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中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青、草、白鲢、鲈、鲤鱼胆中含胆汁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使其变性坏死。也可损伤脑细胞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民间有以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气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当而发生中毒。其中以青、草和鲩鱼苦胆中毒最多见。因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

据中医医书《证治准绳》记载,鱼胆是一味中药,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咳止痛功效,可治目赤肿痛等病症。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服用鱼胆量>2.5g就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目前无特效解毒药。

鱼胆中毒.jpg

目录

发病机制

鱼胆中毒是因为鱼胆汁中含有一种极具强毒性的蛋白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其中包括胆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钠氢氰酸等生物毒性成分。其中鲤醇硫酸酯钠为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成分,它能使细胞外的Ca2+内流、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造成细胞损伤。组织胺可导致脏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继发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时,氧自由基增加,中毒机体存在氧化应激反应,使还原型谷胱甘肽被氧化而导致其含量减少,自身氧化性细胞损害是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病机制之一;中毒血浆内皮素水平随病情加重而相应增加,也与多脏器功能不全有关。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与服用鱼胆数量有关。

诊断依据

  1. 食鱼胆史;
  2. 食后2-7小时内,突然腹痛、剧烈呕吐、腹泻;
  3. 继则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等损害。

鱼胆中毒诊断要点

(l)潜伏期一般为2~6小时,最短半小时,最长约14小时。

(2)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稀水便或糊状大便。由于腹痛、呕吐剧烈、临床上易误诊为胆石症急腹症,应予以注意。

(3)肝脏肿大、有触痛,并有黄疽、肝功能异常、严重者有腹水,甚至发生昏迷等。肝脏损害多在食后1~3天发生。

(4)全身浮肿,少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尿闭、甚至尿,毒症。肾脏损害表现常发生在食用本品3 天以后。

(5)严重中毒者可发生急性溶血,便血以及皮肤出血点。多数患者尚有血红蛋白尿

(6)部分患者有头痛、低热、嗜睡、四肢发麻、眼球震颤、严重时可发生抽搐,甚至昏迷。

(7)严重溶血血红蛋白下降。

治疗

鱼胆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及时予以彻底洗胃,继而用5%碳酸氢钠100-150ml灌入胃内,每2小时一次,直至呃逆、干呕消失。吞服鱼胆后24小时来就诊的患者,仍应该予以洗胃。同时补液利尿,以促进毒物排除体外,避免使用可使肾损害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等功效。早期、足量使用可稳定溶酶体膜,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发挥其抗感染抗毒作用。病情稳定后减量,有助于改善和保护脏器功能。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保肝,护脑,护心,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早期应用透析治疗或预防性透析治疗,鱼胆中毒的预后明显改善。生存者随访,没有器官衰竭后遗症存在。

预防

预防鱼胆中毒,应加强宣教,不盲目服用鱼胆。

参看

参考文献


关于“鱼胆中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