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立克次体感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传染病学》 >> 立克次体感染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目录

立克体病(rickettsiosis)是由一组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类立克次体病可分为5大组:①斑疹伤寒组(含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②斑点热组(含斑点热、马赛热、澳洲蜱型斑疹伤寒、立克体体痘症);③恙虫热组(含恙虫病);④Q热组(含Q热);⑤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含战壕热)。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

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需在活细胞内生长,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②具典型的细胞壁、有DNARNA,呈短小、多形性球杆状,染色光学显微镜可以查见。③除Q热、战壕热及立克次体痘症的立克次体外,均与某些变形杆菌(OX19、OX2、OXK株)有共同抗原,故可进行外斐反应(变形杆菌凝集反应)以协助诊断。④对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族氯霉素等敏感。⑤其毒素内毒素性质,为其主要致病物质。⑥耐低温、干燥,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立克次体病的共同特点是:①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鼠类)和家畜(牛、羊、犬)等贮存宿主内繁殖。虱、蚤、蜱、螨等吸血节肢动物为主要传播媒介。②特异的病理改变为广泛的血管周围炎和血栓血管炎。③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热头痛皮疹(Q热除外),呈急性表现。④广谱抗生素有效。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各病之间有交叉免疫力。

我国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和Q热。

参看

32 艾滋病 | 流行性斑疹伤寒 32
关于“传染病学/立克次体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