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自老鼠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Shǔ
鼠
别名 首鼠、老鼠、家鹿
功效作用 虚劳羸瘦,臌胀小儿疳积烫伤折伤冻疮,疮肿。
英文名 Murine,Rat
始载于 名医别录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脾经
药性
药味  

鼠,哺乳动物,大约有500余种,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仓鼠、竹鼠等。  

目录

鼠科

鼠科Muridae有500余种,是哺乳动物的第二大科,其成员非常多样化,可以分成几个亚科,其中多数成员属于鼠亚科Murinae。鼠科中鼠属的黑家鼠Rattus rat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鼠属的小家鼠Mus musculus(右图)随着人类到达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见的哺乳动物,一般视为害兽,也被培养出白化品种供医药试验用。除了人为扩散的种类外,鼠科的自然分布则只限于旧大陆,其中有不少种类分布局限,也有一些种类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鼠科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分布中心是亚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带,其中以南洋群岛属种最为丰富,另一个分布中心是非洲,其种类少于上一地区。这两个地区分别拥有各自的属种,只有小鼠属Mus等极少数为两个地区所共有。除了随着人类传播的几种家鼠以外,鼠科只有姬鼠属Apodemus和巢鼠属Micromys两个属可见于欧洲和亚洲北部,拟家鼠Rattus rattoides等少数种类分布于亚洲其它地区以外,鼠科的其它种类均局限于这两个地区,其中巢鼠属仅巢鼠Micromys minutus(左图)一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广大地区,体小轻盈,是体型最小的啮齿类之一,尾部具缠绕性,可以在禾草上攀爬,又称旧大陆禾鼠,与新大陆仓鼠类真正的禾鼠相对应。鼠科成员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态和习性都比较多样化。典型的鼠科成员形态和习性与家鼠类似,但也有些则有较大区别,如澳洲的澳洲水鼠Hydromys chrysogaster体型较大,体重可达一公斤,半水栖性,以鱼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澳洲的窜鼠Notomys为双足跳跃行动,主要生活于荒漠地带,类似美洲的更格卢鼠;非洲的刺鼠Acomys、琉球群岛的琉球刺鼠Tokudaia和从睡鼠亚科移入的刺睡鼠(刺毛鼠)Platacanthomys等身上的毛成为了有保护作用的棘刺;还有不少种类适应树栖生活。鼠科中光是鼠属一个属内就有水栖、树栖以及有刺成员等多种不同的成员。鼠属Rattus是啮齿类最大的一个属,也是最混乱的一个属,有人认为超过180种,是哺乳动物的最大一属,也有人将一些成员合并或移出,只剩下分布基本限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大约80种,种类少于食虫目鼩属,但即使这样,仍然是啮齿目的最大一属。

开普刺鼠Acomys subspinosus

北澳窜鼠Notomys alexis

澳洲水鼠Hydromys chrysogaster

仓鼠科Circetidae是哺乳动物的最大一科,现存种类超过600种,化石种类也不少,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亚科和族,而这些亚科和族的划分争议比较大。仓鼠科以新大陆种类最多,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型亚目成员均数此类,其次是欧亚大陆北部,是欧亚大陆北部的主要鼠类,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并且是马达加斯加仅有的啮齿类,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却没有分布。

西方鼠亚科(黄昏鼠亚科)Hesperomyinae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少数分布于北美洲,是南美洲仅有的鼠型亚目成员,由于缺少其它啮齿类的竞争,发展成了种类繁多,生活习性非常多样的一个类群,约有350种,超过了仓鼠科的半数。西方鼠亚科的多数成员外形和习性类似旧大陆的鼠科的典型成员,占据着鼠科在就大陆的位置,但是也包括食昆虫和小型动物的成员,食鱼和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半水栖成员,穴居的成员和树栖的成员,占据着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

盐沼禾鼠Reithrodontomys raviventris

仓鼠亚科Cricetinae与西方鼠亚科可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人将西方鼠亚科并入仓鼠亚科。仓鼠主要分布于亚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其中不少种比较适应干旱地区的生活,另有一种白尾匙鼠Mystromys albicaudatus分布于非洲,也有人将白尾匙鼠归入马岛鼠亚科。典型的仓鼠亚科成员体型肥胖,尾短,比较可爱,其中原分布于中近东地区的金仓鼠Mesocicetus auratus被广泛作为宠物来饲养,被称为“金丝熊”。

