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

(重定向自精神异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目录

定义

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症状】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

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

、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的学者卓小勤先生说:所谓“精神病人杀人不犯法” ,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根据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在非发病的状态下,打人杀人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制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的精神病有: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

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症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症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  

神经病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科寻求诊治。

精神病的饮食疗法,精神病食疗  

治疗

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另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系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食品,通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过食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西医和中医均有食疗。西药食疗通过膳食补充或控制各种营养素摄入,达到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或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目的。而中医食疗则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特定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比西医食疗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西医学中的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补精益气等治疗作用在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健康逐渐重视,对药膳食疗的追求已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今天,药膳食疗从理论到实践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1973~1984 年每年均有两本药膳食疗专著问世,1985~1995 年平均每年有十本专著问世, 1998 年我国召开了首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是一次全面总结近50 年的药膳疗领域新成果的盛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8000万人,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神经因子调控修复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据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果临床应用58000例,少则1~2周,症状消失,逐渐减轻,疗效明显而持久,临床有效率达到98%。

对于患者家属而言,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信医不信巫。二是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和就医单位。三是对待患者要有耐心,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在患者犯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曲直,更不能对患者丧失信心,放弃治疗。  

精神病的分类

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四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病人及家属痛苦万分。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9、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10、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1、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身体某一部分缩进身体而死亡;由气功走火入魔,所致精神障碍:由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

12、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

13、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常见症有:窥阴症露阴症恋物症恋童症、着装异性症。

14、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精神病的全部类型

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①、阿尔采末病;②、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③、其它脑变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④、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⑤、颅内创伤所致的精神障碍;⑥、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⑦、癫痫性精神障碍;⑧、 其它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躯体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①、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②、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③、内分泌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④、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⑤、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⑥、物理因素引起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⑦、其它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二: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①、酒类所致的精神障碍;②、鸦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③、大麻类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④、镇静催眠剂所致的精神障碍;⑤、可卡因所致的精神障碍;⑥、兴奋剂所致的精神障碍;⑦、挥发性溶剂所致的精神障碍;⑧、烟草所致的精神障碍;⑨、其它或多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①、非依赖性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②、有机化合物所致的精神障碍;③、一氧化碳所致的精神障碍;④、重金属及其它化学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⑤、食物所致的精神障碍;⑥、其它或多种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三:精神分裂症及其它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

①、偏执型;②、青春型;③、紧张型;④、未定型精神分裂症;⑤、精神分裂后的抑郁;⑥、残留型;⑦、单纯型精神分裂症;⑧、衰退型;⑨、其它型精神分裂症。

(2):分裂样精神病

(3):偏执性精神病

(4):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①、反应性精神病;②、癔症性精神病;③、妄想阵发;④、旅途精神病;⑤、病理性激情;⑥、病理性半醒状态;⑦、其它短暂精神病性障碍;⑧、未特定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5):感应性精神病

(6):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7):周期性精神病

(8):其它未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无法归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四:情感性(心境)精神障碍

(1):躁狂症

(2):双相性情感障碍

①、双相性情感障碍:躁狂相;②、双相性情感障碍:抑郁相;③、双相性情感障碍:混合相;④、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⑤、循环性心境障碍;⑥、其它双相情感障碍;⑦、未特定的双相情感障碍。

(3):抑郁症

①、单次发作抑郁症;②、反复发作抑郁症;③、更年期抑郁症

(4):其它情感性精神障碍

(5):未特定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五:神经症以及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

①、广泛性焦虑症;②、惊恐发作。

(3):强迫性神经症

(4):抑郁性神经症

(5):癔症

①、分离性遗忘症;②、分离性漫游症;③、分离性身份障碍;④、转换性运动与感觉障碍。 

(6):疑病性神经症

(7):神经衰弱

(8):与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①、急性应激反应;②、创伤后应激障碍;③、适应障碍;④、神经症性反应;⑤、与文化相联系的精神障碍。

