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脑损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闭合性脑损伤多为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意外伤及产伤所致。 战时多见于工事倒压伤或爆炸所致高压气浪冲击伤,都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致伤。  

目录

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疾病描述

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将脑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前者多由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皆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漏;后者为头部接触较钝物体或间接暴力所致,不伴有头皮颅骨损伤,或虽有头皮、颅骨损伤,但脑膜完整,无脑脊液漏。  

症状体征

为头部接触较钝物体或间接暴力所致,不伴有头皮或颅骨损伤,或虽有头皮、颅骨损伤,但脑膜完整,无脑脊液漏。

(一)脑震荡 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主要症状是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可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称为逆行性遗忘。较重者在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但随着章识的恢复很快趋于正常。此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短期内可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脑脊液梭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 主要表现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的昏迷时间较长。迷原因主要是广泛的轴索损害,使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若累及脑干,病人可有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或同向凝视等。神志好转后,可因继发脑水肿而再次昏迷,CT扫描可见大脑皮质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域或三脑室周围有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MRI能提高小出血灶的检出率。

(三)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挫裂伤的程度、范围直接相关,绝大多数在半小时以上,重症者可长期持续昏迷。少数范围局限的脑挫裂伤,如果不存在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可不出现早期意识障碍。

2.局灶症状与体征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与伤灶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或体征,如运动区损伤出现锥体束征、肢体抽搐偏瘫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等。发生于“哑区”的损伤,则无局灶症状或体征出现。

3.头痛与恶心呕吐 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后者尚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有红血球等表现。

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为继发脑水肿或颅内血肿所致,使早期的意识障碍或瘫痪程度有所加重,或意识好转、清醒后又变为模糊,同时有直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不等大以及锥体束征等表现。CT检查:不仅可了解脑挫裂伤的具体部位、范围(伤灶表现为低密度区内有散在 的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影)及周围踏水肿的程度(低密度影范围),还可了解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等情况。

(四)原发性脑干损伤 主要表现为受伤当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其昏迷原因与脑干网状结构受 损、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瞳孔不等、极度缩小或大小多变,对光反应无常;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出现病理反射、肌张力增高、中枢性瘫痪等锥体束征以及去大脑强直等。累及廷髓时,则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了解伪灶具体部位和范围。

(五)下丘脑损伤 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主要表现为受伤早期的意识或睡眠障碍高热低温尿崩症、水与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急性肺水肿等。这些表现如出现在伤后晚期,则为继发性脑损伤所致。  

疾病病因

为头部接触较钝物体或间接暴力所致。  

病理生理

一、造成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甚为复杂,可简化概括为由两种作用力所造成:

①接触力:物体与头部直接碰撞,由于冲击、凹陷骨折颅骨的急速内凹和弹回,而导致局部脑损伤;

②惯性力:来源于受伤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速运动,使脑在颅内急速移位,与颅壁相撞,与颅底摩擦以及受大脑镰小脑幕牵扯,而导致多处或弥散性脑损伤。受伤时头部若为固定不动状态,则仅受接触力影响;运动中的头部突然受阻于固定物体,除有接触力作用外,尚有因减速引起的惯性力起作用。大而钝的物体向静止的头部撞击时,除产生接触力外,并同时引起头部的加速运动而产生惯性力;小而锐的物体击中头部时,其接触力可能足以造成颅骨骨折和脑损伤,但其能量因消耗殆尽,己不足以引起头部的加速运动。单由接触力造成的脑损伤,其范围可较为固定和局限,可无早期昏迷表现;而由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则甚为分散和广泛,常有早期昏迷表现。通常将受力侧的脑损伤称为冲击伤,其对侧者称为对冲伤;例如跌倒时枕部着地引起的额极颞极及其底面的脑损伤,属对冲伤。实际上,由于颅前窝颅中窝的凹凸不平,各种不同部位和方式的头部外伤,均易在额极、颞极及其底面发生惯性力的脑损伤。

