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星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地星 | 中药图典 |
地星 Dì Xīnɡ |
|
---|---|
别名 | 地蜘蛛、米屎菰、量湿地星、土星菌、大孤、山蟹、石蟹 |
功效作用 | 清肺热,活血,止血。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咽痛音哑,鼻衄;外用治外伤出血。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西园菌谱》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辛 |
【中文名】地星
【来 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地星科地星属植物硬皮地星Geastrum hygrometricum Pers.,以子实体和孢子入药。秋季采收,剥去外包被的硬皮备用。
【考证】《西园菌谱》载:“状似马勃,大如弹丸及米粉团,色似松露,嫩时食味似松露,老则自剖为五瓣花,内赤有指头大者,弹之出黄粉,若误入耳,则令人聋。”此系指本品,但是否致聋,尚待考。
目录 |
植物形态
1.硬皮地星 子实体初呈球形,后从顶端呈星芒状张开。外包被3层,外层薄而松软,中层纤维质,内层软骨质。成熟时开成6至多瓣,湿时仰翻,干时内卷。外表面灰至灰褐色。内侧淡褐色,多具不规则龟裂。内包被薄膜质,扁球形,直径1.2-2.8cm,灰褐色。无中轴。成熟后顶部口裂。孢体深褐色,孢子球形,褐色,壁具小疣,径7.5-11μm。孢丝无色,厚壁无隔,具分枝,直径4-6.5μm。表面多附有粒状物。
2.尖顶地星 包被呈圆球形,顶部具一尖喙。包被径3-8cm,外包被呈芒状开裂5-8瓣,背面灰色,腹面肉桂色,有龟裂。内包被灰色,薄膜状,直径1.7-2.7cm。成熟时顶端开裂。孢体锈褐色,基部有短柄状的轴托。孢子球形,褐色,有疣突,3.5-5.5μm。孢丝线状,淡褐色,径5-6μm。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硬皮地星 子实体星状外包被已剥去。内包被扁球形,直径1.8-2.8cm,顶端口裂,灰色至褐色。膜质。孢体深褐色。
2.尖顶地星 内包被球形,直径1.7-3.5cm,嘴部明显,宽圆锥形,粉灰色至烟灰色,膜质。孢体锈褐色。
性味归经
辛,平。
功能主治
清肺热,活血,止血。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咽痛音哑,鼻衄;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钱;外用孢子粉适量撒敷伤口。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
出自A+医学百科 “地星”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5%9C%B0%E6%98%9F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地星”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