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A+医学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
甲状腺炎(thyroiditi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甲状腺炎性病变而导致的甲状腺实质损伤,包括甲状腺各种类型炎症和感染。近年来,由于发病机制研究及检测方法的进展,检出率日见增高。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is ,AST)在儿科较为少见,可能与甲状腺有完整包膜、含碘量高和有丰富血供及淋巴,利于细菌侵入及生长有关。
目录 |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大部分由颈部直接感染波及甲状腺,或由败血症血行侵犯到腺体所致,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偶尔可见大肠埃希杆菌或产气杆菌。
(二)发病机制
为急性炎症的特征性改变,病变早期有典型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后有纤维组织增生,或者组织发生坏死形成甲状腺脓肿。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症状
起病较急,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一般在38~40℃,恶寒、喉痛、颈前甲状腺可有肿块、红、肿、热,可为一叶或两叶,多侵犯左叶,有报道34例病人中19例为左叶受侵。当头后仰或转动,吞咽时均可疼痛加剧,可放射耳后、枕部,有时可影响呼吸,若为脓肿触之有波动感。当甲状腺处于坏死阶段,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症状,同时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及触痛。
首先应对此病提高警惕,当咽部痛、颈前肿物、或放射性疼,并有炎症表现时应考虑本病可能性。化验可见:①白细胞增高,中性分叶增高,核左移及中毒颗粒;②血沉增快;③超声波可协助诊断;④局部穿刺可为脓性,与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瘤的出血相区别,甲状腺功能正常。
血清T4、T3水平接近正常或稍增高,T3U正常。24h吸碘率正常。
对急性起病、疼痛的颈部包块,尤其发生于左侧或有反复发作的患儿,应疑为AST。可做甲状腺超声或放射性核素显像,若提示甲状腺实质损害,尤见左叶受累,AST诊断基本成立。经皮下穿刺活检作涂片,细胞学病理及细菌培养检查是AST确诊手段。因此,有学者认为甲状腺超声波图配合细针穿刺是早期诊断AST有价值的方法。此外,所有患儿应做食管吞钡检查。
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诊断似乎无意义,因绝大部分AST患儿起病前后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检查化验
1.血液检查 外周血象检查有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沉增快。
3.病原及病理学检查 经皮下穿刺活检做涂片,局部穿刺可为脓性,可发现病原菌,做细胞学病理及细菌培养检查。
1.甲状腺B超和扫描检查 显示甲状腺肿大,炎性改变特点。放射性核素显像,若提示甲状腺实质损害,尤见左叶受累。
2.食管吞钡检查 对所有患儿应做食管吞钡检查,仔细观察有否LPSF存在。因急性期局部水肿,常不易发现该瘘管,建议起病8周后做该检查为宜。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
与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瘤的出血相区别,AST急性期需与其他疼痛性甲状腺疾病(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肿瘤出血)等鉴别;急性期后尚需与无痛性甲状腺疾病及颈部肿块(CLT、颈淋巴结炎、肋裂囊肿、甲状舌骨囊肿等)相鉴别。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并发症
有时因炎性肿大可影响呼吸;当甲状腺坏死,甲状腺素释放,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症状;同时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多为颈部感染直接波及,或败血症细菌侵入腺体所致,如口腔或颈部的化脓性感染而引起,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因此,应及时彻底治疗口腔或颈部的感染,可预防本症的发生。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选用有效抗生素,在没有细菌培养和药敏条件缺乏下,可先用青霉素,红霉素,必要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急性期应予抗菌治疗,因AST可有多种病原菌感染,宜采用包括抑制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
2.局部处理 病初期局部可冷敷,后期可热敷,同时可外敷中药。
3.外科处理 若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甲状腺化脓采用手术切开引流术,一般2~4周可痊愈。病变侵犯一叶,可考虑手术治疗。
急性期后,对证实有LPSF者,必须做瘘管根除术,以防止复发。手术应将瘘管、周围粘连组织及部分受累甲状腺一并切除。也有作者发现切除瘘管内无上皮组织,仅见纤维化或肉芽组织,加之有不少拒绝做瘘管切除的患儿,仍未见复发,提示某些患儿其瘘管有自然愈合可能。鉴于AST经合理治疗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瘘管非常细的患儿,可在内科治疗下随访观察而不作切除。
(二)预后
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如反复发生AST,反复造成甲状腺坏死,将影响甲状腺功能。
参看
|
关于“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