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薤白
Xiè Bái
薤白
别名 野薤、野葱、薤白头、野白头、薤根、藠头、大头菜子、野蒜、小独蒜、小蒜、宅蒜、藠子
功效作用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英文名 BULBUS ALLII MACROSTEMONIS
始载于 本草图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肺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属百合科植物。李时珍说:"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根色白,作药用,名薤白。

薤白 小根蒜

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草本。鳞茎近球形,粗1-2厘米;鳞茎外皮灰黑色,纸质。花葶高30-60(--90)厘米,1/4-1/3具叶鞘。叶3-5枚,半圆柱形或条形,长15-30厘米。总苞约为花序的1/2长,宿存;伞形花序半球形或球形,密聚株芽,间有数朶花或全为花;花梗等长,为花被的(2--)3-4倍长,具苞片;花被宽钟状,红色至粉红色;花被片具一深色脉,长4-5毫米,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钝头;花丝比花被片长1/4-1/3,基部三角形向上渐狭成锥形,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内轮基部比外轮基部略宽或宽为1.5倍;花柱伸出花被。

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北部各省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生湿地;鳞茎药用。

性昧 辛、苦、温、滑,无毒。

成分 根含大蒜糖

功用 温中,散结气。

[胸脾心病 (包括心绞病)]

薤白9克,瓜蒌仁9克,半夏4.5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以少许黄酒冲入温服

[赤白痢疾 (包括急性肠炎)]

薤白30~6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

[小儿疳痢 (包括慢性肠炎)]

鲜薤白洗净,捣如泥,以米粉和蜜糖适量拌和做饼,炊熟食。

【英文名】 BULBUS ALLII MACROSTEMONIS

【别名】野、野葱、薤白头、野白头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 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 Allium chinensis G. Don的干燥鳞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  

性状

小根蒜:呈不规则卵圆形,高0.5~1.5cm,直径0.5~1.8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半透明,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质硬,角质样。有蒜臭,味微辣。

薤:呈略扁的长卵形,高1~3cm,直径0.3~1.2cm。表面淡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浅纵皱纹。质较软,断面可见鳞叶2~3层,嚼之粘牙。

【鉴别】取本品粉末4g,加正己烷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薤白对照药材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碘蒸气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药用价值及制作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用法用量】 5~9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薤白

【薤白的功效介绍】:

薤白 (《本草图经》)

异名】薤根(《肘后方》),藠头(《陆川本草》),大头菜子(《新疆药材》),野蒜、小独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小蒜、宅蒜(《河北药材》),薤白头(《药材学》)。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

【植物形态】①小根蒜,又名:菜芝(《别录》),荞子(《本草图经》),藠子(《纲目》),祥谷菜(《铁岭县志》),小根菜。

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

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质鳞皮。

叶基生;叶片线形,长20~40厘米,宽3~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

花茎由叶丛中抽出,单一,直立,平滑无毛;伞形花序密而多花,近球形,顶生;花梗细,长约2厘米;花被6,长圆状披针形,淡紫粉红色或淡紫色;雄蕊6,长于花被,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3室,有2棱,花柱线形,细长。

果为蒴果

花期6~8月。

果期7~9月。

生于耕地杂草中及山地较干燥处。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贵州、云南、甘肃、江苏等地。

②薤(《本经》) 与上种近似。

鳞茎长椭圆形,长3~4厘米。

叶片2~4片,半圆柱状线形,中空。

伞形花序疏松;花被片圆形或长圆形。

生于山地阴湿处。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以上植物的叶(薤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北方多在春季,南方多在夏秋间采收。

连根挖起,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沸水煮透,晒干或烘干。

本品须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材】干燥鳞茎,呈不规则的卵圆形。

大小不一,长1~1.5厘米,直径0.8~1.8厘米,上部有茎痕;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有纵沟与皱纹,或有数层膜质鳞片包被,揉之易脱。

质坚硬,角质,不易破碎,断面黄白色。

有蒜臭,味微辣。

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者为佳。

主产东北、河北、江苏、湖北等地。

除小根蒜及薤的鳞茎作薤白使用外,尚有山东产的密花小根蒜;东北产的长梗薤白;新疆产的天蓝小根蒜的鳞茎在少数地区亦作薤白使用。

【炮制】薤白:拣去杂质,簸筛去须毛,炒薤白:将净薤白入锅内,文火炒至外表面呈现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辛苦,温。

①《木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温,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温,滑,无毒。

④《医林纂要》:甘酸辛,温。

【归经】①《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薤白的功效】理气宽胸,通阳,散结。

治胸痹心痛彻背,脘痞不舒,干呕,泻痢后重,疮

①《本经》:主金疮疮败。

②《别录》:归于骨。

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

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

③《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产妇。

骨鲠在咽不下者,食之则去。

④唐本草》: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凤。

⑤《食疗本草》:治妇人赤白带下。

⑥《本草拾遗》:调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内常恶者,但多煮食之。

⑦《本草图经》:补虚,解毒

脚气;煮与蓐妇饮之,易产。

⑧《本草衍义》:与蜜同捣,涂汤火伤。

⑨《用药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气滞

⑩《纲目》: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

温补助阳道。

⑾《本草备要》:利窍

肺气喘急

⑿《本经逢原》:捣汁生饮,能吐胃中痰食虫积。

⒀《岭南采药录》:和生盐捣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

发散解表,健胃,开膈。

⒁《南京民间药草》:打烂外敷,治各种疮疖。

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内服。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宜忌】气虚者慎服。

①《食疗本草》:发热病人不宜多食。

②《本草汇言》:阴虚发热病不宜食。

③《本草从新》:滑利之品,无滞勿用。

④《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热,忌与韭同。

【选方】①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

分温再服。

(栝楼薤白白酒汤) ②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栝楼薤白半夏汤) ③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一枚(捣)。

