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夹竹桃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黄花夹竹桃 | 中药图典 |
黄花夹竹桃 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
|
---|---|
别名 | 酒杯花、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大飞酸子、夹竹桃、番仔桃、吊钟花、竹桃、树都拉、铁石榴、杨石榴、菱角树、癣疮叶、黄花状元竹、美国黄蝉、竹驼子、杨柳树、铁菱角、都拉树 |
功效作用 | 强心;利尿消肿。主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广西药植图志》 |
毒性 | 大毒 |
归经 | 心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苦 |
目录 |
黄花夹竹桃
【学名】Thevetia peruviana
【科属】夹竹桃科(Apocynaceae),黄花夹竹桃属
【别名】酒杯花、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大飞酸子、黄花状元竹、断肠草。
药用价值
【来源】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属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Pers.) K. Schum.,以叶及种子入药。果实成熟后,取出种子,晒干;叶随时可采。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强心,利尿,消肿。用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对左心衰竭疗效较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叶可灭蝇、蛆、孑孓。
【用法用量】黄花夹竹桃提取的黄夹甙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饱和量为1.5~2毫克。
【注意】大毒,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生态特征
乔木,高达5米,全株无毛;枝条柔弱,小枝下垂。
叶近革质,无柄,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0-15厘米,宽5-12毫米,两端渐尖,有光泽;侧脉两面不明显。
花序顶生;花萼裂片三角形,绿色;花冠黄色,漏斗状;雄蕊着生于冠筒候部,候部具有5枚鳞片状的副花冠;子房无毛,柱头圆形,顶端2裂。
核果扁三角状球形,直径2.5-4厘米,内果皮木质,新鲜时亮绿色,干后黑色。
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米。树皮暗褐色,下部枝条悬垂,具乳汁。单叶互生,狭披针形,近革质,长10~15厘米,全缘,叶表面亮绿色,叶背面淡绿色。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2~6朵,或单生,花黄色,漏斗状,芳香。核果扁三角状球形,肉质,未熟时绿色,熟时淡黄色,干后黑色;种子坚硬。花期6~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产地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西印度群岛及墨西哥一带。台湾、福建、云南、广西和广东均有栽培。长江流域及其以北行温室栽培。
园艺用途
观赏植物。用于公园、庭园绿化观赏。丛植或墙边种植。
毒性毒理
乳汁和种子有毒,误食可致命。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含丰富的乳汁,有毒,种子毒性最大,食入可致死,并能引起流产。种子口服中毒的主要症状有口腔烧灼感、舌刺痛、喉干、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对心脏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先兴奋,后抑制,继而麻痹。幼童食种子1颗、成人8-10颗可致死。
有大毒。种子亦入药,功能解毒消肿,并有强心作用。
花语
夹竹桃(黄):深刻的友情
黄花夹竹桃.中药材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拼音名】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别名】夹竹桃、番仔桃(《福建中草药》),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吊钟花、酒杯花、竹桃、树都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果仁。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2~5米,直立;全体光滑无毛,有乳液。树皮棕褐色,皮孔明显;小枝下垂,灰绿色。叶互生,无柄,革质,线形,长10~15厘米,宽7~10毫米,鲜绿色,光亮,背面较淡,边稍背卷,中肋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有总柄,通常六花成簇,黄色,芳香;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5,绿色,三角形,长7~9毫米;花冠大形,裂片长于冠筒,各裂片叠合为钟状,长约5~7厘米,宽约1.5厘米;雄蕊着生于喉部,花丝被银白色毛;柱头圆形,2裂,花柱丝状细长,花盘缺,子房无柄,秃净,2裂。核果扁三角球形,径约3~4厘米,黑色。种子1颗,矩圆形,淡灰色。花期6~12月。
【生境分布】多培植于路边或庭园。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中国药植图鉴》: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有强心作用。适用于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房纤颤。
【临床应用】
从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取的黄花夹竹桃素和黄夹甙,经实验和临床证明,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而且奏效迅速,蓄积较少。
①黄花夹竹桃素
供静脉注射用,每毫升含0.4毫克,对于近2周内未用过洋地黄的心力衰竭患者,1次给黄花夹竹桃素0.8~1.2毫克(均只给1次),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10倍,注射速度为每分钟2毫升;然后继以口服洋地黄制剂。对于近2周内用过洋地黄者,黄花夹竹桃的剂量为0.4~0.8毫克。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包括非活动期与活动期及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共23例,结果18例有效,其中13例疗效显著,治疗后,气急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发绀均略有减轻,半数以上病例肺部罗音显著减少。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水肿等症状改变不显著。血压大多数增高,少数略有降低或无明显变化。心率除个别无变化外,其余均有程度不等的减慢。多数病例在刚注射完毕时作用最为明显。有11例发生药物反应,其中心律失常者6例,但持续时间短暂,经静脉注射1%氯化钾溶液后转为窦性心律,有的自动恢复。另外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均自行消失或减轻。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胃肠道反应并不一致,但与用药剂量有一定关系,与心脏功能可能也有关。对顽固的慢性心力衰竭经长期服用洋地黄未能控制或恶化时,可在心电图密切观察下用小量黄花夹竹桃素缓慢行静脉注射,以试验个别患者当时的洋地黄的耐受力。根据病人一般情况及心律改变的反应估计洋地黄用量是否不足或已过量。但可能发生较严重反应,试用时须十分谨慎。
②黄夹甙
据药理试验,认为可以用略小于毒毛旋花子甙K的成人剂量(即小于0.25毫克)作为临床试用的静脉注入量。经357例临床观察,证明其强心作用确切,且有效作用迅速,蓄积作用和副作用均小,可以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对于左心衰竭疗效尤为显著。总的有效率为78.4%,其中静脉注射83例的有效率为79.5%。黄夹甙口服亦有效,口服后其吸收与排泄均与狄高辛相似,可作为快速的口服强心药。无论静脉注射或口服后,均出现较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且对于纠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房纤颤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及毒性作用与洋地黄类强心药相同。
|
关于“黄花夹竹桃”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