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类风湿
A+医学百科 >> 风湿类风湿 |
风湿 :
fēng shī
1.中医病名。属痹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通络开痹片是以毒攻毒的治疗原则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①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②感受风湿所致的多种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藏则喑哑,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脚气。”
风湿病包括的疾病甚多,它是指一大类目前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以损害滑膜、软骨、骨、关节、肌肉、韧带等为主,且可侵犯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过去曾狭义地称之为“腋原病”、“结缔组织病”,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
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
目录 |
疾病分类
退行性风湿病(如骨质增生性关节灸)
遗传性风湿病(如褐黄病)
以及其他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疾病描述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缩,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风湿分类
目前对风湿性疾病的分类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就属此类)、内分泌—代谢性风湿病(如痛风)、感染性风湿病(如结核性关节炎)、退行性风湿病(如骨质增生性关节灸)、遗传性风湿病(如褐黄病)以及其他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风湿病涉及的范围很广,与临床各科几乎都有关系,如内科、骨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放射科等,同时还是临床免疫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湿病与基础医学中的免疫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现在对风湿病的研究手段除经典的方法外,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已较广泛应用,基因水平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这些预示着风湿病中某些疑难问题将会有某些突破。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以全身关节炎症改变为主的疼痛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间可以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并带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往往累及终生,形成长期病痛,也有仅因关节组织的肿胀和扩展,只有关节运动时才发生局部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往往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饮食不振、周身不适、关节疼痛等,严重者肢体麻木可同时伴有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病变,关节病常为对称性,累及小关节,以手的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足的庶趾关节最为常见,严重波及肘、肩踝、膝等大关节和脊关节。晚期病人主要为关节脱位、半脱位、畸形改变、活动严重障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等。
症状体征
一、关节表现的特点:
(一)关节疼痛。
(二)晨僵 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 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於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二、系统症状的特点:
要抓住关节外其他系统受孙的表现以肋诊断。如颊部蝶形皮疹、蛋白尿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疹提示银屑病性关节炎,大量龋齿提示干燥综合症。
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妇女,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者。
疾病病因
根据本类疾病的病因的不同而分类如下:
一、弥漫性结缔组织
(一)类风湿关节炎
(二)幼年型关节炎 (1)系统性起病,(2)多关节起病,(3)少关节起病。
(三)红斑狼疮 (1)盘状,(2)系统性,(3)药物性。
(四)硬皮病
1、局部型(1)线状,(2)斑状。
2、系统性硬化症 (1)弥漫型硬皮病,(2)CREST综合症,(3)化学物(或药物)所致。
(五)弥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六)多发性肌炎
1、多发性肌炎
2、皮肌炎
3、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
4、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
(七)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变
1、结节性多动脉炎
2、变应性肉芽肿
3、超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过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4)与恶性肿瘤相关,(5)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
4、肉芽肿性动脉炎(1)Wegener肉芽肿,(2)巨细胞(颞)动脉炎伴或不伴风湿性多肌痛,(3)Takayasu动脉炎。
5、Kawasaki病
6、白塞病
(八)干燥综合症
1、原发性
2、继发性 与另一结缔组织病相关。
(九)重叠综合症
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其他
(十)其他
1、风湿性多肌痛
2、复发性脂膜炎
3、复发性多软骨炎
(一)强直性脊柱炎
(二)Reiter综合症
(三)牛皮癣
(四)炎性肠病关节炎
三、骨性关节炎
(一)原发性 (1)周围性 (2)脊柱。
(二)继发性 (1)先天性 (2)代谢性 (3)外伤性 (4)其他关节病。
四、感染
(二)反应性 (1)细菌性 风湿热、亚急性感染性新内膜炎、痢疾后,(2)病毒性,(3)疫苗后,(4)其他。
五、代谢和内分泌病
(一)与晶体相关
1、尿酸钠(痛风)
3、碱性磷酸钙(磷灰石)
(二)其他生化异常
1、淀粉样变 原发性、继发性。
2、血管病
3、其他先天性病 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成骨不全。
4、内分泌病 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
(三)遗传性疾病
1、先天性多关节弯曲
2、过动综合症
3、进行性骨化肌炎
六、肿瘤性
七、神经血管病
(一)神经性关节病
(二)神经性关节病
(三)压迫性神经病变
2、神经根受压
3、脊髓狭窄
(六)其他 雷诺现象(病)
八、骨与软骨病变
(一)骨质疏松 全身性、局限性
(二)骨软化
(三)肥大性骨关节病
(四)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
(五)骨炎
(七)肋软骨炎
(八)其他
九、非关节性风湿病
(二)椎间盘病变
(三)原发性下背痛
(四)其他
2、精神性风湿病
3、局部性痛
4、游走性
十、其他具关节症状的疾病
(一)周期性风湿病
(二)间歇性关节积液
(三)药物致风湿综合症
