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尸癖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恋尸癖,英文为necrophilia,是指通过奸尸获得性的满足,自认为有时比活人还好,此种病人多见于与尸体有职业性接触的人,如太平间、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这种人常不只一次地溜入停尸房,触摸女尸的乳房及阴部以获得快感。也有人为此不惜掘墓奸尸。这种人时常四处打听哪里有少女或少妇死去,以便去奸尸。

目录

什么是恋尸癖

恋尸癖是从尸体获取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在不少文献或文学作品中,把对死亡配偶尸体的固执性爱

男性恋尸狂

恋和对异性尸体的嗜好性凌辱行为也作为恋尸癖。狭义恋尸癖仅见于男性,男性恋尸癖习惯上称奸尸癖或奸尸狂。这种人具有与尸体进行性进行的强烈欲望。有时,这种欲望可以通过与尸体性交的想象来满足;有时,这种欲望则只能通过真正地与尸体的性接触来满足。还有些奸尸狂以保留尸体的某些器官为乐趣,这些器官通常是女子的乳房或生殖器。由于有些奸尸狂采取将其被害人杀死的方法来获得奸尸的机会,所以这种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威胁。

“具有恋尸定向的人被所有没有生气的和死的东西所吸引和迷狂,诸如死尸、腐物、粪便和污垢。:”他们对此类事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近感,不管内心的态度是喜欢还是厌恶,他们都感到被它诱惑,几乎是不由自主地注意它,对它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言语方面观察到其恋尸倾向。例如有的人津津乐道于病症、埋葬与死亡,还有的人更赤裸裸地谈论血腥场面,描述血淋淋的暴行。

“通常,恋尸倾向明显地表现于人的梦境之中。这些梦涉及谋杀、流血、死尸、颅骨和粪便;有时也涉及那些转化为机器的人或像机器一样行动的人。许多人偶尔都会出现这类梦境,但并没有明显的恋尸倾向。恋尸的人经常会有这类梦境,有时还会重复出现。”一个人的恋尸定向从他看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上也表现出来。他总是不太关心别人的情绪,对美不敏感,却首先注意到那些与死尸、粪便、污物有关的东西;他的脑海里时常泛起关于这类东西的联想或幻觉,令他仿佛见到和嗅到似的。  

奸尸狂形成的原因不明

恋尸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这种人身上有一种支配其性交对象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的满足在其性满足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尸体绝对不会反抗他们的命令,因此他们宁愿选择尸体作为性交对象。对于那些活人假扮的尸体,他们则要求其一动不动,如果对方的身体活动了,他们便会感到自己的命令受到了违抗,便会丧失性交的欲望和能力。这种人的本性可能是懦弱的,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是一个屡受挫折的失败者。由于他们无法控制活人的世界,所以便转向了死人的世界,在死人面前,他俨然是个强大的主宰者,尸体都对他俯首听命,都不会拒绝他的要求或嘲笑他的无能。总之,他在这种行为中处于支配的地位,而且不必担心失败与挫折。奸尸狂者多伴有明显的精神病,或嗅觉障碍

奸尸狂有不杀人奸尸狂、杀人奸尸狂、假奸尸狂、幻想型奸尸狂、迷恋型奸尸狂等几种。不杀人奸尸狂是最为常见的奸尸狂行为。这种人并不去杀人,而是利用各种机会与已经死去的人性交。某些可以提供接触尸体机会的特殊职业如太平间、停尸房和殡仪馆等处的工作对这种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国内报告一例奸尸狂,职业为农民,男,17岁,在三年内先后七次挖坟掘墓,进行奸尸活动,受害尸体距死亡时间长者达35天,尸体已腐败。此人每次出现奸尸意念,就无法控制自己。在奸尸过程中可以射精,有性满足感。

杀人奸尸狂是最危险的奸尸狂行为。这种罪犯将其被害人杀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与尸体性交,既包括正常的阴道性交,也包括肛门性交。因此,这种行为的被害人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其中以女性被害多见。一个杀人奸尸狂可使多人,甚至数十人先后遇害。

假奸尸狂并不真与尸体性交,而是与活人性交,但是性交伙伴必须装成死人。这种情况在正常的夫妻生活中也可能存在,但鲜为人知。有一例假奸尸狂在性交前先让性伴洗冷水澡使身体冰凉,然后往身上涂一层白色爽身粉,好像无血色的死人,在性交过程中性伴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也不能动,这样才能使他完成性交,达到快感高潮。倘若性伴躯体动了,就会破坏他的雅兴,而大为恼火。