二、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于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脑水肿继发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因颅骨、硬脑膜或脑的出血而形成,与原发性脑损伤可相伴发生,也可单独发生;继发性脑损伤因产生颅内压增高或脑压迫而造成危害。原发性脑损伤如果有症状或体征,是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并且不再继续加重。同样的症状或体征,如果不是在受伤当时出现,而是在伤后过一段时间(长短依病变性质和发展速度而定)出现,且有进行性加重趋势;或受伤当时已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在伤后呈进行性加重趋势,皆属于继发性脑损伤所致。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前者无需开颅手术,其预后主要取决于伤势轻重;后者,尤其是颅内血肿往往需及时开颅手术,其预后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原发性脑损伤并不严重者。

(一)脑震荡 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具体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惯性力所致弥散性脑损伤有关。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 属于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由于脑的扭曲变形,脑内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脑白质广泛性轴察攒伤。病变可分布于大脑半球、胼胝体、小脑或脑干。显微镜下所见为轴突断裂的结构改变。可与脑挫裂伤合并存在或继发脑水肿,使病情加重。

(三)脑挫裂伤 病理 指主要发生于大脑皮层的损伤,可为单发,亦可多发,好发于额极、颓极及其底面。小者如点状出血,大者可呈紫红色片状。显微镜下,伤灶中央为血块,四周是碎烂或坏死的皮层组织以及星茫状出血。臆挫伤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 者;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两者常同时并存,临床上又不易区别,故常合称为脑挫裂伤。脑挫裂伤的继发性改变脑水肿和血肿形成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前者通常属于血管源性水肿,可于伤后早期发生,一般3-7天内发展到高峰,在此期间易发生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伤情较轻者,脑水肿可逐渐消退,伤灶日后可形成瘢痕囊肿或与硬脑膜粘连,成为外伤性癫痫的原因之一。如蛛网膜与软脑膜粘连,影响脑脊液吸收,可形成外伤性脑积水。广泛的脑挫裂伤可在数周以后形成外伤性脑萎缩

(四)原发性脑干损伤 不同于因脑疝所致的继发性脑干损伤;其症状与体征在受 伤当时即已出现,不伴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单独的原发性脑干损伤较少见,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病理变化可有脑干神经组织结构紊乱、轴突裂断、挫伤或软化等。

(五)下丘脑损伤 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主要表现为受伤早期的意识或睡眠障碍、高热或低温、尿崩症、水与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以及急性肺水肿等。这些表现如出现在伤后晚期,则为继发性脑损伤所致。  

诊断检查

(一)脑震荡 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扫描可见大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域或三脑 室周围有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MRI能提高小出血灶的检出率。

(三)脑挫裂伤 CT检查:不仅可了解脑挫裂伤的具体部位、范围(伤灶表现为低密度区内有散在的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影)及周围踏水肿的程度(低密度影范围),还可了解脑室受压 及中线结构移位等情况。

(四)原发性脑干损伤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了解伪灶具体部位和范围。

(五)下丘脑损伤 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  

治疗方案

需要涉及的问题很多,重点是处理继发性脑损伤,着重于脑疝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特别是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以争取良好的疗效。对原发性脑损伤的处理除了病情观察以外,主要是对已产生的昏迷、高热等病症的护理和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以避免对脑组织和机体的进一步危害。

(一)脑损伤的分级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制订诊疗常规、评价疗效和预后,并对伤情进行鉴定。

1.按伤情轻重分级

①轻型(I级)主要指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在20分钟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

②中型(Ⅱ级)主要指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压征,昏迷在6小时以内,有轻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生命体征改变;

③重型(Ⅲ级)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于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