(四)其他 慢性活动性肝炎、多中心性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症、外伤等。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病因较明确的疾病,如肿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在内科工作中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病理生理
风湿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风寒引起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致使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营养供给不良导致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诊断检查
(一)自身抗体 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体谱。
2、类风湿因子 除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以常人中性粒细胞为底物按所见荧光的图型,分为C-ANCA(胞浆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为胞浆内的丝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体对血管炎的诊断极有帮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现在Wegener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症,P-ANCA则见于显微镜下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形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抗磷脂抗体 临床上应用的有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两种测定方法。本抗体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综合症是指临床表现有动脉或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和(或)狼疮抗凝物者,除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二)滑液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节滑膜炎症。特别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滑膜细菌培养阳性则分别有助于痛风或化脓性关节炎的确诊。
(三)关节影像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亦能随访了解关节病变的演变。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他尚有关节CT、MRI、同为素等检查。
(四)病理 活组织检查所见的病理改变如狼疮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结节对类风湿关节炎、唇腺炎对干燥综症、关节滑膜病变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关节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治疗方案
风湿性疾病多为慢性病,治疗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关节、脏器的功能,解除有关症状。
一、药物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一)非淄体抗炎药 此类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二)慢作用抗风湿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三)细胞毒药物 此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是强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二、外科疗法 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职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三、代替疗法 鉴于目前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传统医疗只是缓解疼痛没有根治的疗法,所以80年代开始,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美日欧等)盛行代替疗法——利用纯天然锯峰齿鲛(大青鲨)软骨粉治疗各种关节炎,并取得临床上的疗效验证。现在,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把鲨鱼软骨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也选定了企业专门提供临床之用。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有抑制、改善甚至彻底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效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副作用,没有药物依赖性,已有使用一年内完全控制病情的大量的案例。现在,它已被发达国家当作代替医疗的一环,实施前瞻性研究,并且被广泛推广于临床之中,为人类彻底战胜类风湿关节炎 带来了明亮的曙光。
四、其他治疗 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少的部分。
风湿病学的现在和未来 风湿病学是内科各专业学科中最年轻的。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在我国仅有10余年的历史。风湿性疾病是风湿病学中最受重视的疾病,均为原发于结缔组织,关节的慢性病,医务工作者应对之有正确的了解,并予合理的治疗。风湿性疾病多和自身免疫相关,随着免疫学的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应用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用于治疗的新的生物制剂已在积极验证,为风湿性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向,从而改善了这些疾病的愈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请注意:风湿与类风湿、红斑狼疮不同,后者是自身免疫病,治疗手段与风湿不同。
安全提示
【风湿病的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疼痛,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本病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常见的风湿病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红斑狼疮、产后风、顽固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干燥综合征等。
6.在日常生活中,风湿病的注意事项:
(1)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
(2)洗澡宜用温水,睡前洗脚,最好将双足浸入中药洗方汤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还可以消肿痛,除风湿。
(3)风湿病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肾虚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4)患者出汗较多时,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寒湿侵体。
(5)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6)风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轻重,遵照医嘱,调理饮食和忌口。
(7)风湿病在病情控制后可以参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8)风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