幻想型奸尸狂也不真与尸体进行性交,他们甚至根本不进行任何真实的性交行为。他们只是在自己的

恋尸

想象中完成奸尸行为。他们常幻想自己获得了一具女性的尸体,然后便与之性交。他们把所有细节都想象得淋漓尽致,并且在这想象中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

迷恋型奸尸狂可能也会与尸体进行性交,但是他们似乎更为迷恋尸体的某些器官,于是他们便把死者的某些器官如乳房和生殖器切割下来。他们把这些器官保存起来,并在观看或触摸这些器官的过程中获得性快感或性满足。有些人还会把这些器官随身携带。

恋尸癖属于性变态的范围,此种病人矫正困难,环境影响和教育措施对这类人往往收效不大。  

如何分辨“恋尸癖”

“高度恋尸的人常常可以通过他的外表和姿势看出来。他冷淡无味,皮肤看起来死一般的,脸上常常出现一种好像嗅到臭味似的表情。”高度恋尸者往往是极其冷酷无情的。即使是恋尸程度不那么严重的人,也容易比别人显得冷漠、僵硬和缺乏怜悯,令人感到压抑、沉重。恋尸者还往往与暴力和虐待有不解之缘。每当战争或战乱发生时,总有一些人,出奇地邪恶;他们格外残忍地进行破坏和虐待,从把人变成尸体的各种手段中获取乐趣——毫无疑问,这些人多是不再掩饰、压抑自己的恋尸者。

以上的论述似乎给人一种印象:恋尸者是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本性邪恶。其实不然,实际上任何人都可能发展出恋尸倾向,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程度不等的恋尸心理。以后我们将能看到这点。

恋尸

就正常的人来说,他爱的是活的人,是活生生的妇女、儿童、亲人、朋友及一些富有魅力的人。为什么竟会有人对生命不感兴趣,而去迷恋那死的、肮脏的东西呢?说来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不能把它归结为遗传特质,简单归结为生物学上的因素使然。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个性倾向性和性格特征主要是后天生活中被环境及自身的主观努力加以塑造成的。我们需要的是:研究恋尸者对待生活的基本的又是其特有的态度,从他的生活原则与生存方式寻找恋尸心理的产生根源。

恋尸者最显著的精神特征是:视人、视生命为物

“生命是以有结构的、有功能的生长方式为特征,但恋尸的人却喜爱所有不生长的、机械的东西。恋尸的人被一种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欲望所驱使,以机械的方式看待生活,仿佛所有的人都是物一样。”对恋尸者而言,人生最大的价值是对诸多物品的占有,利益的得与失是他最看重的事情,也是他全部生活围绕的中心。“恋尸的人能够同一件物品——一朵花,或一个人有联系,仅当他占有这件物品时;因此对他占有物的威胁就是对他本身的威胁;如果他失去了占有物,他就失去了同这个世界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发现的下述荒谬反应的原因:他宁肯失去生命也不肯失去占有物,尽管一旦生命失去,有所占有的他也就不复存在了。”

恋尸者喜欢把任何事物的价值都看作纯粹物品的价值,“所有有生气的变化、情感和思想都被转化为事物,记忆而不是经验,占有而不是存在,变成了重要的东西。”在此种情况下,他也会珍爱他所拥有的记忆、曾经的情感和思想等,因为它们已作为物品属他所有。对获得和占有的兴趣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地

恋尸

方,例如在爱情方面,他会认为自己的伴侣应该是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从而极端地强调忠实和贞节,限制、否定对方的自由。

由于利益的得失是恋尸者整个心灵关注的核心,经常恐惧着利益的无保障,所以他对未来的难以确定忧心忡忡。他极其害怕未知与冒险,渴望着稳固的秩序,有把握的明天,必然选择一种看来安全然而却机械呆板的生活方式。他看重目的之实现远甚于过程之乐,在他看来,所谓的生活情趣是无用且有害的,因为它妨碍其对利益的算计与追逐。他惯于把今天当作作接近明曰目标的手段,据此压抑生命的自发冲动,压抑对娱乐、悠闲的享受。由于缺乏真正的生命的欢乐,恋尸者转而寻求单纯的刺激,只有食欲与性欲等强烈的动物本能尚可给他些许快乐,除此之外惟有杀人与被杀的变态趣味。最终他会沉迷于此。  