2.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 将意识障碍6小时以上,处于13~15分者定为轻度, 8-12分为中度,3-7分为重度。 无论哪一种分级方法,均必须与脑损伤的病理变化、临床观察和CT检查等相联系,以便动态地全面地反映伤情。例如受伤初期表现为单纯脑震荡属于轻型的伤员,在观察过程中可因颅内血肿而再次昏迷,成为重型;由CT检查发现的颅内小血肿,无中线结构移位,在受伤初期仅短暂昏迷或无昏迷,观察期间也无病情改变.属于中型;早期属于轻、中型的伤员,6小时以内的CT检查无颅内血肿,其后复查时发现血肿,并有中线结构明显移位,此时尽管意识尚清楚,已属重型。

(二)急诊处理要求

1.轻型(I级)

(1)留急诊室观察24小时;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颅骨X线摄片,必要时作头颅CT检查

(4)对症处理;

(5)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

2.中型(II级)

(1)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48—72小时,有意识障碍者须住院;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颅骨X线摄片,头部CT检查

(4)对症处理;

(5)有病情变化时,头部CT复查,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

3.重型(Ⅲ级)

(1)须住院或在重症监护病房

(2)观察意识 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选用头部CT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脑诱发电位监测;

(4)积极处理离热、躁动。癫痫等,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

(5)注重昏迷的护理与治疗,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

(6)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予以20%甘露醇250ml及速尿40mg 挣脉推注,立即手术。

(三)昏迷病人的护理与治疗 长期昏迷多因较重的原发性脑损伤或继发性脑损伤未能及时处理所致。昏迷期间如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保持内外环境的稳定,使机体不再受到脑缺血缺氧、营养障碍或水、电解质紊乱等不利因素影响,则相当一部分患者可望争取较好的预后。

1.呼吸道 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体交换不足是首要的。在现场急救和运送过程中须注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时将头转向一侧以免误吸,深昏迷者须抬起下颌,或将咽通气管放入口咽腔,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估计在短时间内不能清醒者,宜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减弱潮气量不足者,应及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依靠血气分析监测,调整和维持正常呼吸生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吸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注意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以及定期作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措施.是防治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2.头位与体位 头部升高15.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对脑水肿的治疗有帮助。为预防褥疮,必须坚持采用定时翻身等方法,不断变更身体与床褥接触的部位,以免骨突出部位的皮肤持续受压缺血

3.营养 营养障碍将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功能,使易于发生或加剧并发症。早期采用肠道外营养,如静脉输入20%脂肪乳剂、7%氨基酸、20%葡萄糖胰岛素以及电解质、维生素等,以维护需要;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采用肠道内营养逐步代替静脉途径,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每日所需营养;超过1个月以上的肠道内营养,可考虑行胃造痿术,以避免鼻、咽、食管炎症糜烂。肠道内营养除可应用牛奶、蛋黄、糖等混合膳,配制成 4.18kl/ral(1kcal/m1)井另加各种维生裹和微量元衰以外,也可用商品制剂,通常以酪蛋白植物油麦芽糖糊精基质,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配制成4.18kJ/ml。总热量和蛋白质,成人每日约8400kj(2000kcal)和10g氮的供应即可,有高热、感染、肌张力增高或癫痫时,须酌情增加。定时测量体重和肌丰满度.监测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电解质等生化指标.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免疫学测试,以便及时调整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

4.尿潴留 长期留量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尽可能采用非导尿方法.如在膀眈尚未过分膨胀时,用热敷按摩来促使排尿;必须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优质硅胶带囊导尿管,并尽早拔除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5天;经常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需要长期导尿者,可考虑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以减轻泌尿系感染。

5.促苏醒 关键在于早期的防治脑水肿和及时解除颅内压增高,并避免缺氧、高热、癫痫、感染等不良因素对脑组织的进一步危害;病情稳定后如仍未清醒.可选用胞二磷胆碱乙醚谷酰胺、氯脂醒克脑迷以及能量合剂等药物或高压氧仓治疗.对一部分伤员的苏醒可有帮助。

(四)脑水肿的治疗

1.脱水疗法 适用于病情较重的脑挫裂伤,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腰椎穿刺或颅内压监测压力偏离,CT发现脑挫裂伤合并脑水肿,以及手术治疗前后。常用的药物为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及清蛋白等。