(9):其它神经症

六: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生理行为障碍

(1):进食障碍

①、神经性厌食;②、贪食症;③、神经性呕吐

(2):睡眠与觉醒障碍

①、失眠症;②、嗜睡症;③、睡行症

(3):性功能障碍

①、性欲减退;②、阳痿;③、早泄;④、性高潮缺乏;⑤、阴道痉挛;⑥、性交疼痛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七: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行为障碍

(1):人格障碍

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冲动型人格障碍;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⑦、其它型人格障碍;⑧、未特定的人格障碍。

(2):冲动控制障碍

①、病理性赌博;②、病理性纵火;③、病理性偷窃;④、拔毛癖;⑤、其它冲动控制障碍;⑥、未特定冲动控制障碍。

(3):性行为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①、裸露癖②、摩擦癖;③、窥阴癖;④、露阴癖;⑤、异装癖;⑥、易性癖;⑦、恋物癖;⑧、恋童癖;⑨、自恋癖;⑩、乱伦癖;⑾、恋兽癖;⑿、口交癖;⒀、鸡奸癖;⒁、性受虐癖;⒂、性施虐癖;⒃、恋尸癖;⒄、灌肠癖;⒅、恋毛巾被癖;⒆、恋足癖;⒇、秽语癖;

(4):其它

①、做作性障碍。

八:精神发育迟滞

(1):精神发育迟钝

①、轻度精神发育迟缓;②、中度精神发育迟缓;③、重度精神发育迟缓;④、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⑤、边缘智力;⑥、其它精神发育迟缓;⑦、非特定的精神发育迟缓。

九: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1):广泛发育障碍

①、儿童孤独症;②、Asperger综合征;③、Heller综合征;④、Rett综合征。

(2):特殊发育障碍

①、言语技能发育障碍;②、学校技能发育障碍;③、运动技能发育障碍;④、混合性技能发育障碍;⑤、其它技能发育障碍。

(3):儿童情绪障碍

①、儿童离别焦虑;②、儿童恐怖障碍;③、社交敏感性障碍;④、选择性缄默症;⑤、其它情绪障碍。

(4):儿童多动症

①、注意缺陷障碍

(5):小儿孤独症

(6):抽动障碍

①、短暂抽动障碍;②、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③、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le综合征)④、其它抽动障碍。

(7):品行障碍

(8):儿童行为障碍

①、排泄障碍;②、睡眠障碍;③、进食障碍;④、口吃;⑤、其它行为障碍。

十:其它精神障碍及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1):无法归类之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无法归类之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3):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①、诈病;②、无精神病;③、自杀;④、人格特征突出;⑤、其它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情况。  

精神病人的护理要点

精神病人的护理及防止复发的要点

一、首先病人及家属要了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和概念,提高自我防御能力。

二、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家庭生活和工作。

三、树立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适应及自我调节能力。

四、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不要认为病情轻了,好了,就擅自减、停服药,要始终与医生保持联系,由医生根据病情指导调整和减停服药。

五、适当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尽可能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杜绝饮酒、控制吸烟、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态平衡。

六、许多病人秋冬或开春季节病情易反复,这与气候变化,病人一时不能适应有关。因此,当季节转换时,及时增添衣物,平时加强体质锻炼,亦可防止或减少发病。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祖国医学虽无精神病病名,但在《内经》中早就有关于对精神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的描述。随着各家学说的产生以及临床总结,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特别是对精神疾病之身心辨证论治的独特理论体系,不愧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为此,对身心医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神志病的范畴。用“癫”、“狂”命名,是因其“正性癫倒,狂不识人”,也即现代医学“躁狂型”与“忧郁型”都是由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以致失去理智的控制,不能进行正确地思维、语言错乱、精神失常癔病、躁狂、登高而歌、弃衣奔走等临床表现.

祖国医学认为,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得神者昌,逆神者亡”,神即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与津液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这就是说,人的气血、津液、思维活动的循环规律,源于自身的调节,而自身调节功能长期失调,则会导致精神的异常.

