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黑变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摩擦黑变病(friction melanosis)是由于长期反复机械性刺激所致局部皮肤的网状色素沉着性损害。

目录

摩擦黑变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根据皮损形态、特定的好发部位以及通过对致病因素的调查,基本肯定本病起因于外在的局部刺激。最引人注目的刺激物是以尼龙、人造丝和棉花等为原料的健康巾,此种洗浴品在日本广泛应用,使用者在洗澡时常用其强力摩擦皮肤,以达健肤目的。

(二)发病机制

由于强力反复地摩擦和压迫,加之紧贴骨面的皮肤皮下脂肪稀少,日久易损伤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而发病。

摩擦黑变病的症状

皮肤色素异常,以淡褐至暗褐色的带状或斑状色素沉着为主,呈弥漫性。表面光滑无丘疹鳞屑及角化倾向。在色素斑边缘明显可见色素沉着与皮丘一致,而毛囊口、皮沟处则不发生。纵观色素斑呈细网状,境界大多比较清楚,形状与损害部位的骨上皮肤形状大体一致。往往局限于锁骨肋弓肩胛脊柱以及胫前、肘、膝等骨隆起处,少数患者也可波及上背、颈、腰、腹等非骨隆起部位。后者边缘较模糊,色调较淡。

本病好发于体型消瘦的年轻女性,未见于肥胖者,男性少见。主觉不痒或瘙痒程度轻微。

根据好发人群、刺激病史、损害特征和分布特征及组织病理改变,本病易于诊断。

摩擦黑变病的诊断

摩擦黑变病的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棘层黑素颗粒增多,真皮变化以色素失禁为特征,真皮上层尤其在乳头层可见多数噬黑素细胞。特殊染色真皮内未发现有淀粉样蛋白沉积

摩擦黑变病的鉴别诊断

易于混淆的疾病主要是斑状皮肤淀粉样变,后者常见于中年女性,伴有瘙痒,皮损以上背部常见,为对称分布的网状色素沉着斑;初看两病相类似,然仔细观察色素斑,后者是由呈点状色素沉着的小丘疹组成,显示“波纹型”外观,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层淀粉样蛋白沉积为特征。该病与摩擦黑变病两者间可能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摩擦黑变病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对已发病者应劝其停止使用健康巾等强力摩擦皮肤,有的可逐渐减轻,然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

(二)预后

参看

关于“摩擦黑变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