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贝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辛贝  吲哚布芬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吲哚布芬片

商品名:辛贝

英文名:Indobufen  Tablets

本品主要成份为吲哚布芬,其化学名为:(±)2-〔4-(1-氧代-2-异二氢吲哚基)苯基丁酸

分子式:C18H17NO3

分子量:295.34

【药品类别】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抗血栓

【药品特点】目前世界上唯一可逆、选择性多靶点抗血栓独家新药

【药品优势】唯一突破抗血栓治疗“药物抵抗”、“高不良反应”、“高出血率”三大世界性医学难题独家新药!

性状】本品为白色划痕片。

药理毒理

(1)、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的强效激活剂)生成减少;

(2)、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3)、降低血小板三磷酸腺苷血清素、血小板因子3、血小板因子4和β-凝血球蛋白的水平,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对于激活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单次口服吲哚布芬200mg后2小时达最大抑制作用,12小时后仍有显著抑制作用(90%),24小时内恢复。

药代动力学】 吲哚布芬口服吸收快,2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峰值,半衰期为6-8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99%,75%的药物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随尿排泄,部分以原形排出。

适应症】  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mg,饭后口服。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每天以100—200mg为宜。

不良反应】 常见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皮肤过敏反应齿龈出血等。如出现荨麻疹样皮肤过敏立即停药。

禁    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先天或后天性出血疾病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有胃肠道活动性病变者慎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应避免与其它抗凝血药阿司匹林等同时服用。

包装规格】铝塑板包装,200mg×6片/盒,200mg×12片/盒。

贮    藏】  阴凉处密闭保存。

【产品详细介绍】

 

 概述:

辛贝 吲哚布芬片 是目前唯一可逆、选择性多靶点抗血栓独家新药,通过对血栓形成过程中多个环节、多个靶点的全面抑制,有效阻断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速效、高效、安全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预防血液透析时血栓形成。

辛贝 吲哚布芬片 是意大利Farmfalia Carlo Erba公司通过近30年艰苦探索于1970年成功研制的抗血栓新药,1984年8月在意大利首先上市,此后在包括欧共体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先后上市,在亚洲地区的广泛应用始于韩国,2009年达到高峰,由此引起中国、印度、日本等多个亚洲地区国家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20多年的科研与临床实践证实,吲哚布芬通过可逆、选择性抑制COX,使血小板强效激活剂TXB2迅速减少,有效降低ATP、5-羟色胺、PF3、PF4、β-TG等水平,使血小板粘附性显著降低,同时,强效抑制ADP、AD、PAF、胶原、AA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使其抗血栓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达到了同类品种的2~5倍,而不良反应却显著降低,最为关键的是截止目前全球无1例关于吲哚布芬的“药物抵抗”报道。

辛贝  吲哚布芬片迅速起效并持续改善各项临床指标,胃肠道反应小,使用简单方便,适合长期服用,是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脑、外围血管病变和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等抗血栓治疗首选用药,亦是血管外科手术、血液透析时防止血栓形成的理想选择。

作用机理:

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使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的强效激活剂)生成减少;

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AD)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胶原和花生四烯酸 (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小板三磷酸腺苷 (ATP)、血清素 (5-HT)、血小板因子3(PF3)、血小板因子4(PF4)和β-凝血球蛋白(β-TG) 的水平,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的表达;

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血流。

药效学特征:

    对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1.     体外和体内间接试验表明,可抑制健康受试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TXB2的合成。

2.     体外和体内间接试验表明,可抑制健康受试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

3.     体外实验、直接体内和间接体内试验表明,可抑制a颗粒和致密颗粒内容物的释放。

4.     间接体内试验表明,服药2小时内可抑制血小板粘附。

5.     减少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的表达,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效果相反。

对凝血功能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

1. 健康受试者实验表明,出血时间延长,但仍在正常值的上限之内,比服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引起的出血时间要短的多。

2. 抑制间歇性跛行患者中性粒细胞活性。

3. 间接实验表明,显著增强阻塞性血管疾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

对活体动物血栓模型的抑制作用

1. 抑制大鼠体内胶原蛋白和肾上腺素诱发的致命性血栓;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仅为吲哚布芬的20%。

2. 抑制大鼠和狗的血管术后血栓形成。

主要特点:

◆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

全程抑制血小板的粘附、释放、聚集;

口服迅速起效,无“滞后效益”;

炎症介质也有抑制作用。

◆ 选择性高,特有“前列环素豁免效应”

特有“前列环素豁免效应”;

对PGI2水平无影响。

◆ 可逆性抑制,对凝血功能影响小

停药24小时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

出血风险小。

◆  明显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微循环功能

◆  1天1片 —— 简单、方便、安全,更适合长期服用 

TXB2水平持续降低95%!  6-K-PGF1a水平增加100%!   红细胞滤过率增加100%!