精神病的病因病机,历来医家说法不一,但总的看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六淫侵袭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气候的自然发生的现象,一般并不致病,称为六气。只有在气候失常的情况下,才可致病故又称六淫。六淫当中与精神疾病有关的主要是风暑火三种。《素问》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和“诸燥狂热皆属于火”的理论。但无论是“风、暑”,还是“燥火”总在人体的虚弱时,才可乘虚而人致病。但“火热过亢”目前仍被视为病因病机的重要方面。

2.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精神活动的正常表现,但如果超过了正常限度或受到突然及长久的刺激,而又缺乏心理应激能力和处理技巧,就会导致生理及脏腑功能失调、经络功能紊乱而发生精神疾病。 此外,还有痰迷心窍、气血凝滞、阴阳失和、遗传、近亲结婚、脑外伤、脑器质性疾病、中毒等。 为加深对精神病的认识和理解,就必须了解其病因病机,便于更有效地运用中医辨证理论解除精神病患者的痛苦,使之更早的康复

中医 药的治疗关键有三:其一是以疏通气机为根本大法。气行则血流通畅,脏腑功能运行正常,病证能得以解除。 其二是潜阳安神法的密切配合运用。亢越清窍内的邪浊得以降逆,清静之气得以上升,阴阳交合则安卧如常。其三是注重脏腑经络的络属、毗邻、传变关系的治疗。例如: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痰迷心窍、心血不足气血失调等证。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人体所需的营养(气、血、津液)是依靠胃受纳腐熟水谷以及脾的运化功能,来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对气、血、津液的疏布,从而滋养全身。故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胃失降和,则气血生化无源,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且“脾胃虚寒证”生也。以“脾胃虚寒”为“癫、狂、郁”证的辨证论治之核心,是 我院治疗精神疾患,同其它医家以“镇静安神”辨证论治的根本不同之处。具体法则如下:

辛开苦降:辛开苦降法是利用本草的性、味特性来调整病证的气机病变。辛味 本草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苦味本草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辛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苦、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辛味属阳,苦味属阴。辛苦药味的组合,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共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气体在人体内的良性循环。辛开苦降 本草的组成临床分为二种情况,其一是某些本草本身就具有辛苦两味,有调理气机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两种不同味的本草组成方剂来调理气机。此法广泛适应于精神疾患中的实证各种类型。

疏肝理气:疏肝理气是横向调理气机的一种方法。本草选择多为人肝、胆、脾、胃经的 本草组成。主要用于肝胆脾胃及其它脏腑的气滞郁结之证。临床适应证为胸胁、乳房少腹睾丸胀痛、痛经月经紊乱等证,亦适应巅顶及两侧头痛。疏肝理气与辛开苦降法合用,更能斡旋气机,全方位治疗。

平肝潜阳:平肝潜阳法是通过本草使过亢阳气复归其位,使浮越风火潜降涤泻,籍以调整大脑功能紊乱的方法。它包括重镇安神滋阴潜阳 本草,主要适用肾阴不足,肾阳亢脑;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肾水亏耗,君火独焚;肝经风火直冲犯脑;大脑本身阳气逆乱之症。临床主要表现见头晕头痛,心烦不寐,惊恐善怒,面肌颤动,肢体震颤,抽搐痉劂,举止失常或猝然倒地等。

脑安神:养脑安神法等是用安神本草伍用部分补血养血药治疗脑神不安、心神不宁之证。临床主要表现见虚烦不寐,神志恍惚,头晕头痛,耳鸣如蝉,多梦易惊,健忘怔忡以及惊风、癫痫证等。传统医学所说的养心安神 本草实际上主要是养脑安神,其次才是养心安神。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法是用来治疗情志病变导致的气血郁证。临床应根据气滞、血郁的多寡来决定理气和活血药的配伍。临床主要表现见头部、胸胁、腹部或全身筋骨疼痛等证,亦可适用闭经、痛经以及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精神神志疾病。其中疼痛的性质为刺痛,部位较为固定。

