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肠易激综合征

目录

肠易激综合症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有些患者有焦虑症;尤其是恐惧症,成年抑郁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然而,应激和情绪困扰并不总是伴有症状的发作和反复。有些IBS患者表现有一种有获得性的异常病理行为,比如,他们倾向于将精神上的困扰表达为消化道的主诉,通常是腹痛,内科医生在评估IBS,尤其是有顽固性症状的患者时,应了解其有否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包括性虐待和躯体恶习。

肠易激综合症发病机制

Bkm3n.jpg


一、胃肠动力学异常:在生理状况下,结肠的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分钟,IBS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慢波频率明显增加。

二、内脏感知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精神因素: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影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

四、其他:约1/3患者对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诱发症状加重。部分患者IBS症状发生于肠道感染治愈之后。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肠粘膜的低度炎症有关,如肥大细胞脱颗粒,炎症介质高表达等等。  

病理生理学

在IBS患者中,小肠乙状结肠的环形肌和纵行肌对动力异常特别敏感.近端小肠似乎对食物和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具有高度反应性.在IBS患者的小肠转运变化多端,而且肠转运时间的变化通常

Bklwj.jpg

与症状无关联.乙状结肠管腔内压力测定显示功能性便秘可以发生在结肠袋分节运动呈高反应性时(如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增加),相反,腹泻与运动功能降低有关.

IBS患者常常发生粘液过度分泌,这与粘膜损伤无关,其原因不明,但与胆碱能神经活动性过高有关.

与患者对肠腔内正常量和质的气体存在时很易感到疼痛一样.IBS的疼痛似乎由小肠平滑肌异常强度的收缩引起或由对小肠肠腔扩张过度敏感引起.可能也存在对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的高敏感性.然而,激素的波动与临床症状并不一致.摄入食物热卡的增加可提高肌电图活动和胃活动的幅度和频率.脂肪的摄入可能造成动力高峰延迟出现,这种现象在IBS患者更明显.月经最初几天可能引起短暂前列腺素E2 升高,导致疼痛和腹泻加重.这并非雌激素孕激素所致,而是为前列腺素释放所致. 

临床表现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多起于20~30岁际,引起症状发作,而且不定期反复。在中晚年初发极少,症状常见于清醒时,而极少发生于熟睡的患者。症状可因应激或食物摄入所触发。特征是疼痛可为排便缓解,排便习惯交替,腹胀,大便中有粘液和大便不尽感,症状存在越多,患IBS的可能性越大。通常,患者的腹痛特点和部位,促发因素及排便类型是各不相同的。

  1. 腹痛: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2. 腹泻:一般每日-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 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4. 其他消化道症状 多伴腹胀或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
  5. 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6. 体征: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7. 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以及胀气型。 

临床诊断

IBS的诊断是根据大便特征,疼痛时间和特点,并通过体检和常规诊断性检验排除其他疾病后方能确立.标准化的IBS诊断标准已被确定.IBS罗马标准包括排便后缓解的腹痛,大便频度或性质的改变,腹胀或粘液.诊断的关键是病史的有效获取,应注意直接地,非强制性地对现有症状,病史,过去治疗史,家族史,家庭成员的关系,药物和饮食史进行描述.患者对私人问题的解释和患者总体情绪状态也是同样重要的.医患关系的好坏是决定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关键.

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为:

  1. 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
  2. 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
  3. 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
  4. 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 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 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 痢疾血吸虫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注:指甲硝唑试验治疗和停用乳制品)

符合上述标准者,一般可作出临床诊断。但要注意与一些表现隐匿或症状不典型的其它疾病鉴别,对诊断有怀疑者可选择有关的进一步检查。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可能与IBS混淆的常见疾病有:乳糖耐受不良,憩室病,"药物性腹泻",胆道疾病,轻泻药的滥用,寄生虫疾病,细菌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胃炎肠炎,显微镜下(胶原性)结肠炎和早期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年龄呈双峰分布,故对年轻和年老两组患者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状况.对年龄超过40岁,特别是以前无IBS症状史者,若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必须通过结肠镜排除结肠息肉肿瘤,对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应该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妇女的盆腔检查有助于排除卵巢肿瘤囊肿子宫肌瘤,因为这些疾病症状可与IBS相似.对于腹泻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类癌综合征,甲状腺髓样癌,VIP瘤和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的可能性均应被考虑.便秘且无解剖学病损的患者,则应被考虑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性.如果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提示吸收障碍,应进行吸收测定以排除热带口炎性腹泻,乳糜泻和Whipple病,最后,对所有非便时需过度用力的便秘患者,应考虑排队其他病(如盆底肌肉不协调).

其他鉴别疾病:

一、吸收不良综合征:本征常有腹泻,但大便常规可见脂肪和未消化食物。

二、慢性结肠炎:亦常有腹痛腹泻,但以粘液血便为主,结肠镜检查所见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三、慢性痢疾:腹泻以脓血便为主,粪常规可见大量脓血球,或见痢疾杆菌,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生长。

四、Cronh病:常有贫血,发热,虚弱等全身症状,肠镜检查见“线性溃疡”或肠粘膜呈“铺路石样”改变。  

治疗

一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如莨菪碱0.125mg,餐前30~60分钟)可以配合纤维素应用.不主张用麻醉药,镇静剂,催眠和其他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对于腹泻患者,可于餐前给予苯乙哌啶2.5~5mg(1~2片)或洛哌丁胺2~4mg(1~2粒).因为可以发生对止泻效应的耐受性,所以不主张长期应用止泻药.抗抑郁症药物(如脱甲丙咪嗪,丙咪嗪和阿米替林,每日~100mg)对两种类型IBS的患者都有帮助.除了便秘和腹泻另外抗抑郁药物还可缓解腹痛和腹胀.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下调来自肠道的脊髓皮质传入神经的活动来减轻疼痛.最后,含某些芳香油(止痛剂)可通过松弛平滑肌来缓解某些患者的痉挛性疼痛.在这类患者中胡椒油是最常用制剂.

