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赌博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97h.jpg

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

频繁出现反复发作的赌博行为已占个人生活的主导地位,且对其社会、职业、财产,以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

病理性赌博(也称赌博癖):是指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频繁发作的赌博行为,且行为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  

目录

病理性赌博的特点

参赌心切,若不能参赌,则六神无主;高频率、长时间参赌,乐此不疲;增加赌博时间、频率和赌资,会感到满足、陶醉;常常不顾后果地增加赌注,赌资越来越大。

赌博者中有自杀未遂者占13.3%,有犯罪行为者占26.7%,虐待配偶者占23.3%,虐待子女者为16.7%,失业者也较多,常在家庭和工作中遭受挫折。

病理性赌博归属于冲动控制障碍,又称为病态赌博症、嗜赌癖。冲动控制障碍是一类不受控制而要进行某些行为的心理障碍,患者有越来越强烈的欲望及强迫感,目的在于心理上的满足,行为中及完成时常感到愉悦和舒畅,之后可能会有后悔、自责或内疚感。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均把病理性赌博归于冲动控制障碍条目下。  

诊断标准

1.脑海中总想着赌博之事,追忆着赌桌上的风光时刻,或者计划着下次该到哪里与谁拼个高低。

2.赌注越来越大才觉得过瘾。

3.屡次想戒或少赌都以失败告终。

4.企图控制赌瘾时,会觉得全身不自在,心烦意乱或易发脾气

5.情绪低落或者感到焦虑时,便想以赌来躲避问题。

6.输了就会想着什么时候赢回来。

7.为了隐瞒自己的赌瘾,不惜向家人或其他人撒谎。

8.为了赌,曾涉及欺骗、作假、偷窃或失信于人等。

9.为了赌,曾伤害与亲朋好友的关系,甚至因此失学或失业。

10.为了赌,搞得债台高筑,家破人亡。只要具备上述中的5种,就可以诊断患了病理性赌博症。  

危害

病理性赌博者平时充满对赌博的向往和冲动,他们放弃正当的文娱活动,甚至不顾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重要的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遭到破坏,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病理性赌博者可发生与戒烟、戒酒等精神活性物质相类似的“戒断反应”,如一段时间停止赌博,会出现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坐卧不宁、困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如果企图戒赌,其情绪会变得悲伤、低落。与药物依赖者用药物剂量越用越大的情况类似,病理性赌博者赌注下得也会越来越大。病理性赌博者常常存在着精神障碍,如情感性精神障碍、物质滥用或成瘾、边缘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  

经历阶段

病理性赌博者大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部曲:首先是赢钱阶段,大多数人以娱乐的心态参赌,赢钱后经常赌,他们常想赢大钱,并对此过分乐观和自信。继之是输钱阶段,此时他们总想翻本,千方百计筹集赌资以赚回所输,人格也发生变化,对家人不关心、说谎乃至触犯法律。最后是沮丧阶段,此时可出现绝望、酗酒、家破人亡及自责、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  

赌博的分类

赌博是一种不良行为 ,因赌博而引发的道德、家庭和社会问题正日趋严重。寻求刺激或冒险往往是人们参与赌博活动的一个主要动机。曾有心理专科医院在调查后把赌博分为病理性赌博和非病理性赌博两种类型 :

病理性参赌者往往有明确的赌博动机 ,并且能够自我控制。他们中间有的人是为着不劳而获或是为赢取他人更多的钱 ,有的人将赌博视为一种消遣方式 ,有的人则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和生活嗜好。  

形成原因

病理性赌博的形成与嗜赌者大脑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变化也有某种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卡尔顿研究发现 :一种改变精神细胞功能的化学物质── 5-羟色胺的数量降低 ,可能是嗜赌成性的个体原因之一。美国精神病学家研究还发现 ,病理性赌博者的行为可影响大脑许多神经递质 ,这些物质的增减可以使焦虑者平静 ,忧郁者兴奋 ,或使精神空虚者充实等。  

治疗

对于病理性赌博者仅仅采取一般的行政处罚手段往往不能使其放弃赌博,必须配合使用医学手段来帮助他们戒赌。可采用行为治疗、心理辅导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来进行治疗和干预。

在赌博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时候 ,特别是对于那些病理性赌博者 ,许多有识之士呼吁 :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专家应该对此引起充分重视 ,应该给予病理性赌博者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在我国要根治赌博行为 ,必须采取综合治理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的文艺活动 ,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病理性赌博的患者 ,行政处罚等措施一般不会有效 ,而应帮助其克服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  