理气导滞:理气导滞法是适用情志变化导致的食滞证。本法是用部分理气药合消食导滞 本草的。主要适用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不思饮食,大便糟粕不化,舌苔浊腻,脉濡滑等证。理气导滞的同时可佐以健脾助运的本草,这样消食导滞才能彻底。

利水消肿利水消肿法是利水消肿本草治疗气滞水停之证。临床应适当伍用部分理气 本草,气行则水行。主要表现有颜面或全身浮肿,尿量不多,胸胁或脘腹胀满,纳食减退,经期脬肿等证。在用利水消肿本草的同时,亦应加健运脾胃本草行气利水、健脾行水合方,才可使水肿消退完全。

行气化湿:行气化湿法是适用于气滞湿凝证。对于郁证来说,湿邪的形成有外湿内湿之分,前者多以六淫为害,后者多由情志改变而生成。外湿临床表现见全身困重,胸脘胀闷,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濡等证;内湿证为肢体乏力,困倦疲惫,脘闷饱胀,胸胁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化湿 本草多是辛温之品,本身就具有行气的作用。具体本草要根据湿邪原因给予疏风行气、解表化湿法或芳香化湿、行气泄浊法。

芳香开窍:芳香开窍法是用辛香走窜之性的本草,用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气机阻塞或痰浊闭塞清窍所致神昏惊痫中风等疾病出现卒然昏厥之证。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口噤拳握,口吐涎沫,肢体抽搐,脉滑有力的实证和神志不清,面青身凉,手撒遗溺,苔白脉迟等虚证。此 本草不宜久用,避免香燥之品耗气伤阴。

涤痰化浊:涤痰化浊法是治疗情志改变所导致的痰浊闭阻之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流痰涎,嘴眼歪斜,喉中痰鸣,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苔厚腻,脉弦滑等证。临床亦可试用于常规方法无效或用活血 本草治疗不显效的情志病变,百病多因痰作崇。涤痰化浊本草常与行气、活血、开窍本草组成。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法是治疗精神情志改变后导致的气滞化火或外感火邪之证。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头昏目赤,耳聋胁痛口苦筋痿淋浊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证。外感火邪之证要看罹害何脏而定。用清热泻火 本草同时可加少量的理气本草。

补养气血:补养气血法适用七情病变已久导致机体出现气血亏损之症。临床虚损证往往夹杂有实证病变,在补益的基础上加用祛邪 本草。具体补法要看气血虚损的偏颇,偏气虚者临床表现有气短乏力,惊悸不安,自汗嗜睡,精神恍惚,记忆力差,舌淡脉弱等症;偏血虚者表现为面色不华,心悸怔忡,虚烦不寐,头晕目眩,健忘恍惚,懈怠安卧,舌淡脉细等。若气血两虚,则以上症状可以同时出现。

燮调阴阳:燮调阴阳法适用情志疾患出现的阴阳偏颇之证。主要用于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心悸不安,形瘦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证或肢寒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迟等阳虚证。临床以阴虚证为多,阳虚证为少见。阴阳两虚者宜阴阳双补以补偏救弊。阴虚阳虚的燮调法还要根据虚损的脏器及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调补。

益精补髓:益精补髓法是用滋补肾精的本草治疗精竭神伤之证。特别是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更为有益。此证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有空虚感,腰酸腿软,智力减退,动作迟钝,发脱齿摇,遗精早泄,舌胖淡,脉弱,尤尺为甚。此证成病过长,治疗以缓为之。

以上治疗法则临床治疗可以合参为用是其一;

治疗癫狂郁证本草多有辛温香燥之性,实证中病即止,虚证慎用是其二;

滋补气血、燮调阴阳、益精补髓法的本草多偏滋腻,因此用量不宜过大,味数不宜过多是其三;

且加少量理气药是其四;

养脑安神,补益心脾;既救偏情志伤阴之弊,又注意损及心脾之阳的治疗是其五。

安定等镇静、安眠以弥补本草疗效不足是其六,意在短时期内控制失眠,精神状态躁狂,心烦意乱不佳的窘境。  

怎样预防精神病?

