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喉痹,病证名。多由邪热内结,气血瘀滞痹阻所致,主要症见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灵枢.本脏篇》:“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目录

疾病名称

喉痹  

概述

是指以因外邪侵袭,壅遏肺系,邪滞于咽,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所致的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或可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症状。西医学的急、慢性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之后《内经》认为喉痹的病因病机阴阳气血郁结,瘀滞痹阻所致。《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之意。《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历代文献根据喉痹发病的缓急、病因病机及咽部色泽形态之不同,记载有“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帘珠喉痹”、“紫色喉痹”、“淡红喉痹”、“白色喉痹”等不同的病名。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各年龄均可发生,急性发作者多为实证。若病久不愈,反复发作者多为正气耗伤之虚证。  

病因病机

喉痹的发生,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风邪侵袭,肺卫失固;或外邪不解,壅盛传里,肺胃郁热;或温热病后,或久病劳伤,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烁咽部所致。

1.外邪侵袭 ,邪聚咽喉  气候骤变,起居不慎,卫表不固,风邪挟热邪或挟寒邪外袭,壅遏肺系,肺气闭郁,失其宣畅之机,邪热不得宣泄,上聚咽喉,发为喉痹。《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谓:“若风邪热气,搏于脾肺,则经络痞塞不通利,邪热攻冲,晌觉壅滞,故今咽喉疼痛也。”风寒之邪外袭,外束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泄,壅结咽喉,亦可发为喉痹。

2.邪毒传里,上攻咽喉  外邪未解失治或误治,余邪未清,热盛传里;或过食辛热煎炒、醇酒厚味,肺胃热盛,邪热搏结,上攻咽喉发为喉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致喉肿塞而痹痛。”

3.脏腑阴虚,咽失濡养  素体虚弱,或房劳不节,久咳久病伤阴,或过用温燥劫阴之品,致肺肾阴虚阴液不能上承濡养咽喉,阴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发为喉痹。《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谓:“阴虚喉痹但察其过于酒色,或素禀阴气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然。”

4.脾胃虚弱,咽失温养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病后初愈,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或过用寒凉,或吐泻太过,致脾胃虚弱,水谷精微生化不足,咽喉失于温养,发为喉痹。如《医学心悟?卷六》说:“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同用甘桔汤主之。然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便利,脉虚细,饮食减少。此因神思过度,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至上炎,乃内伤之火……”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因苦寒凉攻伐太过,或房劳过度,或操劳过甚,或久泻久痢失治,至脾肾阳虚,阳虚则阴寒内生而凝滞,咽喉失于温煦,发为喉痹。

6.痰瘀互结,痹塞咽喉  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不畅,气滞痰凝,《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说:“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加之喉痹病久未愈,反复发作,余邪滞留,久则经脉瘀滞,痰凝血瘀,互结于咽喉发为喉痹。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咽部疼痛或微痛,咽干、咽痒、灼热感、异物感。

3.局部检查 咽部黏膜微红或充血明显,微肿,悬雍垂色红、肿胀,或见咽黏膜肥厚增生喉底红肿,咽后壁或有颗粒状隆起,或见脓点,或见咽黏膜干燥。喉核肿胀不明显为其特征。

4.其他 血常规检测,咽部细菌培养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乳蛾相鉴别。喉痹与乳蛾均有咽喉红肿疼痛.但喉痹主要病变在咽部,喉核红肿不明显,而乳蛾病主要变在喉核。  

辨证论治

辨治思路:本病以“清、泻、补、消”为治疗之大法,即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补益脾肾,祛痰化瘀。  

一、内治法

1.外邪侵袭,邪聚咽喉

临床表现: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有异物阻塞感,兼有风热者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疼痛,风寒者头痛无汗,身疼痛,咳嗽痰稀。舌质淡,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犯,伤及咽部,故出现咽部微红、微肿、微痛,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等症。正邪相争,发热恶寒,抗邪外出;肺失肃降,则咳嗽有痰.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利咽。

方药:风热外袭者,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用疏风清热汤加减。方中以荆芥防风疏风解表;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清热解毒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结解毒,清利咽喉。

