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白及
Bái Jí
白及
别名 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甘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乌儿头、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皲口药、利知子、臼根、白鸟儿头、君求子
功效作用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英文名 Common Bletilla Pseudobulb, Tuber of Common Bletilla , Tuber of Hyacinth Bletilla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肺经
药性
药味

白及是兰科白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叶4~5枚,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中央抽出花葶 。 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约5厘米,由3枚萼片、2 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唇瓣3裂,上面有纵褶片;雄蕊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白及属共有6种,均产于东亚。

Bkmrn.jpg

  

目录

植物-中药

学名:Bletilla striata (Thunb.ex A.Murray)Rchb.f.

英文名:Bletilla

科名:兰科 Orchidaceae 【异名】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白乌儿头(《江苏植药志》),地螺丝、羊角七(《湖南药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江西《草药手册》)。  

形态特征

白芨

植株连花序高20—60厘米。球茎扁平,外有荸荠样的环纹。叶3-6片,带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10-40厘米,宽2-6厘米,无毛。花序通常有花3-8朵;苞片膜质,带红色,早落;花红紫色;中萼片和两侧花瓣近长椭圆形,长2.5-3厘米,侧萼片近披针形,镰刀状弯曲,唇瓣抱蕊柱,内有白色纵褶,上部3裂,两侧裂片耳状,中裂片顶端微凹或截平,边缘皱缩。蒴果圆柱状,两端尖。花期4-5月,果期10月。  

地理分布

产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等地,生林下阴湿处或山坡草丛中;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  

药用价值

白芨

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收效、补肺止血、消肿等作用,外敷治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花美丽,栽培供观赏。 用球茎繁殖,栽种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植质壤土,需温暖较阴湿的环境。

【英文名】 RHIZOMA BLETILLAE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甘根、冰球子、白鸟儿头、君求子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制法】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 2~3 个爪状分枝,长 1.5~ 5cm,厚 0.5~ 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鉴别】本品粉末淡黄白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木化,孔沟明显。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大的类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 18 ~88μm。纤维成束,直径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梯纹、具缘纹孔螺纹导管直径10~32μm。糊化淀粉粒团块无色。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白芨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用量】 6~ 15g,研粉吞服 3~6g。外用适量。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及

(《本经》)

【异名】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白乌儿头(《江苏植药志》),地螺丝、羊角七(《湖南药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植物形态】白及,又名:连及草(《本经》),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块茎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须根灰白色,纤细。叶3~5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疏生;苞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内面有5条隆起的纵线,上部3裂,中央裂片矩圆形;雄蕊与雌蕊结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粉块4对,扁而长,蜡质;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蒴果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厘米,两端稍尖狭,具6纵肋,顶端常具花瓣枯萎后留下的痕迹;花期4~5月。果期7~9月。

白芨

生长于山野川谷较潮湿处。分布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8~11月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经蒸煮至内面无白心,然后撞去粗皮,再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块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歧,长1.5~4.5厘米,厚约0.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气无,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以根茎肥厚,色白明亮,个大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陕西等地;此外,安徽、云南、江西、甘肃、江苏、广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新鲜块茎含水分、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挥发油、粘液质。根含白及甘露聚糖,是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晾至湿度适宜,切片,干燥。

【性味】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白芨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

③《别录》:"辛,微寒,无毒。"

李杲:"苦甘,微寒,性涩。"

【归经】入肺经

①《纲目》:"入肺。"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①《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②《别录》:"除白癣疥虫。"

③《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④《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⑤《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⑥《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⑦李杲:"止肺血。"

⑧《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⑨《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白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宜忌】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人。"

②《蜀本草》:"反乌头。"

③《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选方】①治肺痿:白及、阿胶、款冬、紫苑等分。水煎服。(《医学启蒙》白及散)

②治肺痿肺烂:猪肺一具,白及片一两,将猪肺挑去血筋血膜,洗净,同白及入瓦罐,加酒煮热,食肺饮汤,或稍用盐亦可。或将肺蘸白及末食更好。(《喉科心法》白及肺)