“恋肛癖”是一种相对较轻的病理形式

恋尸

弗洛伊德曾研究过所谓“恋肛癖”,他发现“清洁癖、恋物癖和偏执狂这些性格特征常常在那些以前是恋肛癖的人身上表现突出”,从而进一步指出,肛门性格与对金钱、污垢、财产和毫不使用的物品的占有有着深刻联系。弗洛姆认为,肛门性格与恋尸性格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前者相对后者只是程度较轻的病理形式。“具有肛门性格的人被粪便所吸引,如同他被所有对生命无用的东西(诸如污垢、无用的物品、仅仅作为占有物而不是作为生产和消费的手段的财产)所吸引一样。”而由于肛门性格极其普遍,我们据此可以指出,恋尸心理大量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通过以上对恋尸者性格、思想的分析,我们已经能看出,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导致了恋尸心理的产生。其间奇妙的现象是:这种以人为物的生活态度竟会与尸体、死亡、粪便等发生必然的联系。对于无生气的东西的这种吸引力之发生原因,弗洛伊德并未作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解释;很显然,这是一个自然之谜。但对诸多事实的观察与归纳却证明了这种吸引力的真实存在,证明了心灵与外物的这种相互感应。由此我们或会想起“心地肮脏”之类的说法,此类语言似乎并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修饰比喻,而是对生活现象的本质反映。  

恋尸的潜意识原型

由于视人的价值为物的价值,他必定贱视生命与情感,把时间和精力多用于利益算计上。

天长曰久,怜悯之心衰退,曰益感受不到美和欢乐;于是尸体与粪便也变得无所谓。而当他已麻木不仁的时候,死亡与毁灭因其对枯燥、单调、压抑的替代和破坏,反倒会成为一种诱人的刺激,从而使他真正地“迷恋”于此。在这里我们发现:恋尸者的内心其实是缺乏满足和快乐的——毋宁说多数恋尸者的精神世界犹若沉闷乏味、肮脏可怕的地狱,他就生存在这地狱内。只是由于占有着许多物品及忙着追逐各种利益,他不自知而已。  

弗洛伊德后期的理论中有“死的本能”的概念

他说:“如果生命是在一个无法设想的遥远过去,并且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从无生命的物质中产生出来,如果这确是真的,那么,按照我们的假设,某种本能在那时就必定存在,其目的是要废除生命,重新确立事物的无机状态。如果我们在这一本能中辨识出我们的假设中的自我破坏这一冲动,而这种本能从来没有从任何生命过程中消失。”弗洛姆进而指出,“生的本能构成了人的首要潜力,死的本能是一种次要潜力。如果存在生命的适宜条件,首要潜力就会得到发展,正象一粒种子在给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会生长一样;但如果没有适宜的条件,恋尸倾向就会出现并占据人的优势。”

恋尸者对尸体、杀人、破坏的兴趣和迷恋,表明了恋尸者潜意识中的死亡欲望

潜意识乃意识的基础,然而意识的发展却可能背离潜意识,致使被严重压抑的潜意识转而反对走向错误、走向异化的意识。恋尸者不顾精神的内在需求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根本上违背了生命的真实价值;生之本能遭受到压抑与遏制,便会向其对立面转化,死亡与毁灭的欲望由此产生。可见,死亡本能的显现,乃是对错误发展的意识的否定。恋尸者所以迷恋死亡与无机物,正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有废除意识、返归无知觉的原始状态的深层愿望和要求。

恋尸者眼里的世界常常是枯燥呆板、丑恶充斥的,相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死亡与破坏才显露出有益生命的价值。恋尸者本人往往很难认识到:实际上他所想毁灭的,是自我的意识世界,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偏执的人格结构。他往往将敌对的矛头指向外在的现实,从而造成犯罪及悲剧。然而话说回来,若无造成邪恶人格的社会现实,恋尸心理又从何产生呢?

总之,恋尸乃是死亡本能的体现,它作为一种可能的心理倾向隐藏在每个人的潜意识深处。每当人在现实中采取如前所述以人为物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尸体与死亡的阴影就会从心底浮现。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走向死亡毁灭错误发展的意识自我,换取灵魂的重生。对此,关于濒死经验的研究可以给我们以极富启示性的证明。

