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内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肝风内动,病证名。指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动者。以眩晕抽搐、震颤为主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实证肝阳化风热极生风。参肝风条。

目录

概述

肝风内动,病证名。指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动者。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实证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分型

肝风内动临床可分为四型——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1.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亢逆无制,肝风内动。上实下虚症,主症,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2.热极生风

邪热炽盛,热灼肝经,引动肝风。实热症。主症,高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兼症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

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兼症肝阴虚证,头晕眼花,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

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润动。兼症肝血虚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  

鉴别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五证在病机上有着内在联系,如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久郁可化火而致肝火上炎,肝火灼伤肝阴可致肝阴虚或肝肾阴虚,一方面可使肝火更旺,另一方面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阳亢无制又可导致肝风内动。故五证实际上是肝的阴阳失调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临床当分析各个时期的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从而作出正确辨证

肝气郁结证: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为特点,常有与本证密切相关的精神刺激等外因,临床表现以气郁气滞、情志改变为特征。

肝火上炎证:以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为特点,临床表现以肝经气火上逆、热象明显为特征。

肝阴虚证:以肝的阴液亏虚,濡养功能减弱为特点,常与肝火上炎、肾阴虚等有关。临床表现以肝的虚热证为特征。

肝阳上亢证: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为特点,与肝阴虚、肾阴虚有关。临床表现以既有肝肾阴虚的表现又有肝阳上亢为特征。

肝风内动证:以肝的阴阳气血失调、风动为特点,与肝肾阴虚血亏、肝阳上亢或热邪亢盛有关。临床表现以风动为特征,有虚实之别。  

中医治疗

本证多因年老肾亏,房室劳倦,七情所伤,饮食失调,或温邪直入下焦,耗伤阴液等导致阴血.亏虚,肝脉失养,肝阳暴张,化燥生风。其证属本虚(阴虚)标实(阳盛),病位在肝及肝脉所及之处,且与心、肾两脏密切相关。 治疗法则:清气解毒凉血救阴。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清瘟败毒饮:本方适宜于温病过程中,温邪化毒化火,燔灼气、营、血分诸症。

(2)普济消毒饮黄芩(酒炒)15克、黄连(酒炒)6克、陈皮6克、玄参l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2克、马勃5克、牛蒡子10克、薄荷5克、僵蚕6克、桔梗3克、升麻3克、柴胡3克、生甘草5克。本方适宜于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大头瘟证。

以上药物研为细末,汤调,时时服之;咸拌蜜为丸,噙化;或不研细末,以水适量,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服用,每日剂。

(3)清咽栀豉汤:生栀子10克、豆豉10克、金银花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蝉衣3克、白僵蚕6克、犀角2克(磨冲)、连翘lo克、桔梗5克、马勃5克、芦根50克、灯芯6克、竹叶6克、生甘草5克。本方适宜于烂喉痧初起之证。

(4)凉营清气汤:犀角2克(磨冲)、鲜石斛25克、栀子6克、丹皮10克、鲜生地25克、薄荷5克、黄连3克、赤芍6克、玄参10克、生石膏25克、连翘10克、鲜竹叶12克、茅根50克、芦根50克、生甘草5克、金汁50克(冲服)。本方适宜于烂喉痧病中部毒化火,燔灼气血之证。

以上2方,水适量,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2剂。

(5)代赈普济散:金银花8克、连翘8克、玄参10克、牛蒡子8克、荆芥8克、蝉衣8克、黄芩6克、大青叶10克、白僵蚕6克、薄荷5克、人中黄5克、马勃6克、射干6克、柴胡5克、大黄5克。本方通治风温温毒喉痹、项肿、面肿、斑疹病痧、麻痘、杨梅毒疮。

以上方药,加开水适量,煎3~5沸,去渣,取汁200~300毫升,热服,每日~2剂。若喉痹滴水难下咽者,咽一口,仰面浸患处,少顷有稀涎吐出,再咽再吐,至4~5次,喉自能开;取汁从鼻孔灌入亦可。

加减变化:若大头瘟初起表郁较重者,可在方(2)中加入荆芥6克、防风l0克;若兼大便秘结者,可在方(1)、(2)、(3)、(4)中酌情加入生大黄l0克、或芒硝5克(冲服);若痰多者,可在方(1)~(5)中酌情加入竹沥50克冲服;若烂喉痧病中兼见热毒内陷心包者,可用方(4)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若见大头瘟病中热毒极重者,方(2)中可去升麻,柴胡,加大青叶15克。

.