③治咯血:白及一两,枇杷叶(去毛,蜜炙)、藕节各五钱。上为细末,另以阿胶五钱,锉如豆大,蛤粉炒成珠,生地黄自然汁调之,火上炖化,入前药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噙化。(《证治准绳》白及枇杷丸)

④治肺热吐血不止:白及研细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本草发明》)

⑤治疔疮肿毒:白及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上贴之。(《袖珍方》)

⑥治一切疮痈疽:白及、芙蓉叶、大黄、黄柏五倍子。上为末,用水调搽四周。(《保婴撮要》铁箍散)

⑦治发背搭手:白及五钱(炙,末),广胶一两(烊化)。和匀,敷患处,空一头出气,以白蜇皮贴之。(《卫生鸿宝》白及膏)

⑧治瘰疬脓汁不干:白及、贝母、净黄连各半两,轻粉三十贴。前三味,锉焙为末,仍以轻粉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至二钱,滴油调擦患处,用时先以槲皮散煮水候温,洗净拭干,方涂药。(《活幼心书》白及散)

⑨治跌打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永类铃方》)

白芨

⑩治刀斧损伤肌肉,出血不止:白及,研细末掺之。(《本草汇言》)

⑾治汤火伤灼:白及末,抽调敷。(《济急仙方》)

⑿治手足皲裂:白及末,水凋塞之,勿犯水。(《济急仙方》)

⒀治妇人子藏挺出:乌头(炮)、白及各四分。上二味捣散,取方寸匕,以绵裹内阴中,令入三寸,腹内热即止。日一度著,明晨仍须更著,以止为度。(《广济方》)

⒁治鼻渊:白及,末,酒糊丸。每服三钱,黄酉下,半月愈。(《外科大成》白及丸)

⒂治产后伤脬,小便淋敷不止:白及、凤凰庆,桑螺娟等分,入猪脬内,煮烂食之。(《梅氏验方新编》)

⒃治心气疼痛:白及、石榴皮各一钱。为末,炼蜜丸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下。(《生生编》)

⒄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⒅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⒆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胜利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

⒇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21)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

白芨

(22)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23)冬季手足皲裂。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沾水。

(24)汤火全国各地。用白及粉调油涂搽。

(25)重伤呕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26)肺、胃出血。治法同上。

【各家论述】

1.《纲目》:白及,性涩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

2.《本草经疏》:白及,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贼风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

3.《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气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窍气管之中,此属统体一身气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气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药,粘腻封塞,无益也。

4.《本草经百种录》:白及,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粘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邪自退也。

5.《本草求真》:白及,方书既载功能入肺止血,又载能治跌扑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涩不涩,似止不止乎?不知书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涩之谓也;书言能治痈疽损伤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谓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

6.《重庆堂随笔》:白及最粘,大能补肺,可为上损善后之药。如火热未清者,不可早用,以其性涩,恐留邪也。惟味太苦,宜用甘味为佐,甘则能恋膈。又宜噙化,使其徐徐润入喉下,则功效更敏。其法以白及生研细末,白蜜丸龙眼大,临卧噙口中,或同生甘草为细末,甘梨汁为丸亦可。若痰多咳嗽久不愈者,加白前同研末,蜜丸噙化。

7.《本草便读》:白及,必虚而有热者,乃为相宜耳。虽禀收敛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与白蔹相近,故每相须而用。

8.《本草正义》:白及,《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别录》除白癣疥虫,皆以痈疡外敷及掺药言之。味苦辛而气寒,故能消散血热之痈肿;性粘而多脂,则能疗败疽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杀虫,则除白癣、疥虫,外疡消肿生肌之要药也。主胃中邪气者,则苦寒之品,能除胃热耳。惟贼风痱缓不收,其义未详,不敢强解。白及治肺痈,世每疑其腻滞而不敢用,然苦寒本清肺胃,又能补伤,苟非火焰极盛之时,而臭痰腥秽之气,已惭退舍,即可用以兼补兼清,不致助痰留患,与二冬玉竹等比也。

