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自髓海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rain),位于人体颅骨腔内,由髓汇集而成的器官组织。又称“髓海”,属奇恒之腑。脑与脊椎中的髓相通,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所络属,主视觉听觉以及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当脑髓不足或所络属的经络发生病变而影响脑时,会产生精神和神志方面的病患。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统归于心而分属五脏,因此有关脑病变辨证论治是从五脏尤其是心脏入手的。

中医的脑其实体虽与西医的脑同名同物,但认识有所不同。中医学对脑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始见于《内经》,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头者,精明之府”,《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心主神明”,《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明代以后的医家,对脑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脑为元神之府”,主人的精神活动。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辛夷条下记金正希“人之忆性,皆在脑中”之说,强调了脑主思维的生理功能。王清任则把人的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皆归于脑。明确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尽管前人对脑的生理和病理有一定认识,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以中医藏象学说为指导,强调脑的功能分属五脏,其中与心、肝、肾的关系尤为密切:①肾藏精,生髓通脑。《灵枢.经脉》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脏精气盛衰关系着脑髓的盈亏。根于肾的督脉,则有运行精气、充养脑髓的作用。②心藏神,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情志之伤……无不从心而发”(《类经》)。③肝藏魂,主疏泄,对胆汁的产生、贮藏和排泄起调节、控制作用,从而又影响着胆主决断的功能。因而当人发生精神、神志方面的病患时,就不能单纯责之于脑,而要联系其他脏器进行综合分析和确定治法。

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精神、神志方面的异常,其成因有的是脑髓不足或痰、血瘀阻脑府引起,也有因外邪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通过与脑络属的经络影响所致。如脑髓不足,可导致头晕、视物昏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治疗应着重补肾益髓,以益神志。若兼有湿痰瘀阻,则配合化瘀通络的药物。如心火暴甚,肝风内动,迫血上涌可致中风,患者神志不清半身不遂,治予清心平肝开窍熄风;而许多热病中出现的昏迷惊厥,又需审其因痰、因瘀蒙蔽心窍的不同,分别治以清热涤痰开窍或清热化瘀开窍。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保持乐观情绪,学习和工作注意用脑适度,均有助于强身健脑

参看


人体百科 - 神经系统

| 神经元 | 脊髓 | 中枢神经系统 | 周围神经系统 | 体神经 | 自主神经 | 肠神经 | 交感神经系统 | 副交感神经系统 | 视觉器官 | 味觉器官 | 嗅觉器官 | 听觉平衡器官

关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脑条目的留言

--神农背篓 2015年10月17日 (六) 16:33 (CST)

留言: 非常齐全,以前我找中医内容往往去维基百科。现在打不开了,到这里一看。觉得更好。赞一个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