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药煎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百药煎 | 中药图典 |
百药煎 Bǎi Yào Jiān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治久咳痰多,咽痛,便血,久痢脱肛,口疮,牙疳,痈肿疮疡。 |
英文名 | Chinese gall leaven |
始载于 | 《本草蒙筌》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胃经、心经、肺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酸、甘 |
百药煎 (《本草蒙筌》)
【药材】为灰褐色之小方块,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微具香气。
【性味】酸甘,平。
①《医学入门》:味酸,无毒。
②《纲目》:酸咸微甘,无毒。
③《要药分剂》:味酸咸,无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肺、胃。
②《要药分剂》:入心、肺二经。
制法
将五倍子捣碎,研末过筛,每斤加入茶叶末1两,酵糟4两,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切成约1寸见方的小块,俟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①《本草蒙筌》:一新鲜五倍子十斤,捣烂,细磁缸盛,稻草盖盦七昼夜,取出复捣,加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盦一七,仍捣仍盦。
务过七次,捏成饼,晒干任用。
将水红蓼三斤,煎水去渣,入乌梅煎,不可多水,要得其所,却入五倍子粗末并矾、曲和匀,如作酒曲样,入磁器内。
遮不见风,候生白,取出晒干听用。
③《纲目》: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两,滚水浸过,细茶一两同炒,共研末,入罐内封固六月,要一七取开,配合用。
又:五倍子一斤研末,酒曲半斤,细茶一把研末,右用小蓼汁调匀,入钵中按紧,上以长稻草封固,另用箩一个,多着稻草,将药钵坐草中,上以稻草盖,置净处,过一七后,看药上长起长霜,则药已成矣。
或捏作丸,或作饼。
晒干,才可收用。
功用主治
②《医学入门》:润肺治嗽,化痰,止渴。
疗肠风下血;为末糁诸疮,干水敛口。
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宣匿,面鼻疳蚀,口舌糜烂,风湿诸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泡汤含漱。
药方参考
上为末,姜、蜜丸。
噙化。
(《丹溪心法》定嗽劫药) ②定嗽化痰:百药煎、片黄芩、橘红、甘草各等分。
共为细末,蒸饼丸,绿豆大。
时时干嚼数丸佳。
(《濒湖医案》) ③治咽痛:百药煎五钱,硼砂一钱五分,甘草二钱。
为末。
每服一钱,米饮调,食后细细咽之。
(《医学心悟》百药煎散) ④消暑止渴:百药煎,腊茶等分。
为末,乌梅肉捣和丸,芡子大。
每含一丸。
(《岁时广记》水瓢丸) ⑤治大肠便血:百药煎、荆芥穗(烧存性)等分。
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圣惠方》) ⑥治肠风脏毒:百药煎(烧灰存性)、乌梅(同核烧灰存性)、白芷(不见火)等分。
为末,米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济生方》香梅丸) ⑦治下痢脱肛:百药煎一块,陈白梅三个,木瓜一握。
以水一碗,煎半碗,日二服。
(《圣济总录》) ⑧治牙龈疳蚀:百药煎、五倍子、青盐(煅)各一钱半,铜绿一钱。
为末。
日掺二、三次。
(《普济方》) ⑨治乳结硬痛:百药煎末,每服三钱,酒一盏,煎数沸服之。
(姚僧坦《经验方》) ⑩治肠痈内痛:大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等分。
为末。
每服一钱,温酒服,日一。
(《仁斋直指方》) ⑾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黄水出,痒不可忍,久成痼疾:百药煎末,清水调,逐疮周围涂之,自外入内。
先以贯仲煎汤洗之,日一次,(《医林集要》)
|
关于“百药煎”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