9.《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10.《别录》:除白癣疥虫。

11.《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疹疱,令人肌滑。

12.《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13.《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痫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14.《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15.李杲:止肺血。

16.《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17.《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临床应用】①治疗肺结核

抗痨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加用白及后能收到较好效果。据观察:60例久治不愈患者,用药3个月后,42例临床治愈,X线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或纤维化,空洞闭合,血沉正常,痰菌阴性,临床症状消失;13例显著进步,2例无改变。又40例有空洞的浸润型及厚壁空洞患者,服药后空洞闭合者24例,明显缩小者12例,病灶吸收好转者16例。有人认为,白及疗法以对于酪性病变为主的浸润型肺结核疗效较好;在症状方面以对咳嗽、咳血等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研粉内服。成人每日~30克,一般用12~18克。3次分服。可连服数月,最多有服至2年的。此外,以白及粉3钱,每日3次分服,用于肺结核咯血13例,大都于1~3日内收到止血效果。

②治疗百日咳

白及粉内服,剂量为1岁以内0.1~0.15克/公斤体重,1岁以上0.2~0.25克/公斤体重。治疗89例,结果37例服药5天内症状显著减轻,15例于10天内显著减轻,6例无效,31例中断治疗。

③治疗枝气管扩张

成人每次服白及粉2~4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21例患者经1~2疗程,痰量显著减少,咳嗽减轻,咯血得到控制。

④治疗矽肺

每次服白及片5片(每片含原药1分),每日3次。44例单纯型患者,服药3个月至1年后,胸痛、气急、咳嗽、吐黑痰、咯血等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消失,体重增加,肺功能改善,血液枸橼酸钠反应有所进步。但X线改变不太显著。

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成人服白及粉每次~2钱,每日~4次。观察69例,大便转黄和潜血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5.17天和6.5天,平均住院19.7天。治疗中曾以白及内服加紫珠草注射进行观察,但疗效不见显著提高。

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在严格规定的指征下,白及疗法可能使某些患者免去手术;获得穿孔治愈的效果。据29例观察,成功者23例,失败改行手术治疗者1例,发生膈下脓肿十二指肠瘘者1例,死亡4例(1例是在白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休克,改行手术后死亡。3例入院时已呈垂危状态)。适应白及疗法的理想病例是一般所谓急性溃疡穿孔,或穿孔前溃疡症状不严重,属于缝合术指征范围以内的;如病变已呈局限化的病例,则更为合适,白及疗法的反指征是: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不够肯定者;二饱食穿孔者;三保守疗法即使获得成功,但仍须作延期手术者;四体检时已有明显腹胀、低位浊音,肛检有明显触痛或有肿块触及,估计腹腔内液体较多者;五患者一般情况已呈轻度不良者。治疗方法:先以胃管抽尽胃内容物,然后拔去胃管,用冷开水快速吞服白及粉3钱,冷开水量以不超过90毫升为宜。1小时后再重复以上剂量1次。第二天开始,白及剂量改为1钱,每日3次。第1天应绝对禁食,第2天可少量饮水或给流质;第3天开始可恢复半流质饮食。治疗过程中,抗休克、补液输血抗菌素的使用等与一股常规处理同,同时必须强调严格观察全身和局部症状的演变。如有全身情况恶化,如脉率增速、腹膜炎症状扩展或低位浊音程度增加等现象,应当机立断,立即改变治疗方针,采取手术治疗。实践中观察到,白及具有高度的粘性,可能在胃内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从而使穿孔堵塞,胃内容物停止外溢。治疗成功的病例,疼痛在1~5小时内开始显著改善,12~24小时内可完全消失,腹肌紧张及压痛亦随之改善。但亦有报道指出:服用白及后增加胃内容,促进了胃的蠕动,妨碍了大网膜的包绕和肝的覆盖,甚至有使包绕的网膜再度脱落的流弊;服用白及时的吞咽动作和恶心呃逆足以增加腹内压,可使穿孔扩大和再穿孔;服用白及若不成功,白及糊流入腹腔,因其具有粘性,给手术清理腹腔带来困难,甚至促成术后肠粘连,故认为白及疗法并不理想。

