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是膀胱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简称嗜酸性膀胱炎。病因不清,多数认为与细菌、药物、异体蛋白食物过敏原有关。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是一种少见的膀胱炎症性疾病,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易引起误诊。

目录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多认为与各种刺激,例如细菌、药物、异体蛋白及食物性变应原等有关。这些变应原作为免疫刺激物,在膀胱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嗜酸细胞浸润,破坏膀胱组织,继而引起溶酶体释放,使膀胱炎症进一步加重。可能与本病有关的食物性变应原包括:桔子、西红柿、巧克力、茶、咖啡、可可、牛奶、多种佐料等。有的病人发现,在饮食中停用上述食物和饮料,其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可能与之有关的药物有磺胺药双香豆素钠、水杨酸钠等。另外,避孕套阴道栓和杀精子胶冻均可为接触性变应原。血吸虫卵沉积于膀胱壁,可形成血吸虫性嗜酸性肉芽肿。药物和食物性变应原易导致弥漫性膀胱炎,而寄生虫引起的损害则为局部性。

(二)发病机制:膀胱黏膜红斑水肿溃疡、天鹅绒样改变。如为增生性损害时可类似乳头状瘤葡萄状肉瘤,有时见有黄豆粒或绿豆粒大小的结节,或呈细颗粒状突起。输尿管下端受累变窄,可引起双侧肾输尿管积水。活检发现纤维化、局部坏死,膀胱全层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有的为膀胱嗜酸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

血尿脓尿尿频尿急尿痛,尿痛不因排尿而减轻,排尿困难,严重者甚至出现尿潴留症状多反复发作而趋于慢性,病人常有过敏史哮喘史。

有过敏或哮喘史;反复发作的慢性膀胱刺激症状;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尿化验有蛋白尿、血尿或脓尿;中段尿培养阴性;IVU可显示输尿管扩张反流膀胱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确诊。

诊断

检查化验

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脓尿,中段尿培养阴性。

1.IVU 可显示输尿管扩张反流

2.膀胱镜检查 可见膀胱内有广基新生物,多位于膀胱后壁和输尿管口周围,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的确立。病理检查可见膀胱黏膜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1.急性膀胱炎: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症状,甚至出现血尿。但常以尿频、尿急为主,且尿中可有大量白细胞,无过敏史或哮喘史,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经抗生素治疗血尿可迅速消失。

2.腺性膀胱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外周血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膀胱镜可见乳头状物,而非广基新生物,活检可明确诊断。

3.间质性膀胱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日夜尿频明显,尤其在膀胱充盈时有剧痛,排尿后减轻为特征性症状膀胱镜检查可见浅表溃疡,而非广基新生物,活检可明确诊断。

并发症

病变累及双侧下段输尿管时,可造成上尿路梗阻积水为本病并发症

治疗

1.抗组胺及类固醇药物应用。

2.认真寻找变应原,避免抗原刺激,并行脱敏疗法

3.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可用舍尼亭等。

4.局部病灶可行电灼、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预防

本病确切病因尚未清楚,故没有确切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看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