恋尸表明了恋尸者的潜意识通过死亡走向再生的愿望与要求

或者换言之,是集体潜意识中“死亡——再生”原型的体现。但是,很显然的是,与药物致幻中的情况不同,恋尸者在放纵时体验到的死亡与破坏并不彻底,——由于缺乏死亡背景中似乎是更高存在层面的作用与帮助,他日常蓄积、压抑的“死亡能量”只是盲目地释放发泄,却不能毁灭其原有的人格结构。因此,他的意识自我在放纵后仍保留下来,得以沿袭过去的错误,开始又一轮的压抑——放纵。而每次压抑——放纵的循环,都更强化了恋尸心理,加深了恋尸的程度。最后,或许只有在真正的死去以后,恋尸者才能经由地狱的磨难毁灭其意识自我,求得灵魂的新生。当然,如果某位有恋尸倾向的人明白于此,他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行为,在活着的时候便逐渐重塑其人格,使已形成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把旧的自我转换成一个新的自我。这样,他便可避免死后“落入地狱”。

实际上,由于平时对自身生命力或生命自发冲动的压抑摧残,恋尸者的精神状态已如深陷地狱。利益的得失令他焦虑烦恼,心灵的染污使他的世界充满垢浊不净。可以说,对尸体与死亡的迷恋预示了恋尸者未来堕入地狱的可能性。因此,恋尸现象也是对人死后地狱体验之真实性的有力证明。  

关于恋尸的伦理思考

恋尸者把世界看成机械的物质,把人的价值视为物的价值,这种态度导致他认为:可见的、可占有的东西是重要的,而诸如情感、情绪、体验是无所谓的,因为它们不能成为财富被占有。

对恋尸的反对,使我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不仅仅是物质、材料,还有形而上的情感、意义等,后者对人而言甚至更重要。

恋尸者对功利目标的强调,对过程的不重视促使我们发现了其反面

我们不应当把自身当作实现未来的工具,不应使今天成为达到明天的手段。我们不应为了所谓的理想而违背人性压抑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不应为了一种可把握的稳妥的生活而放弃自由。我们会让自己循天性自由发展,活在今天、当下,时时刻刻、实实在在地享受生活的欢乐。而由于自己的行动是本于自己的兴趣,是自己内在的深刻需要,我们反而能真正找到最适宜发展之路,成为上天要我们最好成为的那种人才。

在一些较为精深的宗教哲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与“恋尸”有染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否定。例如基督教中,认为人不能凭借善行得救,做足够的好事并不足以保证人死后升入天堂。这里该如何理解呢?从反对恋尸心理的角度,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人把“善行”——做好事当作自私自利的手段,归根结底他的心仍不是由衷地愿帮助别人,仍然无爱,那么,他也只能停留于较低的精神境界。只有发自信仰、发自真心无条件地“爱”,而非把善行当作自己实现“上天堂”之目的的工具,才能得到拯救。

借用泰戈尔的一句诗:“那想做好人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爱人的,看见门敞开着哩。”

恋尸癖属于性变态的范围,此种病人矫正困难,环境影响和教育措施对这类人往往收效不大。  

生活病例

河北唐山一退休教师与妻子尸体同床共枕长达8年

“8年里,我们看不到她的任何生活痕迹。”河北理工学院女教授宋实的一位邻居说,“1995年10月后,她的衣服、被褥再也没在院子里晾晒过。”但宋家依然保留着订鲜牛奶的习惯。“她身体虚弱,要静养,靠流食维持生命。”教授的老伴、同在河北理工学院任教的谢玉臣这样回答。宋实与谢玉臣居住在唐山市卫国里矿院平房1排3号西屋。房间的窗户一直紧闭,前后窗帘将房间与世隔绝。谢玉臣出门时总不忘锁门。然而,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却会在某个中午或黄昏飘入邻家院落。“你们不能进来!吵着她谁负责?!”每当有人要探望宋教授时,谢玉臣都会严辞拒绝。他平时是个和蔼而健谈的大学教师,但到了这个时候,脸上就会露出一丝恐怖的气氛。

生于1934年的宋实在冶金学上颇有造诣。她失踪之前,属于河北省省管专家。女教授的生死疑团甚至引起了河北省委组织部的重视。面对省里来的干部,谢玉臣同样拒之门外。现年64岁的谢玉臣也曾数次拒绝当地公安机关的查询。“我们曾经化装成修水表的工人,进入这间古怪的屋子。”一位警官说,“但床已经被布帘子围了起来,谢玉臣叫嚷着,把我们拉了出去。他也是有影响的知识分子,我们不好采用强制手段。”悬疑一直持续了8年,包括对谢家的孩子。“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在1995年8月。”宋实的大儿子说,“此后,父亲一直拒绝我们与母亲会面。”