⑦治疗结接性瘘管

用白及粉局部外敷,根据分泌物多少每日敷药1次或隔日1次,分泌物减少后可改为每周1次或2次。通常敷药15次左右即渐趋愈合。药粉须送入瘘管深部并塞满,如瘘管口狭小可先行扩创,清除腐败物。10例肺结核并发结核性瘘管患者,经敷药12~30次左右均治愈。其愈合后的瘢痕无特别隆起,且未见复发。实践证明,白及外敷,具有吸收与排出局部分泌物,恢复和增强机能,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清洁伤口,加速愈合等作用

⑧治疗烧伤及外科创伤

取新鲜白及削去表皮,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按1:10比例加入无菌蒸馏水,冷浸1夜,至次日加热至沸,以经灭菌处理的4号玻璃漏斗减压过滤。滤液分装于安瓿或玻瓶内,熔封。15磅高压蒸气灭菌30分钟,即成为白及胶浆。凡占体表面积约20%以内的局部外伤或第一、二度烧伤,均可应用白及胶浆涂敷治疗。涂药前,先以生理盐水作创面清理;涂药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固定。如无严重感染,可在5~7日后换敷。对感染创面需隔日换药1次。9例烧伤患儿(平均伤面为8%),2例阑尾手术切口及38例外伤患者(伤面平均为11%),均经1~3次治愈。白及胶浆用于一般外科创伤及烧伤,其治疗作用可能是:一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而增强机体的防卫能力,刺激肉芽组织增生;二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在局部形成一保护膜,能控制及防止感染;三可缩短血凝时间,减少出血,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⑨治疗肛裂

取白及粉用蒸馏水配成7~12%的液体。待溶解后稍加温,静置8小时,过滤,成为黄白色胶浆。每100毫升胶浆再加入石膏粉100克,搅匀,高压消毒,便成白及膏。用药前先以温水或淡高锰酸钾液肛门坐浴,然后用无齿镊挟白及膏棉球从肛门插入约2厘米,来回涂擦2~4次,取出。再用一个白及膏棉球留置于肛门内2~3厘米处,另取一个白及膏棉球放在肛裂创面,将涂有白及膏之纱布块敷于肛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全疗程10~15日。如第1次治疗不能往内塞药时,可先用多量白及膏敷于肛门部;第2日肛门括约肌松弛,棉球便可顺利塞入并来回涂擦。治疗11例,经3个月观察无1例失败。9例于第1次换药后便血消失,2例括约肌痉挛,经敷药1次后括约肌松弛,能顺利塞药,第2次换药便血即止。敷药后,第1~2次大便时全部无痛或疼痛减轻;6~10日肉眼观察创面全部愈合。认为获效原因,主要是由于敷药后能很快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及止痛止血,同时白及膏有润滑、保护创面、促进生肌的作用。

⑩其他

用白及制成的止血粉,对某些手术的皮肤、肌层切口的小血管出血和渗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拔牙后的止血效果更佳;但对切断中小静、动脉的止血效果不够满意。应用白及粉治疗血吸虫病晚期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出血,出血性紫癜,以及口腔粘膜结核性溃疡,均有一定疗效。又据报道,以白及粘胶质部分制成白及代血浆,经动物实验对失血性休克具有一定疗效,与右旋糖酐有相类似的作用;临床试用有维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压的效果。未发现抗原性,亦无明显副作用,无热原反应,对肝肾功能、血象、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无影响。试用时,有3人曾发生一过性的轻度发热(37.5℃以下),另有1人于第5次注射时曾发生过敏反应。上述情况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  

传说中的动物

白及亦为古籍传说中的牛名。据《太平广记》卷四三四引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大月支及西胡,有牛名曰白及,今日割取其肉一二斤,明日其疮即愈。”  

食疗作用

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胃经;质粘敛涩,可散可收;

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

主治肺痨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瘰疬,痔漏,烧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参考

关于“白及”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