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是适应地下生活的啮齿类,尾短,眼睛很小,视力差,外耳退化,仅是小的皮褶。鼢鼠主要分布于我国,也见于蒙古和西伯利亚,栖息于森林边远、草原和农田,白天居住在地洞中,晚上偶尔会到地面活动,以植物的根、茎、种子为食,在洞穴中储存大量食物。鼢鼠挖洞速度极快,洞穴系统复杂,分支多,平时地面没有明显出口,但附近有不规则的土堆。

马岛鼠亚科Nesomyinae因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而得名,是岛上仅有的啮齿类,共有十多种。马岛鼠种类虽然不多,但是非常多样,有树栖也有陆栖,还有跳跃行走的成员,其食性也从植物到昆虫均有。有人认为岛上这些不同的鼠类不是单一起源,可以将马岛鼠亚科取消而将其成员分别置于其它类群。

冠鼠亚科Lophiomyinae仅包括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冠鼠Lophiomys imhausi。冠鼠身上的毛较长,有时会竖起形成冠状,冠鼠尾部的毛也较长,看起来尾巴比别的仓鼠类更粗。冠鼠体型粗壮,颇似豚鼠,体重可达2.5公斤,是鼠型亚目中体型最大的成员。冠鼠白天躲在洞穴中,晚上爬到树上觅食,虽然身体看似笨重,爬树技术却很高超。

冠鼠Lophiomys imhausi

田鼠亚科Microtiniae又称亚科,是仓鼠科的第二大亚科。田鼠亚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最北可进入北极圈,最南到达东南亚和南亚的北部和危地马拉。田鼠亚科是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最主要的啮齿目,并在那一地区的食物链中其到重要的作用。田鼠亚科适应比较多样的生存环境,有些种类适应草原和农田的生活,有些种类适应森林生活,有些种类栖息于高山上,有些种类栖息于北极苔原地带,有些种类为穴居性,还有些种类为半水栖,多数食植物性食物,少数食动物性食物。田鼠亚科中的不少成员为群居性,其中有些种类的旅鼠在数量过多时还有成群迁徙的习惯。旅鼠数量的多少对北极地区的肉食性动物有很大影响。

沙鼠科Gerbillidae因主要分布于荒漠地带而得名。沙鼠主要分布于非洲,在亚洲内陆地区和欧洲也能见到,其中有几种见于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沙鼠非常适应干旱地区的生活,一生中几乎不用喝水,有锋利的爪,可挖掘复杂的洞穴,并在洞穴中储藏大量食物。沙鼠中有些种类后肢比较长,将身体远离滚烫的沙地,适合跳跃行走,尾较长,用于平衡。沙鼠是沙漠肉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南非裸跖沙鼠Tatera afra

瞎鼠科Spalacidae又称鼹型鼠科,是高度适应地下穴居的啮齿类,比其它的穴居啮齿类更加特化,眼睛已经完全退化,没有外耳,尾巴也消失。瞎鼠有很大的头和发达的门齿,更多的是使用头和门齿而不是用前肢来挖洞。瞎鼠主要食用植物,偶尔也食用昆虫等其它食物。瞎鼠分布于里海地区、中近东、北非和东南欧。

竹鼠科Rhizomyidae包括亚洲的竹鼠Rhizomys、小竹鼠Cannomys和非洲的速掘鼠Tachyoryctes,是适应地下穴居的啮齿类。竹鼠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向南可到达马来亚和苏门达腊,常生活于竹林中,喜食竹子的地下茎竹笋,体型肥大,体重可达600~800克。小竹鼠体型较小,分布于从缅甸、泰国到尼泊尔、不丹一带,并出现于中缅边境地区。速掘鼠又称非洲竹鼠,分布于东非,对地下生活的适应高于竹鼠,但是不及瞎鼠,有外耳和有视力的眼睛,尾巴也相对较长。