风寒外袭者,宜疏风散寒,宣肺利咽,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味。方集羌、防、芎、芷、苍术细辛于一方,诸味芳香温燥,最善外散肌表风寒湿邪,更配黄芩清泄气分蕴热,生地凉泄血分蕴热以利咽喉。

2.邪毒传里,上攻咽喉

临床表现: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咽喉梗阻感。兼有高热,头痛,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或数有力。

证候分析:外邪未解失治或误治,余邪未清,热盛传里或肺胃热盛,火热燔灼咽喉,则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火热内炽,则发热,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治法:清泻肺胃,消肿利咽。

方药:清咽利隔汤加减。方中荆芥、防风、薄荷疏风散邪;金银花、连翘、桅子、黄芩、黄连泻火解毒;桔梗、甘草、牛蒡子、玄参利咽消肿止痛;生大黄、玄明粉通便泻热、若咳嗽痰黄,可加射干瓜蒌仁夏枯草;高热者,可加水牛角大青叶;如有白腐或伪膜,可加蒲公英马勃等。

3.脏腑阴虚,咽失濡养

临床表现:咽干少饮, 灼热感,隐隐作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兼有手足心热,午后唇红颧赤,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舌干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虚弱,或房劳伤肾,久咳伤肺,肺肾阴虚,阴液不能上达,咽喉失于濡养,故见咽中不适、微痛、干痒、灼热感、异物感;肌膜干燥而萎缩;虚火上炎故见潮热盗汗、唇红颧赤、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征。肺肾阴虚而见,失眠多梦,耳鸣眼花。

治法:滋养阴液,降火利咽。

方药:偏肺阴虚为主者,宜养阴清肺,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若喉底颗粒增多者,可加桔梗、香附郁金合欢花等以行气活血解郁散结。偏肾阴虚为主者,宜滋阴降火,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若咽部干燥焮热虚烦盗汗、骨蒸劳损、虚火亢盛者,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4.脾胃虚弱,咽失温养

临床表现:咽部干灼不适,吭喀微痛,痰黏不利,异物感,脘腹胀闷,纳呆便溏,少气懒言,气短乏力,四肢倦怠,稍遇寒凉咽痛加重。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无力

证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或久病,或过用寒凉,脾胃虚弱,化生不足,津液不能上达于咽,咽部失其濡养,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停聚,则咽喉哽哽不利、咽部干燥、口干而不欲饮或喜热饮;脾胃气虚,水湿不运,聚而生痰,阻滞咽部,则咽部有痰黏着感、肌膜淡红或微肿、喉底颗粒较多;气机失调,脾胃虚弱,故恶心呃逆反酸;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胃纳欠佳、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弱无力均为脾胃气虚之征。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咽部脉络充血,咽肌膜肥厚者,可加丹参川芎、郁金以活血行气;痰黏者可加贝母、香附、枳壳理气化痰、散结利咽;咽干较甚、苔干少津者,可加玄参、麦冬沙参百合等以利咽生津;易恶心、呃逆者,可加法夏厚朴佛手等以和胃降逆;若纳差、腹胀便溏、苔腻者,可加砂仁藿香茯苓薏苡仁等以健脾利湿。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微干痛不适,痰涎清稀量多,哽哽不利,咽部冷痛而欲热饮,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苍白夜尿频多而清长,五更泄泻。舌质淡嫩,舌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咽喉失于温煦,则咽干但不饮,微痛,咽部哽哽不适,痰涎增多、肌膜淡红;脾阳虚则腹胀纳呆、下利清谷肾阳虚则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而清长,五更泄泻,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舌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方药:真武汤附子理中丸加减。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干姜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气;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化痰祛浊,甘草调和诸药。若腰膝酸软冷痛者,可加枸杞子杜仲牛膝等;若咽部不适、痰涎清稀量多者,可加半夏陈皮、茯苓等;若腹胀纳呆者,可加砂仁、木香等。