1.胃肠解痉药胆碱药物可作为症状重的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钙通道阻止剂如硝苯地平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匹维溴胺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止剂,故副作用少,用法为50mg,3次/日。

2.止泻洛哌丁胺复方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的腹泻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思密达药用炭等。

3.泻药 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泻药,但不宜长期使用。半纤维素亲水胶体,在肠内不被消化和吸收,而具强大亲水性,在肠腔内吸水膨胀增加肠内容物水分及容积,起到促进肠蠕动、软化大便的作用,被认为是治疗IBS便秘比较理想的药物。如欧车前子制剂和天然高分子多聚糖等。

4.抗抑郁药 对腹痛、腹泻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无明显者可试用。

5.奥美拉唑肠溶片,谷维素片,马来酸曲美布丁片,联合治疗。

6.肠道菌群调节药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对腹胀、腹泻有效。促胃肠动力药如西沙必利有助便秘改善。

7. 胃肠动力双向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丁片(Trimebutine),它通过作用于外周ENS阿片受体、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影响胃肠类的释放三种途径调节胃肠动力紊乱。

心理和行为疗法

包括心理治疗催眠术生物反馈疗法,国外报道有一定疗效。

治疗有支持性和对症性.医师具有同情心的理解和引导非常重要.医师必须解释基础疾病的性质,并令人信服地向患者证实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存在.这就需要时间去倾听患者诉说并向他们解释正常肠道生理和肠道对应激食物或药物的高敏感性.这些解释工作使我们有基础尝试重新建立肠道运动的正常规律和选择适合于该患者的具体疗法.应该强调IBS继续治疗上的流行性,长期性和需要.应该寻找,评估和治疗心理应激,焦虑和情绪异常。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促进肠道功能,尤其是便秘患者.

中医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腹痛”、“便秘”与“郁证”范畴。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病因病理可以概括为: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此外,饮食、劳倦与寒温失常可影响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临床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可分为以下三型辨治。

肝郁脾虚型:症见腹泻欲泄,泻后痛减,嗳气食少,易烦怒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细弦。治宜疏肝运脾,燮理气机。方选痛泻要方加减,药用炒白芍20~30g,炒白术防风陈皮枳壳鸡内金广木香各10g,太子参15g,柴胡蝉蜕甘草各6g。

脾肾阳虚型:症见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大便溏薄,日行3~4次,或五更即泻,泻后腹安,腹胀纳呆,喜温乏力,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厚肠止泻。方选四神丸加减,药用党参12~15g(或太子参15~20g),煨肉豆蔻补骨脂、炒白术、诃子巴戟天各10g,炒白药薏苡仁各15~30g,干姜6~10g,炙甘草木香砂仁各6g。

阳明热结型:症见大便量少秘结,腹胀痛,伴有口干烦躁,舌红少苔或苔黄津少,脉弦或微弦数。治宜养阴除热,润肠通腑。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减,药用生地黄玄参各15~30g,枳实厚朴、大黄、栀子各6~10g,槟榔杏仁各10g,火麻仁10~20g,生甘草6g。  

 如何预防肠易激综合症

对于肠易激综合症的预防,也分为患病前和患病后。

未病前的肠易激综合症的预防

  1. 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不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同时避免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饮食定量,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急、愤怒、抑郁等因素时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已病后肠易激综合症的预防

  1. 少食多餐。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便秘者应食多纤维蔬菜、粗粮等,建立定时排便习惯。避免过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2. 本病一般无需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劳逸结合,可参加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本病精神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与家属互相配合,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了解本病的起因,性质及良好的预后,以解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慢性病症状,很易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为此,医者应随时提高警惕,注意对并发器质病变的早期发现。

在治疗和预防肠易激综合症时,需注意:腹泻患者应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而便秘患者除多饮水外,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并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肠易激综合征的饮食原则

1、避免过度饮食。

一日三餐应当做到定时定量、这样才不会造成饥饱不定。专家指出,规律而有节制的饮食方式有利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平衡,而无节制的过度饮食,特别是暴饮暴食,则可引起肠道功能严重紊乱,诱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所以,患者应特别重视节制饮食并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以防止过度饮食的危害。

2、防止大量饮酒。

酒精可造成肠道运动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加重腹胀、腹痛症状,大量饮酒还可刺激肠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而造成肠黏膜损伤,加重消化不良及腹泻。因此,医学专家告诫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一定要彻底戒酒,务必做到滴酒不沾。

3、不要喝咖啡

对胃肠道来说,咖啡是一种刺激性饮料,与酒精一样可引起肠道的运动及消化功能障碍,加重腹胀、腹痛症状,所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最好避免饮用咖啡。

4、不吃高脂饮食。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任何情况下的高脂饮食都可造成消化功能减退,加重肠胀气症状,且易诱发便秘,因此,患者要限制脂肪的摄入、尤其要严格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5、少吃产气食物。

产气食物进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的分解可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肠道扩张和肠蠕动缓慢,可致患者出现肠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研究表明,碳酸饮料、豆类、薯类、甘蓝、苹果和葡萄等都属于产气食物,必须严格限制患者食用这些食物。

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视频

侯晓华:亚洲肠易激综合征的共识意见

参看

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