病理性赌博是一种心理障碍

赌博是一种不良行为 ,因赌博而引发的道德、家庭和社会问题正日趋严重。寻求刺激或冒险往往是人们参与赌博活动的一个主要动机。曾有心理专科医院在调查后把赌博分为病理性赌博和非病理性赌博两种类型 :

非病理性参赌者往往有明确的赌博动机 ,并且能够自我控制。他们中间有的人是为着不劳而获或是为赢取他人更多的钱 ,有的人将赌博视为一种消遣方式 ,有的人则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和生活嗜好。

病理性赌博则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之一 ,它与偷窃癖、纵火癖等同在一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群中。病理性赌博者平时充满对赌博的向往和冲动 ,放弃正当的文娱活动 ,更谈不上顾及家庭 ,有时病理性赌博者可发生与戒酒、戒烟类似的“戒断反应” ,即一旦停止赌博 ,会出现紧张、困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适。病理性赌博者在受到强制性地戒赌后 ,为了达到以前同样的心理冲动 ,即为了使冲动的心理状态持久 ,赌注会下得越来越大 ,有的为了找赌资 ,还有可能行窃。

导致病理性赌博的原因很多 ,往往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有关 ,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或障碍 ,如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导致其心理上的畸变。西方学者认为 ,女性参赌者 ,大多的动机在于逃避家庭、社会和自己过去的经历所造成的压力 ,试图通过赌博来减轻抑郁和改善不良的心情。

病理性赌博的形成与嗜赌者大脑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变化也有某种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卡尔顿研究发现 :一种改变精神细胞功能的化学物质── 5-羟色胺的数量降低 ,可能是嗜赌成性的个体原因之一。美国精神病学家研究还发现 ,病理性赌博者的行为可影响大脑许多神经递质 ,这些物质的增减可以使焦虑者平静 ,忧郁者兴奋 ,或使精神空虚者充实等。

在赌博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时候 ,特别是对于那些病理性赌博者 ,许多有识之士呼吁 :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专家应该对此引起充分重视 ,应该给予病理性赌博者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在我国要根治赌博行为 ,必须采取综合治理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的文艺活动 ,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病理性赌博的患者 ,行政处罚等措施一般不会有效 ,而应帮助其克服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  

病理性赌博的事例

『长期沉溺“斗地主” 心理失常难戒除』

“斗地主”是扑克牌的一种玩法。时下,它与打麻将一样流行于街头巷尾。

打牌娱乐是现代人的一种消遣方式,本无可厚非,因为它既打发了空闲时间,又增进了人际交流、联系了感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使身心得以放松,其乐融融。“斗地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然而,“斗地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背后隐藏的赌博心理应引起我们重视。如果通过打纸牌冒输赢钱财之险,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成分或全部由机会决定的游戏之时,就可断定娱乐是一种幌子,作祟的是赌兴。由“斗地主”导致的自杀、跳楼、他杀、家庭崩解、企业倒闭屡有报道,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斗地主”者多半是为了寻求刺激、好奇,受他人利诱,或逃避现实、娱乐、竞争、发财。心理学行为学派认为,“斗地主”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如长时间对此活动耳濡目染,会使“斗地主”活动赢利的意识不断强化,使他们沉溺于赌博而不易戒除。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斗地主”是攻击本能的一种无意识的取代形式,是罪恶感寻求自我惩罚的方式,是强迫性手淫愿望的转换。赌博也和社会因素相关,与违法犯罪互为因果。“斗地主”受社会、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以“斗地主”的方式来赌博者会面临更多的婚姻、家庭和就业问题。虐待配偶,将妻子作为赌注的事例常有发生。长期“斗地主”的青少年多数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有分居或离异史,多半也是赌徒和酒瘾者。另外教育态度矛盾、教育方式粗暴也是不良原因之一。

长期无节制“斗地主”会导致病理性赌博的发生。他们通常在青春早期开始赌博,从小对学习不感兴趣,接受教育程度低,与父母关系不融洽。其心理特征是智力好、傲慢、过于自信、乐观好动、缺乏耐心、富有竞争心、喜欢追逐钱财。

在现实中,赌博行为同娱乐行为互为一体,彩票、奖券,甚至电视、电话都可以参与摇奖,潜移默化地起着示范作用,势必增加控制赌博的难度。因此告诫利用“斗地主”来赌博者,当你加入“斗地主”的行列时,要先问自己在做什么,是娱乐,还是赌博?当属于赌博行为时,一定要调整心态,克服欲念。成人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于病理性赌博者应积极采取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技术,以摆脱病态行为。

关于“病理性赌博”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