破解疑案: 唐山警方提供的现场照片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揭秘时刻。第一张:谢玉臣的双人床上,一个人形物体东西向平躺,上面蒙着蓝白格被单;第二张:被单被揭开,白色的毛头纸裹着这个物体,人形更为明显;第三张:毛头纸揭开了,一具干尸裸露在床上。那是一具褐黄色的的尸体,头发仍在,眼部、口腔已完全溃烂。“藏尸体的屋子里非常暗,进去后看到床上好像躺着一个人。”唐山市公安局副局长于存说,“当我把被单和毛头纸掀开之后,尸体的脚慢慢露了出来,摸上去还有些弹性。死者就是失踪多年的宋实。”

今年10月末,在接到河北省委政法委领导对一篇《女教授8年生死之谜》报道的批示后,唐山警方开始行动。“11月1日凌晨1时左右,我们绕到后窗前,想从这里进入。”于存说,“但铁窗非常结实,里面挂着帘子,上着还绑着铁锁链。在这里,我们徘徊了1个小时之后回去了。”于存称,为稳妥起见,办案人员把暗访改为明查。11月1日下午,他们带好搜查证,敲开了谢玉臣的房门。怪味随着案件的告破弥漫开来。“那种味道就像腊肉长霉之后发出来的,”路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队长蒋建军说,“窗户打开后甚至飘到了20米外的胡同口。”

神秘笔记: 与照片同样让人过目不忘的,是谢玉臣亲笔写下的那些文字。它们被密密麻麻地记在16开、400字一页的稿纸上,共有上千页之多。记录很细致,甚至细到宋实身体状况变化的每一分钟。大约从1995年年初开始,直到宋教授去世后相当长一段时间———1995年8月27日∶30,玉堂穴痒;1995年9月20日∶35,咳痰吐;1995年10月28日∶00,已经呈现活死人状……1995年10月28日∶00,全身变凉……1995年11月1日∶05,体弱而全身凉,无肺呼吸;14∶40,右手脉搏动,心脏未完;15∶48,介绍到活死人(原文如此)……文字以外,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些到底意味什么。”蒋建军说。而当问到谢玉臣时,这个老人只有一句话,“就是对老伴身体变化的记录。”

冒领工资?科研?难舍之爱?案破当天,唐山警方带走了谢玉臣。现在,他被羁押在唐山第二看守所,最直接的理由是:在宋实去世后,疑犯从1995年到2000年持续5年冒领她的工资近10万元。“我没有诈骗,”穿着印有“二看”字样坎肩的谢玉臣说,“如果我不去领宋老师的工资,你们就都明白她去世了,会带走她的尸体。这些钱我一分都没有用,包括儿子买房的时候。”

对于藏尸8年的动机,谢玉臣始终认定是“为了科学研究”。“我知道有这方面的先例,”老人说,“河北香河县有个姓周的老太太,在家里面过世了。她的尸体在自然状态下保存得很好,被称为‘香河肉身’,引来很多人参观、研究。”谢玉臣描述,宋教授去世后有很多不同常人的地方。“她呼吸停止之后,微弱的脉搏持续跳动了10天时间。而当她的脉搏停止之后,身上是软软的,关节也都是能活动的,不像别人那样死了很快就硬。”

据侦破此案的一位警官说,谢玉臣家中有大量医学书籍,其中很多是关于人体研究的。“我保存尸体是希望对国家有所贡献。”谢玉臣说,“所以,即使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我也不后悔。”谢玉臣1964年从原中南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理工学院任教。当时,这所学校的名字是唐山矿冶学院。1976年大地震时,谢的前妻死于劫难,留下了他时年3岁的儿子。也正因为这场劫难,宋实与谢玉臣相识并结婚。宋教授在此前曾经离婚,因支援灾区,从东北工学院调入河北冶金学院,当时也携有一子。“我和宋老师的感情很好。”谢玉臣说,“她调到学校后不久,就接了一个重大课题并担任负责人。那时候她忙得一塌糊涂,我承担了所有家务。而当我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时,她也会不辞辛劳地帮助我。”

