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细菌性心肌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病理学》 >> 心血管疾病 >> 心肌炎 >> 细菌性心肌炎
病理学

病理学目录

细菌性心肌炎(bacterial myocarditis)可由细菌直接感染,或细菌产生的毒素心肌的作用,或细菌产物所致的变态反应而引起。

1.心肌脓肿 常由化脓菌引起,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化脓菌来源于脓毒败血症时的转移性细菌菌落,或来自细菌性心内膜炎时的化脓性血栓栓 子。肉眼观,心脏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发性黄色小脓肿,周围有充血带。镜下,脓肿内心肌细胞坏死液化,脓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细菌集落。脓肿周围心肌 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间质内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2.白喉性心肌炎白喉杆菌可产生外毒素, 一方面可阻断心肌细胞核蛋白体蛋白质合成,另一方面可阻断肉碱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运入线粒体,导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镜下,可见灶状心肌变性坏死 (图8-42),心肌细胞出现嗜酸性变、肌浆凝聚、脂肪变性及肌浆溶解。病灶内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病灶多见于右心室壁,愈复后 形成细网状小瘢痕。有的病例出现弥漫性心肌坏死,可导致心性猝死。

白喉性心肌炎


图8-42 白喉性心肌炎

心肌纤维变性及坏死

3.非特异性心肌炎 在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急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及猩红热时,可并发急性非风湿性心肌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是由链球菌毒素引起。病变是间质性心肌炎。镜下,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内及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有程度不等的变性、坏死。

参考

32 病毒性心肌炎 | 寄生虫性心肌炎 32
关于“病理学/细菌性心肌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