高危血栓栓塞心脏病主要终点事件危险降低64.7%!全部终点事件危险降低45.5%!

风湿房颤二级预防华法林比非脑出血事件危险降低88.2%!

防治CABG移植血管堵塞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50%!

椎基底动脉TIA继发性缺血事件危险降低66.7%!

竞争优势:

全球每年至少产生200亿美元的抗血栓治疗市场需求,然而,这与600多亿美元的理论数值差距甚远!

阿司匹林:作为百年老药,剂型几经改变仍无法解决5%~56.8%的药物抵抗和29.8%的不良反应率;

氯吡格雷:虽占据高达44%的市场份额,仍无法解决4%~30%的药物抵抗和27.1%的不良反应率;

华法林:须定期检测凝血酶原进行剂量调整,应用不方便,且年出血率高达10%,地市级医生大多不敢尝试。

很显然,“药物抵抗”、“高不良反应”、“高出血率”这三大世界性医学难题任一问题的解决都将引起抗血栓治疗市场的急速增长和需求的强劲扩容!

临床应用:

辛贝 吲哚布芬片 最早由意大利科学家Farmfalia Carlo Erba经过近30年艰辛探索,于1984年由意大利爱宝制药厂首先上市,此后在包括欧共体在内的十余个国家上市。在亚洲地区的广泛使用始于韩国,2009年达到高峰,由此引起中国、印度、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与同类药物相比,辛贝®吲哚布芬片抗血栓效果是阿司匹林、波立维的2~5倍,不良反应只有阿司匹林、波立维的1/10左右,截至目前没有1例药物抵抗报道。

◆  TXB2水平:持续降低95% !

◆  6-K-PGF1a水平:增加100% !

◆  红细胞滤过率:增加100%!

◆  高危血栓栓塞心脏病:主要终点事件危险降低64.7%;全部终点事件危险降低45.5% !

◆  非风湿房颤二级预防:与华法林比非脑出血事件危险降低88.2% !

◆  椎基底动脉TIA:继发性缺血事件危险降低66.7% !

◆  间歇性跛行: 无痛行走距离增加39.4% !

◆  防治CABG移植血管堵塞: 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50% !

 

吲哚布芬能明显降低心源性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

目的:评价吲哚布芬预防心源性栓塞事件的疗效。

背景:意大利Novara医院Gianluigi Fornaro等设计,在意大利Novara医院心脏科入选196名患者开展为期3年的研究,《Circulation》报道。

方法:纳入标准:有慢性非瓣膜性房颤、隐匿性心绞痛或者窦性心律失常 ,并具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或之前患有心肌梗死(1个月)残留心室运动障碍之一的患者。

排除标准:近期发生过缺血性事件(≤1个月),心动超声诊断二尖瓣狭窄,人工置换心脏瓣膜,射血分数<25%,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体质。

用法用量:口服 ,200mg/天。

结论:吲哚布芬能使高危血栓栓塞的心脏病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危险降低64.7%,全部终点事件(主要和次要事件)发生危险减少45.5%。

吲哚布芬对脑缺血性疾病发作具有显著的二级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对高危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预防作用。

背景:Battaglia A、Stragliotto E、Heiman F等人随机和受控的研究吲哚布芬用于脑缺血发作(TIA)的二级预防作用。《血栓形成与止血法》报道。

方法:84名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被分为吲哚布芬组(200mg/天,口服)和空白对照组,每三个月随访一次。

结论:吲哚布芬具有良好的高危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预防作用,继发性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9.5%vs28.6%,P<0.025)。

吲哚布芬对脑血管病抗血栓治疗效果及耐受性较好

   【据《Pharmatherapeutica》1993年报道】题:吲哚布芬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活性和耐受性(作者:Carrieri  P等)。