( 9 )风湿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
相关数字
有关注儿童风湿病的组织估计,目前香港每一千名儿童中,便有一人患上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病年龄最常见于八至十六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更只有两岁。患者会因为四肢肿痛而导致活动力受阻,严重者更可能会失明或残障,甚至因并发症而死亡。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属最常见的一种儿童风湿病,有别于成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于出现特发性关节炎的成因仍然未明,估计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发病年龄介乎于八至十六岁。在正常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做出一些抗体来对抗细菌感染,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把体内的正常细胞及组织误认作有害物质,导致关节、骨骼及周围的软组织产生发炎的免疫反应。
儿科专家指出一个或以上的关节疼痛达至两周,或有关节肿胀;持续低烧达五日以上;于非湿疹常见的皮肤部位出疹,持续并日趋严重;体重无故下降,都属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征兆。提醒家长,由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变形及永久性的破坏,一旦发现年幼子女出现病征应及早求医。
现时,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包括药物及骨科手术。风湿科专科医生陈德显表示,部分病人对传统药物的治疗反应未如理想,而且很多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风湿病的饮食疗法
风湿病不只是指因受风或受潮湿、寒冷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痛。确切地说,风湿性疾病是指特殊的粘液,由脑流向关节等处而引起疼痛。它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组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发病原因如何均在此列。当然发病原因或诱因可以包括受风潮湿、寒冷等环境因素,也可以是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家族遗传以及退行性病变等。
风湿病的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1:薏仁山药猪肚汤:先将猪肚一个洗净,再把薏仁30克,砂仁5克,新鲜山药100克,纳入猪肚中,加水6杯,用麻绳把猪肚口结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约两小时,将猪肚取出,去药渣,吃猪肚、山药,饮汤。
饮食疗法2:薏仁茅根苦瓜粥:将鲜苦瓜100~150克切成小块,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同煮,空腹食用,每日~2次。
可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
1.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帮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风湿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病因往往与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临床表现常有发热、关节疼痛及肿胀、皮疹、肌肉疼痛、雷诺氏现象等,病情往往比较复杂。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食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有相得益彰之功。现将几种食疗方介绍如下: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7)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乌粥: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患者有热性疼痛,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鸡: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11)猪脚伸筋汤: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于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 :类风湿病病程较长 ,且常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患者思想负担重 ,认为该病难治愈 ,甚至放弃治疗 ,任其发展 ,以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对于这种心理障碍 ,一定要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 ,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同时家庭应让患者自己了解类风湿病病因、病理以及目前治疗方法和疗效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调节饮食 :由于类风湿病人常年用药 ,且多数药对胃肠有很强的刺激性 ,因而主张少吃多餐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的食物为主 ,宜常吃黄鳝、鸭、骨髓、鱼、瘦肉、板栗等 ,禁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 ,切忌暴饮暴食 ,以免损伤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指导锻炼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 ,以后要逐步加强活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蹬楼梯、打太极拳、慢步长跑、气功、康复训练。较重患者需自己在床上进行关节牵拉、伸展等功能锻炼 ,一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 ;二是避免早期脱钙 ;三是帮助减轻炎症 ,改善血液循环 ;四是改善机体功能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要注意不要操之过急、动作过快 ,以免损伤关节。注意防止受凉、潮湿。
按时用药 :有规律、有周期、按时、足够量的投药最为重要 ,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时 ,应定时检查血像 ,防止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
风湿偏方
1、民间偏方《撑筋散》,此药主要成份为马钱子、穿山甲鳞片、当归等一些名贵中药材炮制,做成的大蜜丸。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和祛风胜湿、消肿止痛、强筋壮骨之功能,故用治风寒湿痹、血瘀肿痛效果甚佳,在风湿类疾病治疗中效果很好。中医对风湿类疾病疗法主要是以舒筋活血、补血、祛风散寒、解痉通络、促进身体微循环通畅为目的。此药正是通过调理微循环系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状况,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通过调理血,如:补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使身体原有的风邪被清除;通过治血达到气血充足、身强力壮,内风不能生,外风不能侵而风自会灭之
2、地黄当归金甲汤
组方:将上药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约1小时,2次温服,隔日1 剂。
制用法:干地黄95克 当归3克 白金条(即人角枫)须根5克 刺三甲5克
3、三白皂剌熏剂