注意精神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养强而均衡的性格和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躯体疾病。实行优生优育,杜绝近亲婚配等,都是预防精神病发生的有力措施。精神卫生内容丰富,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儿童时期就进行培养教育,使孩子养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忠诚老实、讲文明、懂礼貌、通情达理的气质。不要过于溺爱,要孩子不断克服胆小任性,自私、好胜的不良个性,以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2、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远、以免精神遭受创伤。

3、工作劳动之余,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强政治时事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不赌博、不听黄色歌曲,不看黄色小说,遵纪守法、争取成为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这样才能心情舒适、胸怀宽广,增强躯体和精神的免疫力.  

如何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

长效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与其母体药基本相同,但由于其半衰期长,剂量改变后大约需要3个月才产生血药浓度的症变,加药速度不能太快,因此一般不用于急性期治疗,而主要用于维持治疗,但也可用于服药依从性差的非住院急性期病人。第一次注射的剂量宜小;目的是试验病人使用全量时是否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后根据病情及不良反应词整剂量或注射间隔时间;在调整期间为迅速控制病情波动,可短期加用口服抗精神病药。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后约半数以上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常在注射后2~4天最重,以后逐渐减轻。  

如何处理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内分泌副作用?

(1)闭经是女性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反应。一般该副反应对身体的影响不大,可不予特殊处理。治疗时可给予乌鸡白凤丸,每日丸,或加味逍遥散,一袋3次/日。一般来讲,如若维持治疗的药物已经达到痊愈的疗效,就不应该因为闭经的副作用而过快过早地减低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因为一旦疾病复发,其所增加的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对病人工作生活及社会方面的影响远远大于闭经本身对身体的影响。此时的原则是不要因小失大。

(2)肥胖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导致体重增加是青年女性患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会产生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原因可能有三:①药物引起内分泌的变化;②药物的过度镇静作用;③病人缺少应有的躯体活动。目前没有治疗这种肥胖的有效药物,市场上各种减肥药、茶等,首先,没有确切的效果,其次,不适用于这些病人。处理的方法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鼓励病人多参加体力活动,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

248怀孕哺乳期精神病人如何使用抗精神病药?

调查资料表明,父母一方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此病的几率为16.4%;而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此病的机率增加一倍,达39 2(ro。因此,双方均患过精神分裂症者,应建议避免生育。精神症状尚未缓解的病人也不宜生育。

虽然没有确定的证据表明抗精神病药有致畸性,但是除非患精神病的孕妇对自己、他人或未出生的孩子有危险性,或者住院并不能彻底控制其精神病,在怀孕的前三个月不应该服用抗精神病药。在怀孕的第4~9个月服用抗精神病药不太可能引起胎儿畸形,也没有造成长期后果的证据。鉴于氯丙嗪和甲硫哒嗪有产

低血压的可能性,而且氯丙嗪有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危险性,最好选择高效价药物作为一线治疗。只有使用其他药物出现无法接受的不良反应时才应该使用低效价药物。如果发生严重低血压,应该监测子宫胎盘的功能。

如果病人已怀孕,应该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怀孕引起的激素变化可以改变其病程。但是,没有必要让病人产生自责,或者让她考虑进行人工流产手术。

氯丙嗪的乳汁:血浆比为o.3:1;奋乃静的乳汁:血浆比为1:1。哺乳期妇女服用酚噻嗪类药物未见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哺乳期妇女不需禁服酚噻嗪类药物。但是,孕妇一般不应该常规服用抗帕金森药,只有在出现无法耐受的帕金森不良反应时才可以使用这类药物。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常识

这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构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躯体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其诊断除标明主要精神症状属何类综合征外,还应同时作出导致精神障碍的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

一、从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找到脑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并且精神障碍的发生和病理与脑器质性疾病相关。

二、精神障碍表现为下列综合征之一:

1.智能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痴呆);

2.遗忘综合征;

3.意识障碍(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窄和谵妄);

4.人格改变;

5.精神病性症状;