6.痰凝血瘀,邪滞咽喉

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痰黏着感、焮热感,咽微痛,咽干不欲饮。兼有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七情气郁,情志不遂,气滞痰凝,加之邪毒久滞,湿浊停聚,炼津成痰气机阻滞血行不畅,邪毒与痰、瘀搏结于咽喉,故咽异物感、痰浊黏稠喀痰不爽、焮热、微痛不适、恶心呕吐、喉底颗粒增多气机不畅则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为内有瘀血之象;脉弦滑为痰湿之征。

治法:祛痰化瘀,利咽散结。

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味。方中贝母、瓜蒌清热化痰润肺橘红理气化痰;桔梗宣利肺气、清利咽喉;茯苓健脾利湿。可加赤芍、丹皮桃仁活血祛瘀散结;若咽部不适,咳嗽痰黏者,可加杏仁紫菀款冬花、半夏等;若咽部刺痛、异物感、胸胁胀闷者,可加香附、枳壳、郁金等。  

二、导引(吞金津、玉液法)

每日晨起,或夜卧时盘腿静坐,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双目微闭,舌抵上腭数分钟,然后叩齿36下,搅海(舌在口中搅动)36下,口中即生津液,再鼓腮含漱9次,用意念送至脐下丹田

【预防与调护】

(1)忌过食辛辣醇酒及肥甘厚味。

(2)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以防诱发本病,如伤风鼻塞、鼻窒、鼻渊龋齿等。

预后与转归起病急者,及时治疗,多可痊愈。反复发作者,症状顽固,较难治愈。

【古代文献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说:“若风邪热气,搏于脾肺,则经络痞塞不通利,邪热攻冲,晌觉壅滞,故今咽喉疼痛也。”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人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致喉肿塞而痹痛。”

《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阴虚喉痹但察其过于酒色,或素禀阴气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然。”

【现代文献索引】

1.林其得,吴家升,林晃,等.慢性咽炎的中医药治疗述评.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30~31

2.蔡鹰,王昱旻.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8~229

3.张重华.中医药在咽部急性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1):52~74  

西医学中主要相关疾病认识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急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多由急性鼻炎向下漫延所致,也有开始即发生于咽部者,病变常波及整个咽腔,可单独发生,或于急性扁桃体炎同时存在。多发生于秋冬或冬春之交。可局部用药含漱、雾化吸入或含服治疗为主。全身症状较重伴有高热者,除上述治疗外,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及进食流质,可静脉途径给抗病毒药物,同时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病程较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所致。病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等。诊断时应该注意排除某些早期恶性肿瘤。治疗以祛除病因及局部用药为主,肥厚性咽炎者可配合应用激光冷冻、微波或电凝固法治疗,但治疗范围不宜过广。

关于“喉痹”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录

给喉痹条目的留言

--120.68.5.162 2015年6月29日 (一) 18:57 (CST)

留言: 所言甚多,然不辩感冒、扁桃体炎、与喉痹的真正区别,一味引经据典不辩真伪。所言实多为感冒或扁桃体炎,无一真正喉痹。喉痹者,其喉上下动蠕不利,自然吞咽不便,其甚者呼吸困难,就西医应为相应肌肉神经失聪;并非各种感冒、扁桃体炎之说;当然,各种风寒邪皆有引发可能,其根不在风邪,风邪只是其表。本人真实得过喉痹,深知其区别。


此言只作证伪,亦作日后搜索阅读之用。

给喉痹条目的留言

给喉痹条目的留言

--120.68.5.162 2015年6月29日 (一) 18:57 (CST)

留言: 所言甚多,然不辩感冒、扁桃体炎、与喉痹的真正区别,一味引经据典不辩真伪。所言实多为感冒或扁桃体炎,无一真正喉痹。喉痹者,其喉上下动蠕不利,自然吞咽不便,其甚者呼吸困难,就西医应为相应肌肉神经失聪;并非各种感冒、扁桃体炎之说;当然,各种风寒邪皆有引发可能,其根不在风邪,风邪只是其表。本人真实得过喉痹,深知其区别。


此言只作证伪,亦作日后搜索阅读之用。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