法国Carrieri P等开展一项研究,纳入30例脑血管患者评价吲哚布芬治疗12个月后对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耐受性。结果,治疗期间吲哚布芬未发生脑缺血事件,未观察到吲哚布芬的副作用

吲哚布芬在CABG患者术后应用中不良事件更少、出血量更低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维持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通畅性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

背景:意大利SINBA研究(n=569)和英国UK研究(n=803)开展了为期12个月的大规模完全对照试验。

方法:UK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共有803名患者参加了该试验,吲哚布芬200mg/次,2次/日,阿司匹林300mg,1次/日+双嘧达莫75mg,3次/日。

结论:两组在维持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通畅性方面疗效相似(82%vs83%),但是患者对吲哚布芬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整个试验期间,吲哚布芬组有152名患者(38%)发生了233件不良事件,ASA+DIP组则有180名患者(45%)报告了309件事件(p=0.02);吲哚布芬组从手术结束到次日早晨8:00,从手术伤口引流血量显著低于ASA+DIP组(两组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是:98.0 ± 649.3 ml和814.4 ± 543.1 ml;P<0.043)。

吲哚布芬对高危非风湿性房颤血栓栓塞性事件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在非风湿性房颤(NRAF)重要血管事件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背景:SIFA(意大利心房颤动研究所)Morocutti C、Amabile G、Fattapposta F等人进行的吲哚布芬与华法林用于非风湿性心房颤动中主要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对比。《卒中》报道。

方法:对916 名NRAF且最近( 15天)发生过脑缺血事件的患者进行随机研究。在此期间,他们被给予

吲哚布芬(100或200mg bid)或华法林(以获得国际标准化比率2.0至3.5)治疗达12个月。

结论:两组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10.6vs9.0%),而严重出血事件只发生在华法林组,吲哚布芬组非脑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0.6vs5.1%),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21vs33),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人数也明显少(9vs21)。

吲哚布芬在外周血管性疾病的长期治疗中更有效、更安全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对间歇性跛行的疗效。

背景:Signorini GP、Salmistraro G、Maraglino G进行了吲哚布芬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疗效研究,《血管学》报道; Tonnesen KH、Albuquerque P、Baitsch G等人进行了吲哚布芬与安慰剂用于间歇性跛行患者的双盲、受控、多中心研究。《国际血管学》报道。

方法:吲哚布芬(200mg,bid)、已酮可可碱(300mg,bid)或阿司匹林(500mg,bid)。

结论: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吲哚布芬组的非疼痛行走和总行走距离均明显长于安慰剂组,在增加行走距离方面,吲哚布芬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优势。

吲哚布芬在血液透析中防治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对间歇性腹膜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管闭塞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背景:A Dmoszynska等研究吲哚布芬对  间歇性腹膜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管闭塞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Pol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报道。

方法:研究纳入40例接受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治疗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瘘管置入由同一外科麻醉团队实施,以减少技术误差。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组1口服吲哚布芬治疗,2×100mg/24h。组2不接受任何抗凝药治疗。

结论:吲哚布芬治疗组无瘘管血栓形成。对照组(未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有15%患者发生了动静脉瘘管血栓形成并发症。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保留动静脉瘘管容易形成血栓,若用吲哚布芬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明显减少动静脉瘘的血栓形成。

安全性评价:

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研究证实了吲哚布芬可靠的安全性。在所有的临床试验中,已有超过200万的病人使用吲哚布芬进行治疗,从首次使用到现在,没有医疗单位报道有严重或突发副反应发生。

吲哚布芬的耐受性也通过一个上市后监测研究进行了评估,此次研究由意大利M.LAVEZZARI主持,结果发表于《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该研究包括了5560名冠心病、脑/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服用吲哚布芬均超过12个月(Lavezzari et al)。结果: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为3.6 %,其中,报道较多的是胃肠道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和大便障碍等,皮肤疾病,包括皮疹瘙痒(发生率0.03 % )。

文献资料:

全球范围内20多年的广泛使用,吲哚布芬有超过249篇研究文献在多个国家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欧洲心脏协会”、“中国新编药物学辞典”、“临床药物手册(第27版)”等多个医学学术权威刊物对吲哚布芬作出高度评价。

国内现近50篇吲哚布芬在动脉硬化引起的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上的学术研究文献和临床应用研究报道,为吲哚布芬的临床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宝贵的医学参考依据。

关于“辛贝”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