6.情感(心境)障碍(包括抑郁和躁狂状态);

7.神经症样症状;

8.以上症状的混合状态或不典型表现;

三、严重程度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之一:

1.现实检验能力减退;

2.社会功能减退;

脑外伤精神病的鉴别与治疗

诊断与鉴别

[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符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有脑外伤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史。

(3)目前的症状与脑外伤相关,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头痛,眩晕、内感性不适,或疲乏;②情绪改变,如易激惹、抑郁或焦虑

主诉集中注意困难、思考效率低,或记忆损害,但是缺乏客观证据(如心理测验正常)④失眠;⑤对酒的耐受性降低;⑥过分担心上述症状,一定程度的疑病性超价观念和采取病人角色。

(4)中枢神经系统和脑CT检查,不能发现弥漫性或局灶性损害征象。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3个月。

4.排除标准 排除脑挫裂伤后综合征、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治疗原则与用药

颅脑外伤急性阶段的治疗主要由神经外科处理。危险期过后,应积极治疗精神症状。处理外伤性谵妄的原则与其他谵妄相同,但对尚有意识障碍者应慎用精神药物,对于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症状可给予苯二氮䴗类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口服或注射。智能障碍患者应首先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再根据具体情况订出康复训练计划。

对人格改变的病人可尝试行为治疗,并帮助病人家属及同事正确认识及接纳病人的行为,尝试让他们参与治疗计划。对于脑外伤后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根据情况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用法和剂量与治疗功能性精神障碍的原则相同。对于外伤后神经症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检查和反复的病史采集。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或认知一行为治疗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都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如症状迁延不愈,应弄清楚是否存在社会心理因素,如工作问题和诉讼赔偿问题等。

药物毒素的排出

医学界最新研究表明,常年服用药物会导致药物毒素在病人体内的残留和积聚,日积月累,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危害,除了可能导致旧病复发外,还可能导致身体组织的病变和使病人的寿命缩短。要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喝”光子水”, 具体做法很简单:( 光子

有关精神病的漫画

水 = 调和了少量食盐的温凉白开水 + 冰块 + 太阳光线照射)

注意事项:由于各种原因, 光子水必须在早晨起床后的白天饮用,绝不可以在晚上喝。中国古语云: 晨饮盐水如参汤, 夜服盐水赛砒霜。光子水的温度不要太冷, 以免刺激胃部引起不适。

早期精神病人的异常表现

精神病患者的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现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收藏杂物、赃东西等。

3、言语异常。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之类荒唐的问题,说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广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自己的等。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到专科医院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精神刺激会使人罹患精神病

当人遇到不良情绪刺激(医学上称生活事件)时,不论这事件是怎样引起的,在心理上总会产生某种压力,心理学称为"应激反应"。当生活事件发生后,心理应激反应使大脑皮层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大脑边缘系统,使垂体k内分泌的活动发生病理性改变。在心理应激反应初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等分泌增多,并迅速达到顶点,然后又迅速降到正常基线以下(心理否定期),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正这种变化,使得人的心理、生理产生致病性改变。如果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失调,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进而发生精神疾病。

中西医治疗精神病的差异

精神病是一种很复杂的病,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使用中药治疗的医疗机构所占比例较小。由于中西医基本理论和着眼点不同,中西药物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同样一种病,西医称为神经病,中医称为精神病。

正是由于分类的不同,西医学着眼于中枢神经的控制,所用的西药如安定、氯丙嗪、氯氮平三氟拉嗪五氟利多等都可以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神经抑制,优点是见效快,服药后很快就能使患者平静下来。缺点是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停服时间过长就可能犯病。原因是西药对精神病的治疗着眼于神经的暂时控制,而患者在对神经、大脑进行CT等检查时并不能发现任何问题。这说明这

