后,可形成表浅而不规则的溃疡。肠 腔扩张,腔内充满液体,可致水样腹泻、脱水和休克。
除上述细菌性肠炎外也可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消除了正常肠道菌群中与霉菌相拮抗的细菌,使霉菌得以大量繁殖而引起肠霉菌病。如肠曲菌病、毛霉菌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此时肠粘膜表面坏死,有溃疡形成及出血。肠白色念珠菌病时在肠粘膜表面还可形成灰白色假膜。
非特异性肠炎 | 缺血性肠病 |
|
出自A+医学百科 “病理学/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97%85%E7%90%86%E5%AD%A6/%E8%8F%8C%E7%BE%A4%E5%A4%B1%E8%B0%83%E6%80%A7%E5%81%87%E8%86%9C%E6%80%A7%E8%82%A0%E7%82%8E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病理学/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