用法有:

①20%甘露醇按每次.5~1g/kg(成人每次m1)静脉快速滴注,于15—30分钟内滴完,依病情轻重每6、8或12小时重复一次;

②20%甘露醇与呋塞米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成人量前者用125—250ml,每8~12小时一次;后者用20一6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8—12小时一次,两者可同时或交替使用;血清蛋白与呋塞米联合应用,可保持正常血容量,不引起血液浓缩,成人用量前者10g/d,静脉滴入;后者用20—6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8一12小时一次;

甘油,很少引起电解质紊乱,成人刚R量1—2e/(kg/d),分—4次.静脉滴注量10%甘油溶液500ml/d,5小时内输完。 遇急性颅内压增高已有脑疝症象时,必须立即用20%甘露醇250m1静脉推注,同时用呋塞米40mg静脉注射。 在应用脱水疗法过程中,须适当补充液体与电解质,维持正常尿量,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并随时监测血电解质、红血球压积容积、酸碱平衡肾功能等。应用甘露醇时,可能出现血尿,并须注意其一过性的血容量增加可能使原有隐匿型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

2.激素 皮质激素用于重型脑损伤,其防治脑水肿作用不甚确定;如若使用,以尽早短期使用为宜。

用法有:

地塞米松 成人量5mg肌注,6小时一次.或20mg/d静脉滴注,一般用药3天;

②ACTH 成人量25~50U/d,静脉滴注,一般用药3天。

用药期间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或加重感染,宜同时应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及大剂量抗生素

3.过度换气 适用于重度脑损伤早期,已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者。静脉给予肌松弛剂后,借助呼吸机作控制性过度换气,使血CO2分压降低,促使脑血管适度收缩,从面降低了颅内压。CO2分压宜维持在4.00—4.67kPa(30~35mmHg)之间[正常为4.67~6.00kPa(35~45mmHg)],不应低于3.33kPa(25mmHg),持续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以免引起脑缺血。

4.其他 曾用于临床的尚有氧气治疗、亚低温治疗、巴比妥治疗等。

(五)手术治疗

1.开放性脑损伤 原则上须尽早行清创缝合术,使之成为闭合性脑损伤。清创缝合应争取在伤后6小时内进行;在应用抗生京的前提下,72小时内尚可行清创缝合。术前须仔细检查刨口,分析颅骨x线片与L叮检查片,充分了解骨折、碎骨片及异物分布情况、骨折与大静脉窦的关系、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等;火器伤者还需了解伤道方向。途径、范围及其内的血肿、异物等情况。清创由浅而深,逐层进行,彻底清除碎骨片、头发等异物,吸出脑内或伤道内的凝血块及碎裂的脑组织,彻底止血。碎骨片最易引起感染而形成外伤性脑脓肿,故必须彻底清除;为避免增加脑损伤,对位置较深或分散存在的金属异物可暂不取出。如无明显颅内溶血,也无明显脑水肿或感染征象存在.应争取缝合或修复硬脑膜,以减少颅内感染和癫痫发生率。硬脑膜外可置放引流。其他的手术治疗原则同闭合性脑损伤。

2.闭合性脑损伤 闭合性脑损伤的手术主要是针对颅内血肿或重度脑挫裂伤合并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其次为颅内血肿引起的局灶性脑损害。 由于CT检查在临床诊断和观察中广泛应用,已改变了以往的“血肿即是手术指征”的观点。一部分颅内血肿病人,在有严格观察及特殊监测的条件下,应用脱水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颅内血肿可暂不手术的指征为:无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或虽有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但已见明显减轻好转;无局灶性脑损害体征;且CF检查所见血肿不大(幕上者<40ml,幕下者<10ml),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也无脑室或脑池明显受压情况;颅内压监测压力<2.7kPa(270mmH2O)。上述伤员在采用脱水等治疗的同时,须严密观察及特检监测,并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如备血、剃头等,一旦有手术指征,即可尽早手术。