精神病'新解

种治疗尽管见效快,但只是一种保守维持型的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总是有七情六欲,当人们在生活和事业上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各种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可以归纳为中医理论中的"喜、怒、哀、乐、惊、恐、愁"等几种情绪。当某一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影响到人体内部脏腑的平衡。比如一个人过度生气或焦虑,初期会出现口干舌燥、眼睛发红等症状,如果进一步发展就会肝火大动,火灼伤阴,炼液为痰,严重时痰迷心窍,进而出现心烦失眠、坐卧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等症状。

对这一点,不仅是理论上的探讨,在实践中以下两点可以证明患者为痰症:一是痰涎雍盛,口吐稠痰,色黄或白,大便干燥,有时数日不解;二是眼睛发直,眼神发呆,白眼球多等。这主要还是因为肝司双目,一旦出现肝痰,眼睛必然首先受到控制。使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离不开气、血、痰、火四大方面。当病人患病时间较长时,就会出现精神疲倦、少言懒语、不欲饮食等症状,用中药治疗这种病时所用时间就比较长,这正是中药的缺点。但优点是治疗彻底,很少复发。由于中药和西药各有千秋,因此在治疗中应该中西结合,以中之长,补西之短,短期内尽早进行控制,长期目标是要根除病魔。

参看

关于“精神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

心理作为人的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是生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各意识层面的本能协同协作下,为有意义的合理性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就像人的胃这一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满足生命体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厌食症患者那样毫无食欲、味同嚼蜡地进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专门吃些生鱼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结果的胃的活动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

再进一步形象地比喻:斗争就像撞钟,情绪就像钟声。只有用正确的方式撞击钟的正确位置——钟体的下沿处,钟才能发出铿锵优美的正常响声。如果毫无心劲、有气无力地撞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固执地去撞击钟的中部或中上部(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自然产生不了正常的钟声。钟声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撞钟方式和撞钟部位,只要撞钟的方式和部位选对了,钟体就能发出正常的声响。同理,情绪的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向和斗争方式,只要为有意义的合理性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就能体验感受到自信、愉悦等积极健康的正常情绪。

“需求斗争奖赏”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根据[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可以把人的需求斗争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它们交织交错,充斥人生,但总应以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为主。一旦其他类型的任何一种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习惯,成为常态,那就是不正常的生存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不正常的精神情感。

1.为有意义的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是:为满足有意义的合理性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有意义的需求是生命要求和价值体现,动机和兴趣是主观感受,进展和奖赏是客观效应,只有这三者能同时呈显于人的行为付出时,才算得上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自我实现),这样的人生才会充实、幸福、有价值。“需求、斗争、奖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一旦严重分割、长期不协调,即说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凡事有度,正常人的“需求斗争奖赏”总处于整体平衡状态,即便偶尔有所偏激,也是应激性、过渡性的行为。比如,无所事事会百无聊赖,必须做不感兴趣的事会郁闷,面对强大敌手的威胁会害怕,面对弱者的无理顶撞会愤怒,面对不称心而又左右不了的客观事实会急躁和无奈……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基于生命的本能认知、判断和反应,人都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遭遇不顺心的事而产生相应的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也比较容易被感知和消解,但如果长期感受着不适情感,那就要警惕了。量变引起质变,积劳易成体疾,积郁易成心疾,长久地劳累能引发相应的生理疾病,长久地体验不良的情感势必要引发心理疾病。因此,无论是从生存生活、健康身心的角度,还是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立足现实,实事求是,为满足有意义的主导性需求而斗争。

2.为无意义的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麻木颓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乏味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将会更有条件去追逐更高层次的需求,以实现自我、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为满足需求的斗争中,要警惕“游戏人生”的生活方式。把娱乐游戏当成人生常态的生活,虽有主导需求,有为满足需求进行斗争的动机和兴趣,其间,也能体验到相应的刺激和愉悦,但这种主导需求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娱乐游戏总归是“游戏”,它不承担责任,也产生不了任何的正面效应和建设性贡献。玩乐只能是业余的一种放松性休闲方式,而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常态,沉迷其中只会使人麻木沉沦,虚度年华。“人活一世,草生一秋。”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转瞬即逝,万事成空,既然能幸临人世,就应该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用心去学习和工作,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的生生不息上,用在有价值的兴趣上,唯此,才能不虚此行,无憾终生。