有一件事情很让知情者感动。1988年,宋实到东北讲学时,因突发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谢玉臣在沈阳护理她3个多月,在小凳子上度过了一个个夜晚。此后,宋实的身体渐渐衰弱下去,有时候大便要解几个小时,谢玉臣就守在她身边,用手一点点抠出干燥的粪便。“在宋老师刚去世的时候,我难以接受这个现实。每天早晨摸到她的脚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谢玉臣说,“保藏她的遗体,最初确实带着感情的色彩。”但唐山市警方一位办案人员说,谢玉臣藏尸8年的动机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这也是他们在预审中需要突破的重要环节。“谢玉臣的这种情况非常符合恋尸癖的特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恋尸癖的特征是不畏惧尸体,觉得尸体有一种静谧的、安详的美。然后,慢慢表现为一种迷恋尸体、离不开尸体的倾向。但追溯上去,迷恋尸体还是因为对死者有感情。一位熟悉谢玉臣的人认为,“他是练气功走火入魔了。大约10年前,谢玉臣就开始接触各种气功。他希望以‘发功’来保持尸体不朽。”

不朽之谜:按照医学常识,人死后如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遗体很快会腐烂。但宋实的遗体为什么会8年不朽呢?“8年里,我始终没有用药物维持她的遗体。”谢玉臣说,“无论是化学的,还是中草药。”这位与妻子尸体同床的老人介绍,妻子的脉搏停跳后,身上的皮逐渐脱落。脱皮时散发着异味,有液体同时渗出。于是他用纸给她擦拭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擦拭的周期越来越长。最后大约一年才擦一次。擦拭中施加外力,“宋实”还能坐起来。

“我从来没有怕过,”谢玉臣说,“因为我从未做过对不起她的事情。”一位刑侦专家分析说,尸体能保存8年不朽,主要有这样几点原因:其一,由于宋实去世前身体很虚弱,十几天不能进食,所以排空了肠胃里的大部分食物。这样细菌相对减少,而细菌是导致尸体腐烂的因素。其二,宋实去世是在10月末,此时北方的气温较低,宋实居住的房间又被封闭,阴凉的自然条件会让尸体晾干。其三,当有体液渗出时,谢玉臣及时擦干,防止了尸体进一步腐化。其四,谢玉臣经常点熏蚊草药,杀灭了屋里的飞虫和部分细菌。

谢玉臣说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的价值观和你们不同。”这位现已远近闻名的老人说,“现在8年已经过去,最初的那些压力更渐渐淡化了。”

其中一个典型个案是28岁的程某,吉普车司机,已婚,发案时儿子3岁,父母皆为国家干部。性格内向,平日被认为忠厚老实,他工作积极负责,热心踏实,车辆保养得好,行车13万公里无事故,是多次受到领导表扬的“好司机”。被捕后交代:在青春期就对妇女四肢有强烈欲望。认为拦路强奸承担风险太大,转向扒坟奸尸。从1984年3月至1985年3月,一年内扒坟5起,因女尸多已腐烂,他转而把对方四肢锯下,刮肉留骨,埋在自己的车库里,想女人时通过观赏女尸的衣服、骨头获得性满足。

第五次扒坟时被现场抓获,破案后从其驾驶的吉普车车库内和家中,共提取女性的衣物40余件,人体骨骼100余块。

心理学家分析:程某属于性心理变态中的混合交叉型,有恋尸癖、恋物癖、施虐色情等各种典型表现兼而有之。他有年轻美貌的妻子,但性生活冷漠,遂以怪癖的行为方式渲泻满足其性欲。

还有一起罕见的女性恋尸癖,23岁,某火葬场女防腐实习员。1982年当其对一名33岁的男性尸体进行性玩弄时被发现,判处徒刑。她交代曾和40具以上尸体有过性接触。她在留给尸体的一封信中说:“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安慰我那破碎的心。如果你读了这封信后,请不要恨我。我曾爱过你,我笑,我爱,我有错,我把一切都告诉了你。请你记住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转自《人类性学基础》)

恋尸癖的成因,主要有:

(1)这一异常心理的形成有的与性挫折有关,有的则缺少正常性欲发泄途径。而且只要有第一次并获得快感体验,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难以自控。在患者身上似乎还存在着某种需要,想表明自己对受害者的绝对统治。

(2)对异性的强烈愤怒、强烈热情或某种惧怕,在精神上受到某些剧烈刺激的情况下,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也是恋尸癖发生的心理原因。

(3)低智低能的精神缺陷者在某种条件下,也易于发生这一异常心理。

(4)在某些不良心理背景下经常与尸体接触,对于这一异常心理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诱发作用。

对于这种病态的预防与矫正:

(1)主要是提高公民心理素质,改善生活环境条件,加强婚姻家庭道德和性道德教育。

(2)除了必要的法律处理外,应有针对性地施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关于“恋尸癖”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