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为:

①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②颅内压的监测压力在 1.7kPa(270mmH20)以上,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

③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④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但CT检查血肿较大(幕上者>40m1,幕下者>10m]),或血肿虽不大但中线结构移位明显(移位>lcm)、脑室或脑池受压明显者;

⑤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颞叶血肿因易导致小脑幕切迹疝。手术指征应放宽;硬脑膜外血肿因不易吸收,也应放宽手术指征。

重度脑挫裂伤合并脑水肿的手术指征为:

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脑疝表现;

②CT检查发现中线结构明显移位、脑室明显受压;

③在脱水等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凡有手术指征者皆应及时手术,以便尽早地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解除脑受压。已经出现一侧瞳孔散大的小脑幕切迹疝征象时,更应力争在30分钟或最迟1小时以内将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超过3小时者,将产生严重后果。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

1.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前已经CT检查血肿部位明确者,可直接开颅清除血肿。对硬脑膜外直肿,骨瓣应大于血肿范围,以便于止血和清除血肿。遇到脑膜中动脉主干出血,止血有困难时,可向颅中凹底寻找棘孔,用小棉球将棘孔堵塞而止血。术前已有明显脑疝征象或CT检查中线结构有明显移位者,尽管血肿清除后当时脑未膨起,也应将硬脑膜敞开并去骨瓣减压,以减轻术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对硬脑膜下血肿,在打开硬脑膜后,可在脑压板协助下用生理盐水冲洗方法将血块冲出,由于硬脑膜下血肿常合并脑挫裂伤和脑水肿,所以清除血肿后,也不缝合硬瞄膜井去骨瓣减压。对脑内血肿,因多合并脑挫裂伤与脑水肿,穿刺或切开皮质达血肿腔清除血肿后,以不缝合硬脑膜并去骨瓣减压为宜。

2.去骨瓣减压术 用于重度脑挫裂伤合并瞎水肿有手术指征时,作大骨瓣开颅术,敞开硬膜并去骨瓣减压,同时还可清除挫裂糜烂及血循环不良的脑组织,作为内减压术。对于病情较重的广泛性脑挫裂伤或脑疝晚期已有严重脑水肿存在者,可考虑行两侧去骨瓣减压术。

3.钻孔探查术 已具备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再昏迷等手术指征,因条件限制术前未能作CT检查,或就诊时脑疝已十分明显.已无时间作CT检查,钻孔探查术是有效的诊断和抢救措施。钻孔在瞳孔首先扩大的一侧开始,或根据神经系体征、头皮伤痕、颅骨骨折的部位来选择;多数钻孔探查需在两侧多处进行。通常先在颞前部(翼点)钻孔,如未发现血肿或疑其他部位还有血肿,则依次在额顶部、眉弓上方、颞后部以及枕下部分别钻孔。注意钻孔处有无骨折,如钻透颅骨后即见血凝块,为硬脑膜外血肿;如未见血肿则稍扩大骨孔,以便切开硬脑膜寻找硬脑膜下血肿,作脑穿刺或脑室穿刺,寻找脑内或脑室内血肿。发现血肿后即作较大的骨瓣或扩大骨孔以便清除血肿和止血;在大多数情况下,须敞开硬脑膜并去骨瓣减压,以减轻术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4.脑室引流术 脑室内出血或血肿如合并脑室扩大,应行脑室引流术。脑室内主要为未凝固的血液时,可行颅骨钻孔穿刺脑室置管引流;如主要为血凝块时,则行开颅术切开皮质进入脑室清除血肿后置管引流。

5.钻孔引流术 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主要采取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到达血肿腔,置管冲洗清除血肿液。血肿较小者行顶部钻孔引流术,血肿较大者可行顶部和颞部双孔引流术。术后引流48—72小时。病人取头低卧位,并给予较大量的生理盐水等渗溶液静脉滴注,以促使原受压脑组织膨起复位,消除死腔。