大头速掘鼠Tachyoryctes macrocephalus

跳鼠总科Dipodoidea为善于跳跃的小型啮齿类,后肢长于前肢,尾细长。跳鼠总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洲和非洲北部,可以分成林跳鼠科和跳鼠科。跳鼠总科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啮齿类,其中分布于巴基斯坦的小号角跳鼠Salpingotulus michaelis头体长不到5厘米,是最小的啮齿目成员,林跳鼠体长多不到10厘米。跳鼠总科成员有冬眠习性,其中有些种类冬眠时间很长。

林跳鼠科Zapodidae是分布于北方大陆的一个小科,其中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各有2属。林跳鼠科成员的后肢虽然长于前肢,但是远不及跳鼠科的后肢长,有些种类后肢仅略比前肢长,耳朵比跳鼠短而圆,外形略似典型的鼠类,尾巴长但尾端无跳鼠那样的尾穗。林跳鼠科成员生活于森林、沼泽和开阔地带,食果实、种子和昆虫,其食物构成因种类而异。四川林跳鼠Eozapus setchuanus不仅是我国特有的种,也是我国特有的属,分布于我国西部自甘肃到云南之间,数量非常稀少。

落基林跳鼠Zapus princeps

跳鼠科Dipodidae是适应荒漠生活的啮齿类,因后肢长而用双足跳跃方式行动而得名。与其它类似的跳跃行动的啮齿类相比,跳鼠的后肢和尾更长,后肢长甚至超过前肢的4倍,尾端毛长形成尾穗,有些种类还有较大的耳,通常眼睛也较大。跳鼠科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和西部的干旱地区,也见于非洲北部。我国有数种跳鼠,其中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基本上是我国特产,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国外仅见于蒙古的外阿尔泰。长耳跳鼠形态比较特殊,可独自构成一亚科。与其它跳鼠相比,长耳跳鼠吻尖、眼小而耳朵极长,几乎有头体长的一半,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动物。

小跃鼠(非洲跳鼠)Jaculus jaculus

睡鼠总科Gliroidea因夜行性,分布于温带的种类有冬眠习性且冬眠时间很长而得名,但是睡鼠总科的成员也有一些分布于非洲,在那里并不需要冬眠。睡鼠总科的分类有不同的意见,传统上分为睡鼠科Gliridae、刺睡鼠科Platacathomyidae和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也有人将后两科的均置于睡鼠科中,现在则一般将分布于南亚和我国华南的刺睡鼠科置于鼠科中。

睡鼠科Gliridae分成分布于欧亚大陆的睡鼠亚科Glirinae和分布于非洲的笔尾睡鼠亚科Graphiurinae。睡鼠科成员有蓬松多毛的尾巴,外形酷似肥胖的松鼠,体型多比较小,树栖性,食植物,偶尔吃动物性食物。温带地区的睡鼠夏天在树上筑巢,冬天主要在贴近地面的树洞中冬眠,也利用穴兔遗弃的洞穴,冬眠前将身体吃得很胖。睡鼠科基本上是夜行性动物,但是生活在比较阴暗的热带雨林中的笔尾睡鼠白天也出来活动。

大笔尾睡鼠Graphiurus ocularis

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仅荒漠睡鼠Selvinia betpakdalensis(右图)一种,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荒漠地区。荒漠睡鼠的外形和习性均和睡鼠不同,尾部的毛短,用后肢跳跃,主要食昆虫,也食植物,在沙漠上挖洞居住,并在洞中储存食物。  

从动物学的角度看鼠

从动物学的角度看,鼠可分广义的鼠和狭义的鼠。

广义的鼠

凡是啮齿动物都可称为鼠,它广布于全世界,适应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有地栖的、树栖的、半水栖和地下生活的,有善于跳跃的、奔跑的、攀援的、滑翔的、游泳的、挖掘的。尽管如此,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就是都具有二上二下四个齿形门齿,无犬齿。齿髓腔不封闭,故门齿能一直生长(为抑制门齿生长,鼠就要经常啃咬硬物,结果给人类造成极大危害。)

狭义的鼠

光是仓鼠科和鼠科就各有100多个属,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型小,被毛鼠灰色,吻光,眼小,尾裸而具鳞片。  

鼠的危害及防治

一、鼠对人类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播疾病

老鼠能传播30多种疾病,其中危害严重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病、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等。从我国历史上来看,曾发生过几十万起由老鼠传播的疾病,最多一次病死人数超过当时人口的四分。