至于为负意义的需求进行斗争,则是不成立的,更谈不上进展奖赏。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等产生负价值的行为,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会受到当量性的惩罚。反之,如果其成立,甚或还大行其道,则说明社会还有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社会意识形态还有不健康的一面,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改造。

3.脱离斗争(平庸困顿)

劳动创造了人,人不能脱离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没有压力和动力,无需求,无斗争,那是懒散,是碌碌无为,这样的人生会空虚无聊,生活会苍白索然;有需求,无斗争,那是空想,是做“白日梦”,这样的人生会迷惘困顿,生活会虚幻潦倒;有需求,但茫然无措,脱离具体斗争对象,进行空泛的斗争,那是浮躁,这样的人生会纠结虚无,生活会焦灼郁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就是一个奋进的过程,只有追寻需求目标,从事自己热爱并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才能安身立命,体现价值,才能感觉充实和幸福。

4.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某种目标得以实现或换了新环境后,患者没有了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缺乏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了主导需求,他们长期进行着一种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即便有时也有进展或成果,但患者却没有渴望进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体验不到应有的愉悦奖赏,形成不了“需求斗争奖赏”的良性循环。抑郁症患者,或者极为孤独,或者疲于应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着的价值所在。

高尔基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人生就是一场满足需求的斗争过程,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通过斗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一个人不再有能够激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需求时,他的生存空间也就被剥夺了。

5.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

神经质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如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会感到紧张;经过辛苦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会感到自卑;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心不下;遭遇不幸后,难以接受和面对现实,不安于现状;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淡化和消失。但某些特殊素质者则会主观上把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逆端,会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发展,因此,总想拼命消除之,否则就会心理不安,甚至会有危机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无进展奖赏的斗争,只能使人进一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适情感,更加过敏,形成精神交互作用(精神的交互作用加上人的暗示作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异的感觉),陷入恶性循环,从而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因此,神经质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其结果只是不断地创造着神经质症状,并使其迁延不愈。

对神经质素质者来说,讲道理和认知是不会奏效的,因为患者本人也可能知道这种斗争是没有道理的,是在杞人忧天、作茧自缚,但其他意识层面的本能斗争往往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把握的。人的注意力兴奋点不能同时集中在两个或多个方面,“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能刺激人的正常的精神互动机制,并使之产生热灶效应,阻断精神交互作用,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其实质就是使人不再进行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

6.逃避斗争(癔症)

遇到所谓的危机或压力时,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主导需求,但他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逃避斗争的方式,昏迷狂乱、神游物外、蒙蔽视听、痉挛痛苦。针对某种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对象,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或许临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发病者本人有一定的好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只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害。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癔症患者在荒山野岭遭遇了虎、狼之类的猛兽,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则很难使他有逃生的机会,因为猛兽是不会被这种现象吓退的。逃避斗争是对满足需求的斗争环节的不自觉放弃,缺失了解决矛盾的斗争过程,矛盾就无法得到解决,如此一来,仍在运行中的矛盾势必会给当事人造成伤害。

7.无法正常斗争(精神病)

一般而言,置身不同处境的不同的人,产生何种需求、如何进行斗争、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感,本是一个连贯性的过程,这种因果机制的正常运行,能使人更好地生存下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精神病患者的脑功能出现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正常的认知、感受、思维,也就不存在遵循规律,因而也无法正常斗争。这种人思维紊乱、神志不清,甚至对保护照顾他的人也“翻脸不认”,难免要被环境、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法律规定重症精神病患者不应当结婚或者暂缓结婚,除了基于婚配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的考虑外,精神病在遗传上影响人口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遭遇困惑,精神情感出现波动和异常时,我们有必要对照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对产生不良情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及时解脱,以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当然,社会也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寻人类需求总目标,制定合理规范的活动规则、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创造公平公正、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多提供能使人置身其中、激情奋斗、甘于奉献的岗位平台,以使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