2.辨证分型

①肝阳化风 

【病机】多因肝阴亏虚,阴不潜阳,肝阳上升所致。

病理】风阳上逆,则头痛不止;风动筋挛,则肢颤;足厥阴肝脉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则语言蹇涩;肝阴亏损,筋脉失养,则手足麻木;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故步履不正,行走飘浮,摇摆不稳。若病情进一步发展,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上蒙清窍,心神昏惯,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窜扰脉络,患侧气血运行不利,弛缓不用,则致半身不遂,口眼□斜,痰阻舌根,则舌体僵硬,不能语言。多见于眩晕、头痛、中风及西医的血压高、脑血栓形成、脑溢血等疾病

【治疗】以镇肝熄风为法。

方剂】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之类。

.

②热极生风 

【病机】多因温热病,热邪郁狂,热盛燔灼肝经所致。

【病理】热邪亢盛,充斥肌肤,故高热灼手;热传心包,心神愦乱,则神智昏糊,躁扰不安而如同发狂;热灼肝经,津液受烁,筋脉拘急,故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热邪内犯营血,则舌色红绛;脉弦数,为肝经火热之症。多见于温热病极期及西医的脑炎脑膜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疾患。

【治疗】以凉肝熄风为法。

【方剂】常用羚羊钩藤汤之类。

.

③阴虚动风 

【病机】多因温热之邪久稽,耗伤阴液,或内伤久病,阴液亏损所致。

【病理】肝阴不足,虚风内旋,故头晕耳鸣;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故见手足蠕动。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目失所养,故两目干涩;阴虚则内热,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虚热内扰营阴,则潮热盗□。舌红少津,脉细数或脉细无力,为阴虚内热之象。多见于温热病后期、眩晕、虚劳及西医的高血压等病。

【治疗】以滋阴熄风为法。

【方剂】常用大定风珠之类。

.

④血虚生风 

【病机】多因素体血虚,或久病血虚所致。

【病理】肝主筋,血虚则筋脉失养,故肢体麻木,手足震颤;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则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血虚则魂无所安,故夜寐多梦;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故月经量少,甚则闭经。多见于眩晕、失眠月经不调及西医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病。

【治疗】以养血熄风为法。

【方剂】常用四物汤之类。

.  

(二)外敷药物

本证中若有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可配合外敷法、以利于缓解局部的疼痛。

1.三黄二香散:黄连30克、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乳香l2克、没药12克。

研极细末,初用细茶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用香油调敷。本方法适宜于大头瘟、痄腮病

2.水仙膏:水仙花根不拘量,剥去老赤皮与根须,放入石臼中捣如膏状,取适量敷肿处,中留一孔出热气,干则易之,以肌肤上生黍米大小之黄疱疮为度。本方法适宜于大头瘟、痄腮病。

3.如意金黄散:生南星、陈皮、苍术各二斤、黄柏五斤、姜黄五斤、白芷五斤、甘草二斤、厚朴二斤、大黄五斤、天花粉十斤,研磨成粉末,用细绢箩筛,贮磁罐中,用时以醋调之敷肿处,干则再以醋润之。本方法适宜于大头瘟病。  

(三)药物吹喉

1.玉钥匙:焰硝75克、硼砂25克、冰片5克、僵蚕5克,研极细末,调匀,以竹

管吹1.5克入喉中。本方法适宜于烂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

2.锡类散象牙屑1克(焙)、珍珠1克(制)、青黛2克(飞)、冰片1克;西牛黄1克、焙指甲l克、壁钱20个。共研细末,密装瓷瓶中,每用少许吹患处。本方适宜

于烂喉痧病热毒壅盛,咽喉糜烂者。  

(四)含漱探吐法

大头瘟之咽痛喉痹者,急用生桐油皂荚末少许,白鹅翎(或棉纤)蘸以扫喉,探

吐痰涎以开痹,继以加味冰硼散以退肿,终用土牛膝根捣汁2瓢,开水1碗,调入制月石6克、紫雪丹l克,烊化之,频频含漱以祛腐。

关于“肝风内动”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肝风内动条目的留言

--113.84.197.109 2018年1月5日 (五) 19:52 (CST)

留言: 那它是否可以根除呢?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