(二)造成经济损失

老鼠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1、糟蹋粮食。据四川粮食部门报道,农民每年收获的粮食被老鼠糟蹋占18%;2、危害牧场草地。3、损坏森林树木。4、咬伤、咬死家禽。5、咬坏电缆、电线,造成停电或短路;破坏通讯线路和计算机系统。6、在大坝挖洞,导致水灾。7、咬坏图书馆资料、档案资料;及居民家庭的衣服和家具。

二、鼠类的生活习性:

鼠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休息。家栖鼠多栖息在厨房、杂物堆、牲畜圈、饲养房、仓库、

下水道、电线电缆沟;野栖鼠大多栖息在农田及丛林之处。鼠的生活习性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

(一)繁殖力

鼠的个体小,性成熟早,怀孕期短,产仔数多。大多数鼠类每年产仔数次,每次可产仔4-8只。母鼠受孕不到3个月,即可产仔,仔鼠2-3个月成熟,即可繁殖后代。鼠的寿命一般为一年左右,由于较强的繁殖能力,通常灭鼠达标后半年内,又会恢复到达标前的鼠密度。

(二)鼠的活动规律

1、行走:老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主要是避开人类的干扰,多在夜间活动,活动时靠墙根或固定物边行走,形成鼠路。褐家鼠多在100-150米范围内活动;小家鼠活动范围较小,

多在栖息地30-50米内觅食、活动。

2、攀登和跳跃:三种家鼠均能攀登,其中黄胸鼠更善攀登;褐家鼠能垂直跳高60厘米,小家鼠也能跳高30厘米。

3、游水:三种家鼠均能游水,褐家鼠水性最好,能在水面浮游60-72小时,潜水30秒钟。

4、栖息:褐家鼠有趋湿性,主栖地下层,善打洞栖居;黄胸鼠和小家鼠喜干燥,黄胸鼠主栖高层,小家鼠多靠近食源处栖居,栖居条件简单,常在抽屉、报纸堆、旧鞋、絮窝栖居。

5、打洞:鼠善于打洞,褐家鼠在松软的土壤可打洞长达3米,深度可达0.5米。

6、咬噬:家鼠有一对非常坚硬锐利的门牙,因此家栖鼠喜欢咬建筑材料、衣服、书籍,以达磨牙的目的。

7、迁移:栖息场所是鼠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原栖息地受到干扰破坏,或食源缺乏,鼠类发生疫病等原因,老鼠便会迁移。故灭鼠前不应改变鼠类栖息、活动环境,以免影响

灭鼠效果。

8、探索行为:老鼠的好奇心很重,经常不断探索周围环境的物体、食源、地形、躲藏场所,不断适应生存繁衍的环境。

9、摄食行为:老鼠在观察环境时,同时也尝试环境中的食物,开始先取食少量,随后逐渐增加,提防因摄食不当引起中毒死亡。这种行为,也就造成了使用急性灭鼠毒饵后鼠拒食的原因。

三、防鼠和灭鼠:

(一) 防鼠

1、环境治理:经常清除住宅区内的杂草,发现新旧鼠洞要及时堵塞。

2、断绝食源:做好食物的管理工作,对防鼠非常重要。粮食要里墙边架高放,副食品及调料应加盖严封好,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

3、建立防治设施:室内排水沟要安挡鼠栅,木门下边要钉60公分高的铁皮,通风口安1.3CM孔径的铁网,食物仓门安0.6米的挡鼠板,门和框要密合,缝隙要小于0.6CM。

(二)灭鼠

灭鼠分为化学灭鼠和物理灭鼠。化学灭鼠通常采用抗凝血灭鼠剂配制成毒饵灭鼠。物理灭鼠采用鼠笼、鼠夹、粘鼠板等灭鼠。

1、化学灭鼠

采用灭鼠毒饵灭鼠:将抗凝血灭鼠剂与饵料(如:玉米、谷子、小麦等)浸泡或混合后制成的毒饵按一定方法投放,鼠盗食毒饵后3-7天内中毒死亡。

选用毒饵灭鼠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的毒饵中不得含有国家禁用的急性灭鼠剂。

(2)选用的毒饵中主要有效成份含量应符合标准,含水率符合标准。

(3)选用的毒饵的适口性要好,摄食系数应大于0.3。

(4)选用的毒饵不得变质或发霉。

投放抗凝血灭鼠制成的毒饵灭鼠的方法:

(1)少量多堆:每堆的量为20-40g,沿着墙边或鼠洞投放,每隔5-10米投一堆,尽量投在隐蔽之处,最好是投放到毒鼠盒内。

(2)定时补充:如果毒饵的主要有效成份是为敌鼠钠盐或杀鼠迷,投放后应连续补投两天。补投原则:吃多少补多少,如果吃完,则加倍补投。如果毒饵的主要有效成份为溴敌隆、杀他仗、大隆等,则在饱和投放毒饵七至十天后进行补投一次。采用毒饵灭鼠效果不佳影响因素:

1)毒饵的适口性差

2)投放毒饵量不足

3)投放毒饵的位置不当

4)灭鼠面积太小

5)毒饵含药量太低

6)长期使用急性灭鼠药。  

鼠的贡献

所有事物都具有二重性,鼠对人类贡献也很大。

仅是从褐家鼠和小家鼠白化变异而来的大、小白鼠,作为科学和医药方面的实验动物,每年的使用量高达几千万只。由于用量大,据说美国有一家专门生产一种无毛老鼠的工厂,以供实验之用。此外,家鼠的毛是硬蛋白质之一,水解后可制水解蛋白,也可制胱氨酸半胱氨酸等药物,鼠肉是人工养貂的好饲料,还可喂动物园的肉食动物。  

我国最常见的鼠

我国最常见的是(1)褐家鼠,喜栖于沟渠旁,故又叫沟鼠。(2)黑家鼠,善于攀登,喜居于楼阁等高处,故又叫屋顶鼠。(3)黄胸鼠,在我国南方广布,习性与黑家鼠相似。(4)小家鼠,全国广布,体形小,常栖居于民房杂物堆及各种缝隙中。  

老鼠和人类的关系

研究发现老鼠和人类99%骨骼结构相同

老鼠比猴还像人

据报道,耶路撒冷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首次公布了《老鼠骨骼断层扫描图》,图中清晰地展示了老鼠骨骼结构的细部特征,包括极微小的骨骼,其精确程度到毫米。如果把老鼠按比例放大并舒展开来的话,那么除了脸部、足部和尾巴外,老鼠的骨骼构架同人类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此外,在病理上,老鼠和人类的骨细胞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英美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老鼠基因密码链的长度与人类相差无几,老鼠为25亿对核苷酸,略少于人类的29亿对核苷酸。80%的人类基因与老鼠完全相同,99%的人类基因与老鼠非常相似。所有这些指标,是在外形上与人类更为接近的猴子都没有达到的。

 通过老鼠研究人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科学家普遍借助老鼠从事治疗人类疾病的研究工作。他们认为,通过老鼠研究基因的功能情况,比通过人体更容易一些。据报道,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时候,将人类的基因移植到老鼠身上,结果培育出了一种老鼠,其大脑的体积比一般老鼠要大很多,以至于脑颅骨腔内几乎容不下大脑,并由此形成了与人类相同的褶皱状大脑回沟,接近于人类的大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遗传学专家正在进行一项新的研究,试图让老鼠产生出人类的精液

此外,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不久前培育出了一种体形超大、生命力极强的老鼠。据介绍,这种老鼠刚一出生就特别的活跃,即使是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续跑上5-6个小时不停歇,而且跑的速度很快。原来,科学家在老鼠的胚胎中注入了一种专门负责产生一种蛋白质的高活性基因,可以使这种蛋白质在肌肉中的含量高出一般老鼠的上百倍。据介绍,这种老鼠的食量比一般老鼠要多出好几倍,但不会导致体态肥胖,而且寿命也长很多,能活到相当于人类的150 岁。即使到了晚年,这种老鼠仍然能够保持极旺盛的生育能力。科学家表示,人类也有类似的基因,假如人类能有如此高强的体力和耐力,那将会培养出超高强的运动员。但出于道德的原因,目前还不能在人的身上做同样的试验。  

参考

关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