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莿根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无莿根
Wú Cì Gēn
别名 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山甜茶、白菇茶、辣梨茶、狮子藤、虾须藤、过山龙、骨疼搜、红脑藤、藤茶、铁甲将军、母猪精藤、田浦茶、背带藤
功效作用 祛风化湿清热解毒。主夏季感冒风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
英文名 Canton Ampelopsis Root, Root of Canton Ampelopsis
始载于 全展选编·内科
毒性  
归经 心经脾经
药性
药味

中药大辞典》:无莿根

【出处】 《全展选编.内科

【拼音名】 Wú Cì Gēn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全株

【原形态】 粤蛇葡萄,又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田浦

木质蘑本,全体无毛;卷须粗壮。1回羽状复叶,有小叶3~5个,或为近2回羽状复叶(即最下一对小叶再各分为3小叶);小叶近革质,卵形或矩圆形,大小不一,长2~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钝,有时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钝齿。3~4回歧聚伞花序;花长约2毫米;花柄与花等长;萼边缘不分裂;花瓣5,顶端钝;花柱锥尖。果倒卵状扁球形,直径5~6毫米,熟时紫黑色。

【生境分布】 分布安徽、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功效与作用】 消炎解毒。治骨髓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脓疱疮湿疹丹毒疖肿嗜盐菌食物中毒.

《广西药植名录》:"根:消肿毒。全株:清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1.5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治嗜盐菌食物中毒(上腹绞痛腹泻大便如洗肉水样):生无莿根一两半,生姜五钱。加水二碗煎,一次或分次服。小孩、老人及症轻者酌减。(《全展选编.内科》)

【临床应用】 曾用于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性疾病共4000余例,治愈3013例,治愈率约70%,且未见不良反应。现将治疗病种分述如下:

①治疗骨髓炎、骨结核

骨髓炎12例,用药15~20天,痊愈7例,显效5例;骨结核7例,用药30~60天,痊愈3例,显效4例。

②治疗急性淋巴结炎

共35例,其中急性颈淋巴结炎31例,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4例,经治3~6天,痊愈31例,显效4例。

③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10例经治3~5天,痊愈8例,显效2例。

④治疗皮肤病及一般外科疖肿

计治疗脓疱疮、湿疹、蜂窝组织炎、丹毒、疖肿、脓肿共2028例,用药2~10天,痊愈1504例,显效152例,无效372例。

⑤治疗外科感染

计1364例,经治3~6天,结果痊愈率达71.8%,显效率15.1%,无效13.1%。

⑥治疗急性喉头炎及扁桃体炎

急性喉头炎137例,经治2~6天,痊愈86%,显效8.6%。急性扁桃体炎37例,治疗1~4天,痊愈32例,显效5例。

⑦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

共84例,经治5~9天,痊愈34例,显效45例,无效5例。

⑧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急性支气管肺炎65例,治疗1~2天,痊愈18例,显效42例,无效5例;急性支气管炎254例,用药3~6天,痊愈26.3%,显效73.7%。

⑨治疗急性肾炎

38例经治6~10天,痊愈12例,显效26例。

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45例经治4~9天,痊愈30例,显效15例。

此外,对深肌炎、深肌脓疡、急性牙槽脓肿流产合并感染、外科术后预防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给药方法:常用煎剂、注射剂及片剂。煎剂:成人每次用干品粤蛇葡萄1.5~2两和少许猪骨加水过药面,煎后加少量食盐及米酒冲服,每天1剂。注射剂:将粤蛇葡萄制成1:2的注射液,成人每次肌注3~4毫升,每日2次。片剂:每片约含生药1克,成人每次~8片,每日~4次。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无莿根

【出处】 出自《全展选编.内科》

【拼音名】 Wú Cì Gēn

【英文名】 Canton Ampelopsis Root, Root of Canton Ampelopsis

【别名】 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山甜茶、白菇茶、辣梨茶、狮子藤、虾须藤、过山龙、骨疼搜、红脑藤、藤茶、铁甲将军、母猪精藤、田浦茶、背带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广东蛇葡萄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et Arn.)Planch. [Cissus cantosniensis Hook.et Arn.]

采收和储藏:全株在夏、秋季采收,洗净,除去杂质,切碎,晒干。秋后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广东蛇葡萄 木质藤本,全株无毛。茎柔弱,多少被白粉,枝纤细,有条纹;卷须粗壮。一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或为近二回羽状复叶(即最下1对小叶再各分为三小叶);小叶近革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最大的长5-8cm,小的长不及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有时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钝齿,下面常被白粉。花两性,三至四回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生于小枝顶端,多花;总花梗长4-6cm;花长约2mm;花萼浅杯状,边缘不分裂;花瓣5;雄蕊短,与花瓣同数;花盘明显;花柱短,圆柱状。浆果倒卵状球形,直径5-6mm,熟时深紫色或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区灌丛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在稍荫蔽而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健壮,以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打插繁殖。种子繁殖:秋季果皮变黑时,采收粒大饱满的果实,搓去果皮,将种子晒干。翌年春暖时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高15-20cm时,按行株距100cm×100cm开穴,每穴栽2-3株。

扦插繁殖:在春暖时,植株萌发前,选择二年生枝条,截成15cm长,斜插上中。待生根长叶后即可定植。

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杂草滋生时,及时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粪尿。冬季施过磷酸钙与土杂肥。当藤蔓生长至30cm时,搭架,引藤蔓攀援,使植株通风透光。冬季剪去过密的弱枝和枯枝。

化学成份】 全株与叶均含杨梅树皮素(myricetin),二氢杨梅树皮素(dihydromyricetin)。

【性味】 辛;苦;凉

归经】 心;脾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化湿清热解毒。主夏季感冒风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广西药植名录》:根:消肿毒。全株:清暑热。

【摘录】 《中华本草》

关于“无莿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