组方:用沙锅置火炉上,纳上药,加水适量,煮沸后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层纱布覆盖以助熏蒸。治疗时炉火保持适度。1日熏蒸2次,每次—60分钟。如疼痛剧烈,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
4、治风湿方:取红辣椒30个,老姜100克(切碎或打细),胡椒90粒,花椒20粒,用白酒浸泡(浸泡时间:腊月一个月,七八月份十天,其他时间二十天)。用布条蘸药酒擦患处,每次只能擦一个部位,一般只需2-3天,严重的7-8天会有所缓解。涂抹后患处会发热,只能用手轻拍退热,决不能用手抓、抠。此方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炎、凉痛;对肩周炎、类风湿、骨质增生者禁用。
5、仙壹酒:黄精、乌梢蛇、蝮蛇、木瓜、郁李仁、沙棘、桑椹大黄藤、绞股蓝、柠檬黄、亮蓝等. 每日ml 引用药酒身体会燥热 消除湿毒
风湿病如何理疗
物理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减轻疼痛,是一种不错的辅助治疗方法。比较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一)离子导入。
(二)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天1次,每次到20分钟。
(三)蜡疗:先将蜡袋加温软化,放到发病的部位,每日1次,每次到20分钟。
(四)按摩疗法:可以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按摩,先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而使用点、按、捏、拿手法、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等手法。每次治疗时间15到30分钟,2到3天一次。
以上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采用照射及蜡疗时,要注意温度及时间,以免烫伤皮肤、外敷药物时,要注意及时更换,不可以久敷,按摩时手法要轻柔,不可以使用猛力、暴力,以免引起骨折等。
临床表现
1.身体发热 大部分病人有不规则的轻度或中度发热,但亦有呈弛张热或持续低热者。脉率加愉,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
2.关节炎 典型的表现是游走性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不化脓。部分病人几个关节同时发病,手、足小关节或脊柱关节等也可累及。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一个月内发作,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常可增高。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但常反复发作。典型者近年少见。关节局部炎症的程度与有无心脏炎或心瓣膜病变无明显关系。
3.心脏炎 为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儿童病人中65%~80%有心脏病变。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儿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
4.皮肤变化 可为荨麻疹,斑丘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以环形红斑较多见,且有诊断意义。常见于四肢内侧和躯干,为淡红色环状红晕,初出现时较小,以后迅速向周围扩大,边缘轻度隆直,环内皮肤颜色正常。有时融合成花环状。红斑时隐时现,不痒不硬,压之退色,历时可达数月之久。
5.舞蹈症 常发生于5~12岁的风湿病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链球菌感染后2~6月发病。系风湿热炎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基底节、大脑皮质、小脑及纹状的表现,起病缓慢。临床表现有:精神异常 起病时,常有情绪不宁,易激动,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不自主动作;肌力减退和工济失调。
6.其他表现 除上述典型表现外,风湿偶可累及其它部位而造成风湿性胸膜炎、腹膜炎、脉管炎、应引起注意。
风湿病基因检查
1.类风湿因子测定
类风湿因子是机体针对自身的变性IgG而生成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这些抗体还包括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目前临床使用的测定方法都是测定IgG类风湿因子,而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的IgG、IgA类风湿因子,不能用目前的方法测出,因此约有30%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其类风湿因子始终保持阴性。
类风湿关节炎约70%左右的患者类风湿因子可呈阳性反应,并且类风湿因子的效价与病程的进展和治愈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很多医生都把类风湿因子作为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但类风湿因子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所以在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的病例,并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
2.链球菌抗体(抗“o”)
对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测定,是诊断急性风湿热的重要实验根据,抗链球菌“O”滴度在l:
200以上者为阳性。风湿热的阳性率可达70%~80%且滴度较高。抗“O”测定对类风湿关节炎无多大参考价值。
3.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又叫血沉。血沉增快是因为血浆内大而不对称的分子如纤维蛋白原、口球蛋白等的增加,加速了红细胞的沉降。它是测试风湿病和关节炎变活动程度的比较可靠的方法。如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血沉增快,如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则血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C反应蛋白(CRlP)
c反应蛋白是一种口球蛋白,在正常血清中使用一般方法不易测出,标准的测定方法是毛细血管测定试验,反应结果为“02++++”。如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活动期均可呈阳性反应。
5.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指能与细胞核或核的组成成分发生反应的一类抗体。在机体免疫功能失常的时候,体内衰老变性的细胞核由于不能被清除而成为自体抗原,这些核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就是抗核抗体。
6.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结核相类似的一组血清球蛋白。可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在急慢性炎症时,多种球蛋白均增加,定量测定IgG、IgA、IgM有助于诊断和疗效分析。
7.狼疮细胞测定(LE)
血清中的抗核抗体与白细胞接触,白细胞破碎溶解形成苏木素小体,小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即称为狼疮细胞(LE)。LE细胞的发现表示有抗核抗体存在。LE细胞见于20%的狼疮病人,但仍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都可能在10%左右的病人找到狼疮细胞。
8.补体测定
补体是存在于任何脊椎动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它由9种ll类球蛋白组成,各种成分以无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清中。目前用于临床的是总补体(CH50)和C3、C4浓度的测定,一般在风湿病的急性炎症期,补体升高,如风湿热、皮肌炎等。在活动性狼疮肾炎病人,血清中CH50、c3、c4的浓度降低。
关于“风湿类风湿”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