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

①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④治赤痢:薤、黄柏

煮服之。

(《本草拾遗》) ⑤治赤白痢下:薤白一握。

切,煮作粥食之。

(《食医心镜》) ⑥治奔豚气痛:薤白捣汁饮之。

(《肘后方》) ⑦治霍乱干呕不息:薤一虎口

以水三升煮,取半,顿服,不过三作。

(《独行方》) ⑧治灸疮肿痛:薤白(切)一升,猪脂一升(细切)。

苦酒浸经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敷上。

(《梅师集验方》) ⑨治手足瘑疮:生薤一把。

以热醋投入,封疮上。

(《千金方》) ⑩治咽喉肿痛:薤根,醋捣,敷肿处,冷即易之。

(《圣惠方》) ⑾治鼻渊:薤白三钱,木瓜花三饯,猪鼻管四两。

水煎服。

(《陆川本草》) ⑿治食诸鱼骨鲠:小嚼薤白令柔,以绳系中,持绳端,吞薤到鲠处,引之。

(《补缺肘后方》) ⒀治妊娠胎动,腹内冷痛;薤白一升,当归四两。

水五升,煮二升,分服。

(《古今录验方》) ⒁治赤白痢疾:薤头60克,糯米60克,煮稀饭食。

⒂治小儿疳痢(包括慢性肠炎):鲜薤头洗净,捣烂如泥,用米粉和蜜糖适量拌和做饼,烤熟食之。

⒃治胸痹心痛:薤白10克,瓜蒌仁10克,半夏5克,水煎去渣,黄酒冲服,一日两次。

⒄薤白粥,薤白10-15克(鲜者30-45克),与粳米100克共煮粥。

煮熟后油盐调味食用。

有宽胸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冠心病胸闷不舒或心绞痛,老年人慢性肠炎、菌痢。

【名家论述】①《本草图经》: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云白冷而青热也,故断赤下方取薤白同黄柏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

②《木草衍义》:《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

③《汤液本草》: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气滞。

④《本经逢原》:薤白,《本经》治金疮疮败,亦取辛以泄气,温以长肉也。

⑤《长沙药解》:肺病则逆,浊气不降,故胸膈痹塞;肠病则陷,清气不升,故肛门重坠。

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

其诸主治:断泄痢,除带下,安眙妊,散疮疡,疗金疮,下骨鲠,止气痛,消咽肿,缘其条达凝郁故也。

⑥《本草求真》: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是以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肿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产可治,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

功用有类于韭,但韭则入血行气及补肾阳,此则专通寒滞及兼滑窍之为异耳。

[功效]理气宽胸,散结定痛。

[宜食]适宜冠心病,心绞痛,胸闷不舒之人食用;适宜急慢性肠炎痢疾,小儿疳痢者食用。

元.王桢: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食之有益,故学道人资

之,老人宜之。《千金翼方》:薤白,心病宜食之,利产妇。《日华诸家本草》:煮食耐寒,调中补不足,止久痢冷泻.肥健人。

[忌食]凡是气虚体弱之人忌食。

《食疗本草》:发热病人不宜多食,三四月勿食生者。《本草汇言》:阴虚发热病不宜食。《大明日华子本草》: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瘕。《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热。忌与韭同食。

健康美食

拌小根蒜

拌小根蒜的制作材料:

主料:小蒜200克,大蒜白皮)100克

调料:醋10克,白砂糖10克,盐3克,酱油20克,辣椒酱3克

拌小根蒜的特色:

蒜香可口。

拌小根蒜的做法:

1.小根蒜洗净,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天后,取出沥去水分;醋、白糖、酱油、捣成泥的大蒜、精盐、辣椒面等佐料放在一起搅拌均匀,成调味汁。

2.泡好的小根蒜放入调味汁,拌匀装盘即成。

薤白,又名薤根、野蒜、小独蒜、薤白头,辛苦温,功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 1、温通心阳,以治胸痹。《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说:“胸痹之为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萎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胁下逆抢心,积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胸痹是胸阳不足,阴邪上逆,闭塞清旷之区,阳气  

食疗价值

百合科草本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又称薤根、野蒜。我国在部分地区产有。多在春、夏季采收,去掉茎叶、须根,洗净用;或再用水煮透,干燥备用。

[性能]味辛、苦,性温。能通阳散结,健胃消食,下气导滞。

[参考]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

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八叠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胸痹,胸闷疼痛;饮食不消,脘腹胀满疼痛,腹泻或痢疾,泻而不畅等。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煮食。

[注意]阴虚、发热或气虚的病人慎服。宜忌与韭菜同。

[附方]

1,薤菜汁:鲜薤白100g,捣烂,绞汁顿服。若无鲜品,亦可用薤白50g,捣烂,冲入开水,浸取汁液服。

源于《肘后方》。用于胸痹疼痛,现代可用于心绞痛。也可用于脘腹胀痛。

2,薤白炖猪肚:猪肚1具,洗净;薤白150g,薏苡仁适量,洗净,混合,装入猪肚中,用绳扎住。加水和适量的食盐胡椒,炖至猪肚烂熟。分~4次服食。

猪肚能益脾胃、补虚羸,薏苡仁益脾,胡椒开胃进食,与薤白共用,大能补益脾胃,增进饮食。用于脾胃虚弱,少食羸瘦,饮食不消。

3,薤白粥:薤白30g,粳米30~60g。加水煮成稀粥食。

源于《食医心镜》。本方有下气导滞,治痢疾的作用。用于痢疾或腹泻,腹胀满,泻而不畅。

此外,若以本品同马齿苋、刺苋菜之类煎汤服,也较有效。

关于“薤白”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