(六)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1.高热 常见原因为脑干或下丘脑损伤以及呼吸道、泌尿系或颅内感染等。高热造成脑组织相对性缺氧,加重脑的损害,故须采取积极降温措施。常用物理降温法有冰帽,或头、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等。如体温过高物理降温无效或引起寒战时,需采用冬眠疗法。常用氯丙嚎及异丙嗪各25或50mg肌注或静脉慢注,用药20分钟后开始物理降温,保持直肠温度36℃左右,依照有无寒战及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可每4—6小时重复用药,一般维持3~5天。冬眠药物可降低血管张力,并使咳嗽反射减弱,故须注意掌握好剂量以维持血压:为保证吁吸遭通畅及吸痰,常需行气管切开。

2.躁动 观察期间的伤员突然变得躁动不安,常为意识恶化的预兆,提示有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可能;意识模糊的病人出现躁动,可能为疼痛、颅内压增高、尿潴留、体位或环境不适等原因引起,须先寻找其原因作相应的处理,然后,才考虑给予镇静剂

3.蛛网膜下腔出血 为脑裂伤所致。有头痛、发热及颈强直等表现,可给予解热镇痛药作为对症治疗。伤后2-3天当伤情趋于稳定后,为解除头痛,可每日或隔日作腰椎穿刺,放出适量血性脑脊液,直至脑脊液清亮为止。受伤早期当颅内血肿不能排除,或颅内压明显增高脑庙不能排除时,禁忌作腰椎穿刺,以免促使脑疝形成或加重脑疝。

4.外伤性癫痫 任何部位脑损伤可发生癫痫,但以大脑皮层运动区、额叶顶叶皮层区受损发生率最高。早期(伤后1个月以内)癫痫发作的原因常是颅骨凹陷性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等;晚期癫痫(伤后1个月以上)发作主要由脑瘢痕、脑萎缩、脑内囊肿、蛛网膜炎、感染及异物等引起。苯妥英钠每次.1、每日三次用于预防发作,癫痫发作时用地西泮(安定)10~20mg静脉缓慢注射,如未能制止抽搐,须再重复注射,直至制止抽搐,然后将安定加入10%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滴注,每日用量不超过100mg,连续3日。癫痫完全控制后,应继续服药1—2年,必须逐渐减量后才能停药。突然中断服药,常是癫痫发作的诱因。脑电图尚有棘波、棘慢波或阵发性慢波存在时,不应减量或停药。

5.消化道出血 为下丘脑或脑干损伤引起应澈性溃疡昕致,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也可诱发。除了输血补充血容量、停用激素外,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每8~12小时1次,直至出血停止,然后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0.4g或西眯替丁(甲氰眯呱)0。8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5天。

6.尿崩 为下丘脑受损所致,尿量每日>4000ml,尿比重<1.005。给予垂体后叶素首次2.5-5U皮下注射,记录每小时尿量,如超过200ml/h时,追加1次用药 .也可采用醋酸去氨加压素静脉注射、口服或鼻滴剂,较长时间不愈者,可肌注长效的鞣酸加压素油剂。尿量增多期间,须注意补钾(按每1000ml尿量补充lg氯化钾计算),定时监测血电解质。意识清楚的伤员因口渴能自行饮水补充,昏迷伤员则须根据每小叫尿量调整静脉或鼻饲的补液量。

7.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 可见于下丘脑和脑干损伤。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出血性泡沫痰、肺部满布水泡音;血气分析显示PaO2,降低和PCO2升高。病人应取头胸稍高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小回心血量;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入经过水封瓶内95%乙醇的40%—60%浓度氧,以消除泡沫;最好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行呼气终末正压换气:并绐干l呋塞米40mg、地塞米松lOmg、毛花甙丙(西地兰)0.4mg和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以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肺循环和减轻肺水肿。  

用药安全

伤后早期宜安静休息,少思考问题和阅读报章,注意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关于“闭合性脑损伤”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